• 失樂園:Paradise Lost(英文版)

    (英)約翰·密爾頓

    英文圖書已完結8.32萬

    這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即便不是基督徒,相信也都聽說過亞當、夏娃和伊甸園的故事。其實,真正將《圣經(jīng)·舊約》中只有500字的簡單敘事內容賦予氣勢宏偉的語言和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并使之成為一部史詩巨作的,是17世紀英國著名詩人約翰·密爾頓,這部鴻篇巨著名曰《失樂園》。約翰·密爾頓(1608—1674)是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六大詩人之一,他的無韻體史詩《失樂園》與荷馬的《荷馬史詩》、但丁的《神曲》(“最經(jīng)典英語文庫”已經(jīng)分三冊出版面世)并稱為西方三大詩歌。《失樂園》這部史詩描寫了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魔鬼撒旦逃離了地牢,來到上帝為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建立的伊甸園,誘惑他們偷吃了區(qū)分善惡樹的禁果。他們無知并墮落,引發(fā)上帝震怒。一氣之下,上帝將亞當和夏娃逐出了伊甸園。他們兩人的行為,成為人類原罪的起源,并因此導致死亡、痛苦、饑荒、瘟疫在地球上泛濫。然而,上帝并沒有趕盡殺絕,而是賜予了人類救贖的機會,差遣耶穌基督做救贖,使人類可以通過堅韌的信念和誠心的悔改重新回歸樂園。

  • 月亮與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英文版)

    (英)W.毛姆

    英文圖書已完結7.8萬

    1919年,毛姆45歲時,發(fā)表了這部《月亮與六便士》。小說故事情節(jié)相對比較簡單:某進入中年的英國券商,忽然決定拋妻棄子,跟隨內心長久以來積壓著的念頭,立志要成為一個藝術家。這個故事的源頭來自畫家高更的生平故事。這種行為并不為世俗社會所認可。本來作為一個券商,手里有大把大把的鈔票可以揮霍過活,為什么非要當什么藝術家?為什么最后連生存都變成一個問題?結果,這位想成為藝術家的券商后來連個住處都找不到,身體也患上了疾病,混到了沒有錢買食物果腹,整天挨餓的境地。也許,藝術家的世界,凡夫俗子們永遠不會懂。這位藝術家不僅沒有被這種境地嚇倒,反而愈加堅強地活了下去。而且,不顧身體上的疾病帶來的不適,也無視周遭環(huán)境的惡劣程度,一心撲在繪畫的創(chuàng)作之中。在太平洋的一個叫作塔西提的小島上,他創(chuàng)作出了讓人看一眼就會產(chǎn)生蕩氣回腸感覺的“杰作”。但此時,他已經(jīng)溘然長逝。那么,為什么叫“月亮與六便士”?其實,用毛姆自己的話說,這個書名的意義并沒有在書里得到應有的展示,而是出自某評論家在評論上述《人性的枷鎖》時所寫的某句話。原話如下:《人性的枷鎖》里的主人公菲利普·凱利(PhilipCarey)被形容為一個太過執(zhí)著找尋月亮的家伙,以至于他從來沒發(fā)現(xiàn)過腳底下就有一塊六便士。毛姆后來這樣解釋道:“假如你低頭在地上不住地要找尋一塊六便士硬幣,頭也不抬起來一下,那么,你就會丟掉月亮。”

  • 野性的呼喚 白狼(英文版)

    (美)杰克·倫敦

    英文圖書已完結7.4萬

    《野性的呼喚》是由20世紀初美國著名小說家杰克·倫敦所著,并于1903年發(fā)表。全書以19世紀淘金熱為大背景,當時,強壯的拉雪橇的狗成為搶手貨。小說主人公是一條名叫巴克的狗,本來它是家養(yǎng)的,但被人偷走,變賣到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的阿拉斯加,去拉雪橇。巴克不得不強迫自己適應環(huán)境,與其他的狗打架爭奪地位,最終生存下來,并成為動物群中的首領。該書出版后,即給杰克倫敦贏得巨大聲譽。早在1908年,該書就被改編成電影,此后,又多次被拍攝成電影。小說《白狼》于1906年出版發(fā)行,大背景也是19世紀的淘金熱潮,也是從狗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小說,可以說是《野性的呼喚》的姊妹篇,小說在人性、道德與救贖方面都有很深刻的探索。該小說多次被排成電影,最后一次是1991年,被好萊塢排成電影,受到觀眾們的歡迎。本版本是美國人最認可的哥登堡權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