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正在為滅魯及蠶食齊國做準(zhǔn)備之時,北面的燕國卻傳來了一個令人錯愕的消息。
四月,燕王姬喜派國相栗腹出使趙國,本意是想與趙國結(jié)盟交好。但栗腹只是在趙國逛了一圈之后回到燕國便勸說燕王攻打趙國。
栗腹面見燕王之后勸道:“趙國青壯在長平之戰(zhàn)中都已死傷殆盡,微臣一路上路過的趙國城邑、村寨除了老弱,剩余的都是那些青壯的遺孤,現(xiàn)在都還未長大,微臣以為燕國可趁趙國國內(nèi)兵力空虛之機攻打趙國?!?p> “諸卿以為如何?”燕王雖然有些意動,但還是詢問一下眾臣的意見。
“微臣贊同相邦的意見,請大王發(fā)兵攻趙!”
“請大王發(fā)兵攻趙!”
······
群臣一個個站出來支持栗腹的建議。
到了最后唯獨昌國君樂間沒有站出來,反而反對道:“微臣反對!”
本來見群臣都支持的燕王大為高興,但卻見此時樂間沒有站出來贊同不說,還反對攻打趙國,燕王便詢問原因。
樂間道:“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雖有一蹶不振之勢,但自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后,趙國士卒戰(zhàn)力大增,再加上趙國軍民常年和秦國作戰(zhàn),軍民熟悉軍事,又有名將廉頗坐鎮(zhèn),燕國兵力雖然比趙國要多多,但國內(nèi)并無大將,軍民又沒有趙國悍勇,如果貿(mào)然進攻趙國的肯定會失敗的?!?p> 聽了樂間的話后燕王很是不喜,問道:“昌國君這話寡人卻不贊同,不說其他人,單單相邦栗腹就有名將之姿。先王時相邦建言攻打胡人,先王從之,從而大敗胡人,拓地千里,難道這還不算名將嗎?再說我國兵力要比趙國多出很多,即便五個打一個也是搓搓有余,昌國君為何還要反對?”
“大王贊譽了,這些都是微臣該做的?!甭牭窖嗤醯目湟?,栗腹表面上雖然很謙虛,但心里卻得意非常。
樂間還是反對:“先王雖在相邦的建議下大敗胡人,但當(dāng)時為將者并不是相邦本人,再說趙國也不是胡人,大王還需謹慎才是?!?p> 燕王、栗腹二人聽后心中更加的不高興,而后燕王怒斥了樂間一番便說道:“寡人心意已決,即日起發(fā)兵六十萬,由相邦栗腹為主將進攻趙國,再敢有反對者,如同此案!”說著燕王便拔出腰間的青銅劍向案子砍去。
樂間本欲再反對,見燕王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便不再言語,下朝之后悶悶不樂的返回家中。
樂間夫人見樂間始終悶悶不樂,便問其緣故。
樂間道:“今日大王聽信栗腹之言,要起全國之兵進攻趙國,只怕燕國會因此大敗。大王的本意是想讓我為主將,但又見我堅決反對,只怕此次燕軍大敗之后我會落到白起一樣的下場,故而擔(dān)憂!”
夫人一聽急了:“那該如何是好?”
樂間搖頭道:“我也不知如何是好,大概只有等死一條路了吧!”
急切的夫人忽然靈機一動道:“聽說堂兄樂乘在趙國為將,甚得趙王看中,夫君不如前去投奔?”
“堂兄?”夫人不提醒樂間還差點忘了樂乘是自己族兄這么一回事,想了想之后點頭道:“夫人你這就命人秘密打理行裝,待栗腹率大軍出發(fā)之后我便找借口離開薊都,咱們一同投奔族兄去!”
在樂間的吩咐下,夫人開始秘密打點行裝,正在做著美夢的燕王對此毫不知情,而栗腹雖然惱怒樂間,但此時他正忙碌軍務(wù),根本就沒有閑暇去考慮樂間之事,因而樂乘想要逃奔趙國的消息竟然沒有一個人知道。
五月,六十萬燕軍浩浩蕩蕩的出發(fā)而后兵分兩路直奔趙國而去,而樂間以回封地修養(yǎng)的借口從薊都北門出發(fā),之后調(diào)頭向南揚長而去。
趙國收到燕國大舉進攻的消息后經(jīng)過緊急商議,趙王令廉頗、樂乘為將率領(lǐng)十三萬大軍前去迎擊燕國。
廉頗經(jīng)過分析思考之后認為燕軍雖然人多勢眾,但輕敵驕橫,外加長途跋涉之后必定人困馬乏,于是便采取各個擊破的方針。
廉頗下令樂乘率軍五萬前往代地堅守城池以吸引一部分燕軍,而自己率領(lǐng)八萬在鄗城等待燕軍主力的到來。
燕軍主將栗腹果然如同廉頗料想那般分兵二十萬由不講卿秦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進攻代地,而自己率領(lǐng)四十萬燕軍主力浩浩蕩蕩的向鄗城而來。
六月,栗腹率領(lǐng)四十萬燕軍到達鄗城,廉頗一開始并未與其決戰(zhàn),而是選三萬將士為鋒進攻燕軍,其余五萬大軍埋伏在后年不遠的峽谷處。
三萬趙軍與燕軍接觸不久便佯裝不敵后退,燕軍急追不舍,待到峽谷處,五萬趙軍齊出,于是廉頗大敗四十萬燕軍,主將栗腹被廉頗斬殺。
而后廉頗直奔代地,和樂乘前后夾擊擊敗卿秦的二十萬燕軍并俘虜卿秦。
然而這并不是結(jié)束。
七月,廉頗與樂乘的十三萬大軍合兵一處兵臨薊都城下,無奈,燕王只好派使者前往趙國求和。
經(jīng)過一系列唇槍舌戰(zhàn),燕國以割讓五座城池為代價才使得趙王答應(yīng)停戰(zhàn)撤軍。
趙國不是不想繼續(xù)打下去,然而自家人知道自家的情況,眼下的趙國根本就沒有實力繼續(xù)耗下去。如果有的話趙王也不會這么輕易就答應(yīng)撤軍了。
不過這一戰(zhàn)卻打出了趙國的威風(fēng)。
通過這一戰(zhàn),趙國向世人宣告了即便經(jīng)過長平之?dāng)?,沒落趙國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揉捏的對象,如果不服的話,燕國就是最好的下場。
自四月燕國打算進攻趙國開始,到八月趙軍兵臨薊都城下燕國被迫割城求和為止,其余五國都在密切關(guān)注著這場為期不到半年的戰(zhàn)爭。
其余五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認為趙國會這么順利的擊敗燕國,但廉頗做到了,趙國做到了!
當(dāng)聽到這場戰(zhàn)爭的最終結(jié)局之后,意外、震驚,這場戰(zhàn)爭的結(jié)局給世人帶來的震撼不一而足,沒人敢再小覷趙國了。
即便龐癝心中也不得不感慨:你大爺終究是你大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