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還不知道啊,娘娘說既是先皇的義子,就該稱呼為殿下,原來是年歲尚小,現(xiàn)如今馬上成人了,按制行冠禮后要改口的,皇上說了,殿下提前行冠禮,不用等到二十歲了?!?p> 琉璃柔柔地回答著,陳子強憨憨地摸著自己的后腦勺傻笑,自言自語地說:“母后也真是的,這么急讓人家長大干嘛啊?!?p> 華夏的成年禮自古以來都是非常隆重的,但自蒙元入住中原后多有廢弛,明代在民間已經(jīng)很少見了,到了清朝基本就沒了。
滿清官方規(guī)定的五禮,雖然還有嘉禮的存在,但嘉禮中的冠婚之禮側(cè)重點已經(jīng)是婚禮,冠禮被忽略為可有可無的存在了。
即使是明代,也只是皇室貴族家,還有真正的儒門傳家的人家才有冠禮,民間倒是興起男子十六歲成丁的禮儀,但只是擺酒請客熱鬧一番罷了。
真正的冠禮是很繁瑣的,宋代司馬光簡化了冠禮儀式,正是有感于佛教影響下,華夏人民廢弛了冠禮,為了能夠推行天下而做出的努力。
程頤程顥兄弟兩也極力倡導(dǎo),到了朱熹更是把司馬光的《書儀》中,關(guān)于簡化后冠禮全盤接收,寫入他的《朱子家禮》。
但剛剛被倡行起來的冠禮,在蒙元入侵后再度廢弛,近百年的不行此禮,普通百姓如何還會去重視,有明一代做過努力才開始略有改觀,但滿清再次毀了它。
陳子強家學淵源,又師從大儒徐光啟,要舉行成年禮是正常的,不會引起人們的懷疑,其實這是他有感于后世幾乎無人行此禮了,想著重振華夏的禮儀而做的決定。
只是他沒想到崇禎會按照皇室的規(guī)矩來操辦此事,被琉璃說的一愣一愣的,懿安皇后在殿內(nèi)聽到他兩的對話,笑著讓人叫他們進去。
“強兒不必介懷,這也是母后的意思,先帝無子,日后家譜中即使有過繼的孩子,也要等孫輩才行,否則你知道的?!?p> 陳子強聞言馬上明白了,天啟若是有子,即使是他名下的皇室中人過繼,對日后的皇位都是威脅,他作為外姓才無此虞。
可作為母親,懿安皇后自然要為他打算,雖說只是義子,但也是唯一的義子,總比那名為過繼,實際上毫無關(guān)系的人強,何況陳子強確實對她孝順。
在京中晃蕩了幾天,帶著幾個小皇子跟太子,叫上還在京城讀書的徐爾路,除了花街柳巷沒去,其他地方都玩瘋了,累的跟在后面的錦衣衛(wèi)護衛(wèi)叫苦連天。
東廠的密探把事情報給皇帝,崇禎對他們瘋玩不感興趣,卻對陳子強身邊的親衛(wèi)感到驚訝,都是十八九二十來歲的小子,卻跟著連續(xù)跑了幾天,還要警惕周圍的安全,竟然連錦衣衛(wèi)的人體能都不如他們。
他知道陳子強親衛(wèi)的來歷,都是原先難民中投軍后挑選出來的,除了張獻忠那三個義子,其他人之前可沒經(jīng)過訓(xùn)練。
好奇下問曹化淳道:“大伴,強兒那些親衛(wèi)是怎么練得啊,你說錦衣衛(wèi)也算是訓(xùn)練有素了,怎么還不如他們啊。”
“皇上,那些人是平江伯從數(shù)萬人中挑出的精銳,據(jù)說是經(jīng)過特別訓(xùn)練的,精于查探軍情,刺殺對方主要人物,總共才七十人,年紀最小的組成一隊,給他當親兵,其他的都在虎衛(wèi)中隱藏著,上次大戰(zhàn)就是他們潛入城中,燒了韃子的糧草呢。”
曹化淳笑瞇瞇地回答道,陳子強并對他沒隱瞞這些,等于沒隱瞞崇禎,聽到曹化淳不用思索的回答,他也就明白了。
展顏笑道:“這孩子就是心實,有什么事從來不藏著掖著,這樣的精銳從來都是寶貝,他也這么詳細地告訴你,可見是不想瞞著朕啊?!?p> 曹化淳低眉順眼地回答道:“皇上,那是您的干侄兒,奴婢說句僭越的話,恐怕連親侄兒都比不上他忠誠啊?!?p> 崇禎舒心地大笑道:“大伴這句話說對嘍,朕最得意的事就是早早地看上這孩子,當年也多虧了徐閣老悉心教導(dǎo)啊?!?p> 曹化淳趁機湊趣說道:“皇上可知平江伯跟徐閣老的幼孫相交莫逆,每次上京城都要去找他玩鬧一番,還有一個老四,只是他不在京中,回徐閣老老家去了?!?p> “哦...朕還真聽說徐閣老的孫兒,大伴你覺得讓他兩跟著強兒去虎衛(wèi)如何。”
曹化淳一愣,馬上笑著說:“皇上這主意好,只是徐家是儒教傳人,想必他們是要科考的啊,若是耽誤了還不給平江伯抱怨哪。”
崇禎想想只得作罷,其實徐家后人多不愿為官,徐光啟只有一子徐驥,早就是生員了,但從未參加過鄉(xiāng)試,醉心于學術(shù),不為外物所干擾。
其有五子四女,徐爾路最小也比陳子強大三歲,也早就是生員了,徐光啟去世后崇禎曾有過蔭封,一個中書舍人的官職,但沒人愿意娶當官。
崇禎十年六月初六,十八歲的陳子強在北京城舉行成年儀式禮,他是八月份的生日,提前舉行是皇帝為了親自為他戴冠,回去后自會回家拜祖宗,進祠堂。
六月六現(xiàn)代人覺得是貓兒狗兒洗澡的日子,其實在宋代以來這天是個寓意很好的節(jié)日,名曰天貺節(jié),貺是賜予的意思,這個節(jié)日是說上天賜予好事的意思。
自孔子刪詩書定禮樂以來,漢代是最重視冠禮的,沿襲了周禮的《儀禮-士冠禮》,但經(jīng)過南北朝的中原板蕩,加上后世人們覺得煩瑣,漸漸被改變許多。
一直到司馬光重新規(guī)范,朱熹沿用,如今的冠禮已不再是三加冠了,象征著不忘本初的緇布冠,象征著介入兵事的皮弁服,最后是象征著擁有祭祀權(quán)利的爵弁服。
冠禮可不是僅僅是戴帽子那么簡單,而是從里到外的換掉全身的服裝,象征成人是正是穿衣打扮,而不只是加個帽子,只不過這帽子異常重要罷了,要束起頭發(fā)來才行。
司馬光重修的冠禮則分為第一加巾,第二加帽,第三加幞頭。滿清去除冠禮是因為他們根本沒頭發(fā)可以束起,故而改為剃頭,漢人覺得太不像樣了,就只好放棄這禮儀。
想想也是,拖著豬尾巴怎么束發(fā)加冠啊,腦門頂上光溜溜的,除了剃頭沒有別的辦法了,陳子強的冠禮引起八方關(guān)注,不是稀奇,而是崇禎竟然在三加冠后,再加一次。
這完全是按照周禮中《大戴禮》所載的加冕啊,周禮明確規(guī)定,士大夫加三冠,公爵及王侯再加冕冠,公爵為玄冕,天子為袞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