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嶺周旁的道路上,群山重疊,層峰累累,猶如海濤奔騰,巨浪排空。
赤嶺是祁連山的支脈,綿延數(shù)百里的赤嶺,也是唐、吐蕃爭奪的要地。
赤嶺西北,乃青海湖。
青海湖,古稱西海!
北魏時因湖水清澈碧藍,湖面廣袤而稱其為青海。
雖然周圍青海被四座高山包圍,但是在高山之下,卻是一片遼闊的天然牧場。
青海雖然是咸水湖,但是由于此地降水量充足,使周圍形成許多淡水河流,適合飲馬、放牧。
高辰、李光弼、辛云京等一行人,行至赤嶺之下,一邊慢奔,一邊交談。
他們討論的話題正是青海!
青海的橋頭堡是號稱“鐵刃城”的石堡城。
青海湖一帶,囤積了超過十萬吐蕃騎兵。
吐蕃北方的兵力盡陳于此,兵鋒直指大唐。
“青海一帶的馬匹不僅神俊善馳,又能征善戰(zhàn)。比之西域焉耆馬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能將吐蕃驅逐出青海,大唐得其馬,隴右、河西實力更上一層。”
李光弼坐在馬上,向西望了一眼,開口說道。
青海湖一帶產的馬在春秋時代就很有名,被時人稱為“秦馬”,《詩經(jīng)》曾描繪的雄壯和善馳。
隋唐時代,青海湖一帶的馬經(jīng)過“烏孫馬”、“大宛馬”交配,發(fā)展成獨具特色的良馬,深受唐將喜愛。
“此時將士士氣乃是最盛之時,我在安人軍的時候,軍中將士日夜思戰(zhàn),渴望王帥一聲令下,兵發(fā)吐蕃。”
辛云京接話道。立不世之功,也是他的愿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這一代終究要經(jīng)過腥風血雨,為后世開創(chuàng)太平。吐蕃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歷史證明,與吐蕃和親,實乃下策。只有如漢擊匈奴,奪取朔方、五原、河西四郡一樣征服吐蕃,才能使得邊境太平。”
高辰也不掩飾自己的鋒芒,開口說出自己的戰(zhàn)略。
如果不盡有黃河,如何華夏?這是高辰曾經(jīng)許下的志向之一。
高辰的話說完,李光弼和辛云京都望著高辰。
因為李光弼和辛云京的話不在乎要立下邊功。
而高辰直接揚言要征服吐蕃,是年少輕狂?還是要九天攬月?
“昔日霍去病封狼居胥,竇憲燕然勒石。將吾漢人武功傳達到極致,威震異域。為國家開疆萬里,乃是軍人最大的榮譽。強盛大唐,我怎能不盡心呢?”
辛云京和李光弼的眼神,并沒有讓高辰心慌,反而震臂說道。
自從軍以來,連續(xù)數(shù)戰(zhàn),高辰自己也極為自信。特別是被王忠嗣提拔為押牙之后。
“這是千里駒?。∪羯?,當如此!”
李光弼贊嘆道。
“果然是隴右、河西的風云人物,聽你的話,就如讀王昌齡的邊塞詩一般。使人熱血沸騰。”
辛云京開口說道,面色潮紅。
“我倒是更喜歡李白的邊塞詩“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明月出天山,蒼茫人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大詩人李白,詩篇無數(shù),大唐無人出其右。只可惜未能一見!”
李光弼默念李白所作的邊塞詩,心中激蕩。
“李白雖聞名天下,但邊塞詩不為其所長。天下邊塞詩最冠者,還要屬王昌齡?!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王昌齡年輕時欲從軍,可惜西北二邊無戰(zhàn)事。若不然將天下一定會多一英雄!”
對于李光弼所欣賞的李白,辛云京頗為不服。他始終堅信王昌齡的邊塞詩勝過李白。
辛云京所言不錯,王昌齡是七絕圣手。后世無數(shù)名家將《出塞二首》列七言絕句之首。
“高押牙曾為縣吏,為何投筆從軍?”
知道辛云京年輕氣盛,李光弼也不和他爭執(zhí)。王昌齡的邊塞詩,確實讓人讀之熱血沸騰。特別是如他們這些軍人。
李光弼轉而看向高辰,向他問道。
“唐初時楊炯曾詩‘寧為百夫長,不做一書生’;大詩人王維也說‘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城。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jīng)’。這算不算是理由?”
高辰笑著說道。
“書生登第,一朝為朝廷命官,有望“平章事”。也是一條通天大道?!?p> 李光弼又向高辰說道,似乎還想追問下去。
“宰相‘杖杜弄獐’,以‘馬料論’立仗馬,絕人之路。身處仕途,如何能保全自己?唯有在軍中,才能出人頭地。”
高辰開口的說道,使人云里霧里。
如果沒有身處長安,久為京官,根本不明白高辰話中意思。
李光弼、辛云京都是邊將出身,不會明白高辰話中意思。
荔非守瑜、荔非元禮更不明白,最起碼現(xiàn)在不可能明白。
“高押牙真是個奇人。若非知道你年齡,看到你面貌。我都以為你是一個久經(jīng)滄桑,大起大落之人?!?p> 李光弼盯著高辰說道。
他知道高辰在暗指李林甫專政,但是高辰的前兩句話,他實在不明白。
“李將軍見笑了,我的功名利祿心更重。僅此而已!”
高辰訕訕一笑,開口掩飾道。
“今后你必為名將!”
李光弼對高辰評價道。
“謝李將軍夸贊!”
高辰拱手說道。
“前面就是赤嶺戍堡了。”
就在這時,荔非守瑜指著前方的一座山頭說道。
“嗯!不錯,赤嶺戍堡建筑在這里,不僅隱蔽,也易守難攻。”
李光弼望著前方的高峰,根本找不到赤嶺戍堡的影子,這也證明了赤嶺戍堡的隱蔽性。
一刻鐘后,眾人來到赤嶺戍堡所在的山腳下。
“請李將軍和辛將軍隨我一起前往戍堡中?!?p> 高辰下馬,向李光弼和辛云京請道。
上山的路狹窄陡峭,只能容得下一匹戰(zhàn)馬通行,而且還不能騎馬,只能牽馬上山。
李光弼下馬之后,看著這條山路,又想到山上是赤嶺戍堡所在,嘆道:“石堡城也是如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