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代言情

只是那時——

第44章 少年游

只是那時—— 潘珵 2168 2019-04-05 23:31:13

  第二天天未亮,譚琳掙扎著起床,周懷民摟過她,半醒半迷糊地問怎么不多睡會兒。她說:“今天游學團要轉去下一站,我得下去數(shù)人頭。你什么時候回去?”

  “還要去分部兩天?!?p>  兩人耳廝鬢磨一陣,她艱難地說服自己離開他的懷抱,收拾好東西先出門。

  酒店大堂里,譚琳最先抵達。她負責清點人數(shù)。教官緊跟著到來,然后是導游,他去退房。接著是三三兩兩的團員前來集合。她打電話給譚琮,那家伙居然不接電話,她讓教官幫忙上去趕人。

  周懷民拉著行李箱過來。譚琳背過他,不想跟他道別。她專心數(shù)人頭,看看還差幾個。她不看他,卻聽得見,他的腳步聲離她越來越近,在她身邊停住。一只手掰過她的臉,他吻了下來,吻了又吻。分開后,還用拇指替她抹了抹嘴角,說:“注意安全?!?p>  “喔!喔!二爺你是我偶像!”

  周懷民看了下那個少年,出了大堂。譚琳仍怔愣地望著他的背影,唇齒間都是他的氣息。

  “太辣了琳姐!”

  “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幾個少年可勁地鼓噪聲,喚回了譚琳的注意力。她又羞又怒:“再吵扣分!”

  等她想追出去時,周懷民已經上了車。

  游學團隊的旅游大巴馳騁在濱海高速上。

  車內,司機專注于駕駛,譚琮則帶領大孩子們玩識曲游戲。他叫過一個帶了薩斯風的少年站在前方,給他戴上耳機,少年要演奏從耳機里聽到的音樂,其他人猜曲名。

  “茉莉花!”

  第一首很輕松就被大家猜了出來。

  “好,下一曲來首難的?!弊T琮用手機控制所播音樂,演奏少年聽得皺眉,不過還是依樣畫葫蘆,彎彎扭扭地奏了出來。這一曲像是迷宮,把所有人都繞暈了。直到少年演奏完,所有人還是一臉問號。

  “該不是,”譚琳不確定道,“那個什么游戲,有坦克的那個?!?p>  “坦克大作戰(zhàn)!”少年們也想起來了。

  “對的!下一首。”譚琮再說。

  那是一首較為悠閑簡單的曲風。

  “極限國度。”很快有人猜出來了。

  大巴在的輕松氛圍中前行,濱海高速上的風景不斷變換,從繁忙的城市逐漸過渡到寧靜的郊外,于中午抵達一個村莊。這里是譚家的故鄉(xiāng)。

  譚家故鄉(xiāng)曾是個小漁村,名叫小嵩村。村里地少人稠,耕地不足,村民歷來以打漁為生,也有譚家祖上那樣的,出海經商。現(xiàn)在的漁民幾乎絕跡,村里人多數(shù)外出務工,積攢一筆資財后蓋幾層小樓,建成民宿供城里人前來度周末,以此補貼生計。

  村委會也有意發(fā)展旅游經濟,各處都收拾得干干凈凈。路邊的小花壇,民宿小院的花木柵欄,墻上的留言板,廊檐下叮咚響的風鈴,都帶著風情,仿若東南亞某個旅游區(qū)。

  閩浙六族當年結伴出海謀生,他們的后人前來緬懷先祖。譚琳姐弟帶著少年團去往譚家祠堂。雖然,今日六族成員與當年有所不同,個中情誼也是一樣的。

  祠堂位于巨大的礁石頂端,三面環(huán)海。海風凌冽,海水侵蝕度強,祠堂需得年年修繕,才能維持光鮮面貌。舊金山譚家屬海外承澤堂,每年都會劃撥固定的經費回來,為留守故地的族人盡一份力。

  譚家本堂的人提前知曉承澤堂的人要來,已派人在祠堂等候。譚琳等人抵達后,按著規(guī)矩給祖宗牌位上香,簡單祭祀一番即可。

  同樣的祭祖之旅還有周家,因兩地相距不過數(shù)百公里。周家族人知道他們海外思明堂的人來了,也是相當熱情,圍著那些少年說笑不停。要不是知道游學團還有許多行程要趕,譚周兩家人能用土特產把他們的大巴塞得坐不下人。

  另有何家雖然也近,但他們已經離開了七商社的圈子多年,就沒有作安排。

  回程路上,團員們吃著族人給的各種零食小吃,有人問起楚家的兩名少年:楚家的祖地是哪里。

  楚家少年楚若童說在粵地。對于其他的諸如具體在哪里,為什么出海,海外堂的堂號是什么,是不是真的在祖地藏了寶藏才不肯公開位置,要不要也繞過去一趟等問題則三緘其口。

  譚琳忙岔開話題,幫他們解圍。

  次日,六族游學團轉戰(zhàn)巴蜀。

  巴蜀人杰地靈,文人輩出。歷史名人不止有李白、蘇門三杰,杜甫也曾旅居此地。

  譚琮特地請來了文化博主居山先生,作為他們的導游。

  居山先生帶著大孩子們從杜甫故居開始游覽。在草堂院子里解說《客至》與《賓至》里,詩人兩種不同的情緒。

  有孩子問:詩是什么。

  居山說,詩詞是中國人獨特的表達方式??礋熁ǖ臅r候,不止說漂亮,還會說它是東風夜放花千樹。傷心感懷的時候,會以花濺淚、鳥驚心來表達困苦。思念的時候,則說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以一江春水來寄托情思。

  少年們則說,現(xiàn)在有了手機,打視頻就行,不用再隔空相思。居山回道,若心與心之間有了隔閡,用什么手段都連不起來。心若有靈犀,一點就通。少年們聽了,懵懵懂懂。

  游到古木林立的三蘇祠時,遇到一群十來歲孩子身著漢服,在披風榭擺開小案寫書法。不遠處是東坡像,閑適地盤坐在那,看著年幼學童于千年后書寫他的詞。

  居山言,詩能穿越時空。告訴讀詩的人在一千多年以前,同樣的酷暑之夜,有人也是熱得睡不著,抱怨著夜熱依然午熱同,還跑到小院里對著明月乘涼。大孩子們搖著扇子,嬉笑著說還好現(xiàn)在有空調。又言現(xiàn)在在城里難以看到月光和星星。

  詩不止帶著故事穿越時空,還能附帶畫面。一句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就將一幅秋日殘荷的畫面跨越千年,送到了讀到它的人面前。詩連接了位于時間兩端的人們,正正是千秋共此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