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敏使人在封錦說的幾處地方尋店鋪,又派人回蕭府借掌柜的,忙碌且有些不一樣的快樂。
蕭敏原本關(guān)心著齊王案,聽聞青州的錦衣衛(wèi)已經(jīng)回京,案情卻一直沒有進展。
夜里問封錦,封錦亦是皺眉:“三司和錦衣衛(wèi)始終無法得到更多證據(jù),這案子如今停滯不前?!?p> 蕭敏擰眉,忍不住對封錦說:“皇嗣相繼離世,不論是意外還是有人相害,如今第一要務是保證太孫、韓王及眾皇孫人身安全?!?p> 皇嗣不廣,每個皇嗣都需保全。
封錦點頭同意,“聽聞陛下已經(jīng)納了御史臺的上疏--太孫身邊如今增加了一倍的護衛(wèi),韓王、齊王的小王子處亦加派了護衛(wèi),且過些時日會將齊王的兩位小王子接回京師撫養(yǎng)。”
蕭敏展顏,“這樣也好。兩位小王子如今年少,倘若留在齊地,一不留神,便野蠻生長了?;鼐熌軙r常仰見天顏,聆聽圣訓,待長大成人返回封地,終會記著圣人教導?!?p> 封錦點頭同意,又說起邊關(guān)局勢,無不擔憂道:“開春以后,韃靼寇邊不斷,但都是小股作亂。十日前韃靼集結(jié)軍隊來犯寧夏衛(wèi),寧夏衛(wèi)殊死守城,七日前另一撥人馬又犯大同,被擊退?!?p> 雖然韃靼一直以來都是朝廷的心腹大患,時常寇邊,但蕭敏聽到韃靼來犯兩城,忍不住擔憂地叫喚了出來“啊!”
蕭敏鎖眉,“韃靼游牧為主,今歲倒春寒,牧草不生,畜牧將餓死、凍死,今歲口糧難免無以為繼。這次帥兵來犯,成功便能擄掠人財糧貨,還與朝廷提要求、提條件;倘若輸了,將是大傷元氣,數(shù)年都將息不過來?!?p> 蕭敏望向封錦,嚴肅道:“此番恐怕是來勢洶洶,勢在必得,萬不能小覷啊。”
封錦道:“是,朝廷為此爭論不休。與你觀點相同的人認為:韃靼打定主意此番要有所得,那么韃靼極有可能會沖富庶的晉地而去,則敵人會以大同一帶的邊關(guān)為主要目標,涼州衛(wèi)、寧夏衛(wèi)等相對不富裕的地方,則是順帶擄掠、混淆試聽的幌子。此番寧夏陳兵三萬,大同卻有六萬就是最有力的證據(jù)。且韃靼尚有約五萬兵力未知在何處,極有可能會往大同一帶增兵。因此,此次務必加強晉地一帶的兵力,保衛(wèi)晉地,此番必有一場惡戰(zhàn)。”
封錦接著道:“而另外則有人認為:韃靼連續(xù)幾年受凍災影響,收成不好,糧草不繼。攻打晉地必然戰(zhàn)線持久,韃靼吃不消。敵人將會分線作戰(zhàn),以短平快掠奪財物為主。往各處增兵,只要堅守各大關(guān)卡,韃靼的糧草熬不過我們,終會退去?!?p> 蕭敏道:“韃靼既已經(jīng)出兵,可謂是背水一戰(zhàn),不會滿足于蠅頭小利,必然窩藏狼子野心。若是只堅守關(guān)內(nèi),邊境這么長,關(guān)卡這么多,必然分散兵力,防不勝防。”
封錦道:“兵部已經(jīng)下令各地駐兵增兵邊防,具體如何增兵,尚不清楚?!?p> 盡管朝廷風聲緊,但是邊關(guān)的消息還沒有傳到民間,京師依舊平穩(wěn)安靜。
只是京師守備越來越嚴,五軍都督府忙著調(diào)兵遣將守衛(wèi)軍師。
到四月初天氣漸暖的時候,還沒來得及賞春,京師民間終于嗅到了不一樣的氣息:城里城外的守衛(wèi)增強了,在城里穿梭的軍士變多了,在外飲酒作樂的官員似乎少了,空氣中似乎彌漫著一股難以言喻的緊張氣息。
突然有一天,民間傳出各種小道消息:韃靼攻破大同,往京師而來了!圣人準備遷都南方了!
謠言一起,便如秋草遇上火星,迎風就長。
待朝廷聽到這些謠言時,京師各處,已經(jīng)人心惶惶。
事實上,韃靼數(shù)日無法攻破大同,已從大同撤兵往東北而去,大同沒有被攻破,但是韃靼人確實極有可能往京師而來。
韃靼放棄了大同,哪個地方比大同更吸引人?
邊關(guān)之地,大同附近有大晉商,人財富庶,其余地段,均只是普通邊鎮(zhèn),大同之外,更吸引人的!唯有京師。
所以,傳言一部分為真。
但是,圣人并沒有遷都的打算!
君王萬世基業(yè)在此處,所謂天子守國門--便是此時。
圣人已經(jīng)詔令兩京、河南、山東、浙江軍隊前來京師勤王,屆時數(shù)十萬大軍,對陣十來萬韃靼軍,焉能不勝?
只是要在勤王的軍隊趕來之前,守住京師!
韃靼由大同往東北而去,則宣府、密云危矣。
京兆尹受命站出來辟謠,將實情公告天下,警告百姓勿傳謠,否則將嚴懲不貸。
???大同、宣府離京師不過八百里,若是韃靼真攻打京師,經(jīng)宣府、居庸關(guān)便抵達京師。
???不得不說,國朝在此定都,離邊境實在近,太祖踐行天子守國門,特于此震懾宵小。與此相對的,若是邊境不穩(wěn),但凡有大的騷動,都讓人不安。
不過早年時,京師離邊境線尚有千余里,但是六十年前,韃靼大舉南下,占據(jù)了北方不少疆土,致使邊境南移二百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