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城,一間官署內(nèi),李景裕正在一張紙上寫著最近要處理的事務(wù)。
晉陽城中大事小事多如牛毛,千頭萬緒都不知道從何抓起,好在李景裕有一個不錯的習(xí)慣,那就是事無大小,只要想到要做的,都寫在一張紙上,再根據(jù)事項的緊急程度,將不是那么緊急的事項一一劃去。
劃到最后,有三件事無論如何都劃不去。
第一件事,修復(fù)城墻!
李景裕先前引汾河水攻城時,晉陽城的城墻依舊能頑強抵擋后周軍的進攻,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排水之后,晉陽城的城墻突然大面積倒塌了!可能正如后世歷史上所記載的契丹使者韓知范的驚嘆那樣“若先浸而后涸,則并人無類矣!”
城墻塌了,那就要修,否則一旦契丹人來襲,晉陽城將無墻可守??蛇@修復(fù)城墻可是一項大工程,所要耗費的錢糧難以計數(shù)!
而第二件事就是缺糧!
柴榮拿下晉陽城之后就下令開倉放糧,把晉陽城中一半的糧食、布匹分發(fā)給了城內(nèi)百姓。之后大軍出征,又拿走了大半的糧食,只留下了三萬大軍的口糧。晉陽城如今是百廢待興,再過幾個月就該春耕了,可是種子,農(nóng)具,尤其是耕牛,缺的厲害,沒有這些東西,百姓是無法耕種土地的,沒地種就沒飯吃啊!
第三件事,缺人!
晉陽轄下有十五個縣,而李景裕手下總共就一個長史,六個縣令,這點人手怎么夠分。文職官員實在是太缺乏了,而治理百姓又不能缺了這些人!軍中不是沒有文職人員,但大都是稀缺資源,一百人中能有一個就不錯了,而且這些人大都沒有主政地方的經(jīng)驗。
修復(fù)城墻并不算特別難,自己的軍中就有李弘領(lǐng)導(dǎo)的工程隊,只要有足夠的錢糧,人力不成問題。糧食問題也不大,先前為了攻打晉陽城,柴榮曾下令,命澤、潞、晉、絳、慈、隰及山東諸州派遣民夫運糧饋軍,按時間推算,最多十天就會有糧草陸續(xù)運到晉陽城。
最讓李景裕發(fā)愁的是人才,在徐州自己有李全彬、李平輔助,在宋州也有趙普,這些都是百里挑一的人才,可在這晉陽城,自己又能靠誰?王仁瞻嗎?他可靠嗎?
…………
“人才……人才……”李景裕褶著眉頭喃喃道:“人才這東西,天不生,地不長,如何才能得到呢?”
尋找人才的辦法不是沒有,招募、求訪、征召都是不錯的方法,李平、趙普不就是這么來的,晉陽城是河?xùn)|地區(qū)的中心城市,歷來都是人才匯聚的地方,只要派人貼出求賢告示,相信一定會有大量人才趕來報名。問題是這里曾經(jīng)是北漢的都城,稍有本事的人才大都曾在北漢朝中為官,這些人,李景裕就是想用也不敢用,一不小心就會成為他的政治污點。
“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大丈夫行事豈可畏首畏尾!”
沉思良久,李景裕最終還是決定放手一搏,拿出了一張紙,揮筆在紙上寫了三個大字——求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