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不知幾何,曾有一偃月王朝,不見于經(jīng)史,不著于傳記。世人不知其從何而始,因何而終。
是時天下動蕩,邊疆蠻族屢次入侵,故而朝中重武輕文,朝中武官冗多,天下寒門更是以練武考舉為飛黃騰達之途,趨之若鶩。一時間百姓尚武精神無前,民間英雄豪杰并起。
天武三年,一少年參加武舉,年方十四,一舉奪魁,成為偃月開國以來最年輕的武狀元。百官皆道其前途無量,登門拜賀。又有人問及其師承,少年道:“我本無師傅,一身武藝皆是自學?!卑俟倨鸪踔划斏倌昴晟佥p狂,奈何他從官三年,依舊未曾改口。
原來當世極重師承,常言道“名師出高徒”,世有高人則必有其名師,有高徒者便是武藝平平也會受人尊重;得名師者即使不學無術(shù)也必被人青睞。因而但凡練武者,先不論武藝如何,必先拿出個大師的名號為自己貼貼金。而這少年在這世上,就顯得格格不入,時日一長,更是常常遭人非議。
天武九年,這少年已長成了英俊瀟灑的青年,武藝更是當朝無敵,但苦于悠悠之口,不愿再在這朝中聽人閑言碎語,于是毅然辭官而去。
天武帝念其武藝高超,挽留不下,便道:“將軍既去意已決,朕也不好強留,便賜將軍一物,望將軍好自為之。”著人取了一柄長劍來賜給了青年。這劍本是偃月開朝皇帝所用,是皇家代代相傳的圣物,是個無堅不摧的利器。
天武帝又道:“天下王臣,見此劍如見朕,若將軍行走江湖之時誰敢擅加阻攔,將軍只管用此劍斬了便是?!?p> 青年謝過皇帝大恩,收拾行囊,頭也不回地直出京城去了。
又過了兩年光景,青年到了一座無名山腳下,感嘆此山中鳥語花香,宛如仙境:又地處全國正中,可謂天地靈氣所在。青年不禁叫了聲“好!”便在這山中建了屋宅,意欲隱居于此。
三月后屋宅建好,青年想起自己六年來在朝中所受屈辱,便尋得一上好木材,制成一匾額,上書“真武天授”四個大字。在內(nèi)閣又制一匾,上書“天武正傳”四字,以諷徒重師承而不學無術(shù)之人。
自此后,青年便在山中隱居習武。不覺寒來暑往,二十個年頭過去,青年已過壯年,依舊整日以道學陶情,以武學修身。一日他下山游歷,無意間救了一名險喪命虎口的孩童,得知這孩童家人已俱被猛虎所害,便把這孩童帶上了山,教他習武修道,也給自己做個伴。
又二十年過去,壯年已成了暮年老者,孩童則長成了青年。青年習武有成,便下山游歷一番。一時間懲惡揚善,仗著武藝高強,青年做了不少大快人心之事,被世間奉為大俠。世人問其名號師承時,他便說自己是真武門下,于是真武門的名號越來越響,到老者云游天外,青年在這真武山上開宗立派之時,真武門已經(jīng)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的名門正派了。
青年感念老者授業(yè)之恩,便奉老者為真武門開山祖師,號“真武天尊”,據(jù)說這真武天尊自下了真武山,又逍遙四方,活了兩百余歲后銷聲匿跡,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