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不打算說什么,但寫到這里,有些話不吐不快啊。
岳邦媛給池墨茵吟誦的這一首《鳳凰臺上憶吹簫》,是我五六年前的作品,那時我與女友天南海北,兩地分隔,又沒有智能手機視頻通話,只能在煲完電話粥后,將情思都寄予筆下。
那時我二人分隔近一年,我便寫下了一本詩詞集,在后來她過生日時送了給她。
前幾日因家里跑水,重新收拾屋子時又找出了這本詩詞集,再看來感慨萬分。
那時我才疏學(xué)淺,詩詞功底不扎實,語句也不夠凝練,布局更是一塌糊涂,所以那一整本詩詞集加在一起,能看入眼的作品寥寥可數(shù),而且整體來說長不如短、詞不如詩,今日看來只覺得一臉尷尬。
其中論及長調(diào),翻遍整本可能也只有這一首《鳳凰臺上憶吹簫》能看,且只有上闕值得一讀,其余皆不足道。
填這首詞時,正是中秋月圓之夜,但我二人一在XJ、一在海南,千里之遙,我看著一輪明月在層云中升起,風(fēng)起云動,時時將滿月遮住一半,于是便寫下了“云月相衡,影蹤時續(xù),月圓少滿多殘”一句。
我一直覺得此句甚妙,以景入情,將我月圓人不圓的愁思寫得淋漓盡致。
后來回了家,一次去見家父,談天說地之時,便揮毫寫下這詞,給家父過目。
卻沒想到,家父覺得“月圓少滿多殘”一句尤其不好。這一點讓我心中一直很不爽……對,我是個記仇的人。
這次我寫到此段,借池墨茵之口說起這一句尤其好,就是要瘋狂diss我親愛的老爹:你兒子就覺得這句好,怎么地吧!
岳邦媛說她以后會將這首詞整首背給池墨茵聽,但其實恐怕沒這個機會了。如今看這首詞,下闕寫得實在不怎么樣,雖想重寫,但也找不到當(dāng)年的心境了,便不在小說中獻丑,只在這里抄錄下來,供大家吐槽好了:
------------------------
鳳凰臺上憶吹簫
云月相衡,影蹤時續(xù),月圓少滿多殘。又正是,凄風(fēng)冷夜,寂路寒欄。風(fēng)正猛,葉卷天旋。清秋處,百廢未興,卻得偷閑。
曾懷宏圖偉志,孤行遠,徒徒辜負(fù)期年。便知錯,江東父老,怎愿甘還?何日重鞍射虎,回故里,恩愛如前。一乘馬,游遍萬里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