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漫話淺時光

物質(zhì)與精神

漫話淺時光 文俠 1033 2021-08-12 14:08:46

  從小到大,父母都在努力地為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雖然家里的物質(zhì)條件不是很好,但我們這個小家很幸福。

  記得在讀小學時,父親為了不讓我中午來回折騰,總是讓我在學校吃午餐。有一次,家里沒有錢,父親送我上學途中碰到了賣豆腐的老喬,便跟人家借了兩塊錢。那時的我,雖然還小,但心里有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兒。每一次學校交學費的時候,母親都要到姥姥家去借錢,姥姥心疼母親,每次都會多給一些生活費用。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外界的思考愈加深入,但最大的難題莫過于物質(zhì)生活的改善。為此,老師們也都在鼓舞我,為我指明方向,通過讀書改變命運。

  小學班主任,通過談話激勵我努力學習,改變家庭命運;初中班主任,為我申請學費補助,在生活上、學習上給予我最大的幫助;高中班主任,為我申請國家助學補助。

  物質(zhì)雖匱乏,但我們不曾停下奮斗的腳步。

  在大學期間,為了節(jié)省生活開銷,我把生活費降到了最低標準,通過同學介紹,有機會參與了社會兼職活動,貼補日常生活。

  人生的磨礪沒有終點站,一次又一次的考驗在催人奮進,有的時候也難免誤入歧途,因此更需要人們自身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物質(zhì)追求所迷惑。

  何時能夠真正讓家里人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呢?我在追尋答案。

  每一次的探索,雖然有無奈,讓整個人變得有些心浮氣躁,但冷靜下來后,也讓人加深了對生活的了解,開始學會接受,堅信只要堅持努力,終將迎來美好生活。

  物質(zhì)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還要經(jīng)營自己的精神家園。雖然說物質(zhì)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但我們不可一味追求物質(zhì),而忽略了內(nèi)心精神。

  古往今來,有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雖處貧困而志不改,以偉大的人格魅力影響世人。因此,物質(zhì)雖匱乏,但這不是我們放棄奮斗的理由,也不是我們堅持努力的唯一標準。因為,還有比物質(zhì)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精神。

  太史公司馬遷寫下“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為完成歷史使命忍辱負重,編寫出開辟先河的史書——《史記》;唐代大詩人杜甫,雖經(jīng)歷唐王朝的由盛轉(zhuǎn)衰,但不曾忘記國家和人民,“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是他畢生的夙愿;南宋名將文天祥在國破家亡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以一位愛國者的偉大情懷鼓舞世人。

  正如詩人臧克家所說:有的人活著但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依然活著。因此,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固然重要,但啟迪人心的精神生活更為可貴,我們在追求物質(zhì)生活的基礎上,萬不可以忘記精神生活的創(chuàng)造。

  物質(zhì)是一時的,精神是永存的。我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zhì)生活的同時,更要為后世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千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