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過年(二)
李峴來到前廳,大哥一家人已經(jīng)來了,大嫂去幫著母親在偏院里準(zhǔn)備年飯,而父親正和大哥兩人坐在里面說話。他從后門進(jìn)來,先給父親行禮,再對李巒行禮說道:“大哥過來啦,怎么沒見并兒和營兒他們?”
“他們出去玩了,穎兒正在偏房里睡著?!崩顜n笑呵呵地說道,他今年才二十四歲,已經(jīng)有了三個孩子,這一點(diǎn)上李峴確實佩服自己的大哥。
只聽李巒繼續(xù)說道:“你來的正好,咱家東京布莊隔壁的店鋪想要轉(zhuǎn)讓,我正和老爹商量著怎么給買下來。另外在東京城西有座幾十頃地的莊園要轉(zhuǎn)手,原是前工部尚書范鏜家的產(chǎn)業(yè),現(xiàn)在老尚書過逝,他家的兒子想要回南邊的老家。你也來參謀一下,看看合不合適?!?p> 李峴想了一下說道:“東京的布莊怎么也要擴(kuò)大,這店鋪肯定是要買下來的,不過城外的莊園,我想還是不要買吧。”
“怎么,你是嫌太貴?”李巒說道,“連莊園一共是一千五百貫,這每畝地才合三貫,并不算貴?!?p> 李峴搖頭:“我只是覺得不太安全?!?p> 李振嚇了一跳:“怎么可能,那可是京城?!”
李峴淡淡地說道:“就是前幾天做了個夢,夢到整個卞京城四周都是異族的騎兵?!?p> “可是契丹人,二弟有些擔(dān)心過了?!崩顜n笑道。
“你愿買就買,反正也沒多少錢?!崩顛s說道,“但是別想著把家搬過去?!彼哌^去坐到了父親的身邊,然后看著李振道:“我倒是覺得可以在蜀地和荊襄一帶買些莊園,咱們現(xiàn)在家業(yè)大了,家里的產(chǎn)業(yè)都放在隴右也不是個事。”
李振倒是點(diǎn)點(diǎn)頭:“我倒是聽說過去關(guān)中的那些世家都是這么做的,自唐末以降,關(guān)中的這些世家門閥十不存一,反倒是那些散落在江南的那些偏房得以保全,現(xiàn)在開枝展葉,又重新回到朝堂上來了?!?p> 李峴笑著說道:“正是這么個理,反正不能把雞蛋全裝到一個籃子里,否則覆巢之下,豈有完卵?!?p> 李巒打斷他的話頭說道:“大過年的,說那么喪氣的話干什么,這事等過了族祭后咱們再慢慢說吧,我也覺的老二說的這事可以去做?!?p> 爺仨于是把話頭轉(zhuǎn)到了目前的生意上,李家的主要生意是毛呢布和棉布,經(jīng)營平穩(wěn),無非是擴(kuò)大工坊規(guī)模,增加產(chǎn)量和銷售。李峴提出想往蜀地發(fā)展,主要是進(jìn)行茶馬交易,也就是進(jìn)行茶葉與畜產(chǎn)品之間的交易。
李振和李巒也都認(rèn)為這種生意確實能做,如此也正好能打開李家棉布在蜀中的市場,不過主持的人選還需要李振在家族中挑選可靠的族人。家族的生意是不可能完全交給外人去打理的,必須要有幾個可靠的族人坐鎮(zhèn),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特點(diǎn)。親戚族人們也許會貪污,但卻不敢做的太過分,否則遭致家族懲處的話,就等于會被整個社會所唾棄。
正在說話間,趙氏從外面進(jìn)來,張羅著說道:“你們爺仨,還說什么閑話,馬上要吃午飯了,趕快擺上祭品,上完香也好開飯?!?p> 于是爺仨都站了起來,我過年時吃飯要先祭祀祖先,李家族堂在靠近城中心的地方,只不過是初五族祭時才能用到。尋常只是在自己家里擺上供桌和祖先牌位,這叫家祭。家祭一般只擺放曾祖父、祖父和父親三人的牌位,只有在族祭時才會上溯九代,祭奠至鼻祖。
家祭也要有酒糧葷素這幾樣?xùn)|西,至于祭品多少,也看各家情況,象李家現(xiàn)在這樣不缺錢糧的,就會擺上雞魚肉肘和兩樣素菜,另外還要擺上一些水果、點(diǎn)心和干果。一般供糧都選擇用蒸熟的一大碗粟米,可能是為了照顧祖上們的生活習(xí)慣吧。
水果、點(diǎn)心的擺放數(shù)量有規(guī)定,俗話說是“鬼三神四”,就是做過官,有功名的人擺四個,而一輩子平民只能擺放三個,但一般人家都不管這個,全都是一上三下,祖上就是生前沒當(dāng)過官,難道你還知道他死后當(dāng)沒當(dāng)過?
每個家族中只有正房家才設(shè)有專門的祭堂,而李峴的祖父是庶出,這祭祀就是在家里正堂中間擺上一張供案,案上擺著高父、曾祖和祖父三人的牌位,擺好祭品后,家里的男人們依次上香,就算是儀式結(jié)束。
不過這祭品要一直擺到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中午才能撤除,中間還需要經(jīng)常更換,香火也要保持不滅。這也就是大戶人家有專門的仆人時時操心這事才能保持香火不絕,而尋常人家,也就是在吃飯前點(diǎn)上一柱香意思一下。
一般家里的女人是不祭拜的,但如果是嫁出去的姑娘在過節(jié)回娘家時卻一定要帶上豐厚的祭品,李峴仔細(xì)琢磨過這項傳統(tǒng)的由來,好象其主要的意思就是要求出嫁的閨女多往娘家?guī)┖贸缘臇|西回來,就是不知道到一個提出這條規(guī)矩的人是自家兄長還是惡嫂。
老三和兩個小侄子都被從外面喊了回來,一一上香磕頭。
在看到全家人都上完香之后,李振這才大手一揮,擺出一家之主的派頭:“好了,咱們開始吃飯!”
他話音剛落,小妹李容和李峴的兩個侄兒李并與李營便一下?lián)涞搅苏靡呀?jīng)擺好的飯桌上,顯然是已經(jīng)等得餓了,一人先夾了一筷子菜吃了起來。
大嫂劉氏過去給了自家倆小家伙一人一筷子:“一點(diǎn)規(guī)矩都不懂,耶耶還沒吃呢,你們怎可以先動筷子!”
李振一邊坐下,一邊笑道:“無妨,咱家可沒那么些個規(guī)矩,巒兒,把酒滿上,咱們爺仨先喝幾杯。”然后他看向正眼巴巴瞅著他的李巖說道:“好吧,小三兒過了年也十六了,破例允許你喝上三杯。”
李巖滿臉歡喜,趕緊拿起面前的酒杯給大哥遞了過去。
李振端起酒杯,開口說道:“承蒙祖上庇佑,咱家這幾年生意做得紅火,這里面大家也都付出了辛苦,有現(xiàn)在這份家業(yè),我看著也已經(jīng)很滿足了。但人不可忘本,當(dāng)牢記著勤儉持家的祖訓(xùn)。來,趁著今天高興,咱們爺幾個先喝一杯,祝來年生意興隆,大家也都平平安安,心想事成!”
下首坐著的兄弟仨人趕緊站了起來,跟老爹說著沒營養(yǎng)的恭維話,然后一起把酒干了。其后大哥帶頭,輪流向爹娘敬酒。李振酒量淺,喝了幾杯后臉就紅了,趙氏見狀就把他的酒杯奪了去,不許他再喝。
剩下的一小壇酒,倒是李巒和李峴兄弟倆給分了。
一家子其樂融融,不知不覺間,李峴喝得也有些頭暈了。
這過年實際上麻煩得很,初一早晨五更天就得起床,吃了早飯就要出門挨家開始拜年。初一是本家,晚上則不知道安排在哪個兄弟家聚餐,大家每年輪流著來。初二則是去姥爺家,這到了娘舅家中午是一定要喝酒的,如果遇到表兄弟中有喝酒厲害的,基本上晚上都是被橫著送回家的。初三是姑表親,初四是姑娘回娘家,這天天迎來送往,幾乎沒有清閑的時候。到了初五,是族中大祭,全族之人在族堂祭拜完祖宗后,幾百號人在一起聚一回餐,這才算是差不多年過完了。
初六衙門里基本上就開門了,也有時天子開恩,允許放假到正月十五,這個沒準(zhǔn),得看皇上的心情。
至于莊戶仆役,這年月可沒有年假的概念,還該干嗎干嗎,唯有主家會賞下些錢糧吃食之類的下來。
李峴有軍職在身,這也是因為離家近,才能請下年假來,所以祖祭一結(jié)束,就連夜要趕回會川城的軍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