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要下南洋

第二十二章 誰是石達開

我要下南洋 人到中年紙老虎 2269 2019-06-16 22:22:24

  “回神仙老爺?shù)脑?!我們都是達州、東鄉(xiāng)一帶的鄉(xiāng)勇,是跟著李道臺來此的!”

  一個眼神頗為靈動的俘虜,跪在地上吶吶的回答道。

  他腦袋垂的低低的,看也不敢看陳維,這是陳維從俘虜里面特意挑選出來審問的。

  倒不是其他俘虜不肯透露,而是實在太木訥了點,陳維問了好幾個,要么不知道,要么牛頭不對馬嘴,只有這個眼神靈動的家伙,還算能問出點什么!

  “東鄉(xiāng)鄉(xiāng)勇!東鄉(xiāng)鄉(xiāng)勇!”陳維在嘴里念叨著,仿佛有一道閃電直劈下來,一個他小時候聽說的故事,出現(xiàn)在了陳維腦海里。

  那就是‘羅思舉賣老婆’!

  嘉慶年間,清廷鎮(zhèn)壓白蓮教起義,有四個漢人勇將不得不提,朱射斗、楊遇春、羅思舉、桂涵。

  可以說整個白蓮教起義軍,就是被這四位鎮(zhèn)壓下去的!

  羅思舉,東鄉(xiāng)普光寺人(今四川宣漢普光鎮(zhèn)),家里世代為農(nóng),家境貧困。

  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里經(jīng)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從小挨餓的羅思舉,經(jīng)常為了吃飽肚子而偷雞摸狗、打架斗毆,坑蒙騙。

  族人對他十分忌恨,據(jù)說他的大伯怕他長大后為非作歹、禍連家族,曾經(jīng)打算將其活埋!

  1778年,東鄉(xiāng)大旱,實在活不下去的他帶著幼弟外出逃荒。

  逃荒途中,頗有武學天賦的羅思舉,在陜西終南山拜一位道士為師,從此武藝大增,翻墻越嶺如履平地。

  可是等他回到老家后,迎接他的不是掌聲,而是更加的忌憚。

  本來羅思舉沒學武之前,就擾的四鄰不寧,這下他身懷絕技歸鄉(xiāng)之后,曾想活埋他的大伯愈加害怕,他多次伙同其他人陷害羅思舉。

  由于犯有前科,東鄉(xiāng)的衙役也樂得不管有什么破不了的案,都往羅思舉頭上栽。

  最后幸好當時的東鄉(xiāng)縣令同情心泛濫,知道他是被冤枉的,饒了他一命!

  心灰意冷的羅思舉開始到各地流浪,他為人豪爽義氣又心狠手辣。

  朋友騙了別人的錢,他不問是非,將找上門的被騙者打的半死,但又拒絕了朋友的分贓!

  流浪途中,羅思舉只要打聽到某地有衙役或者劣紳殘害鄉(xiāng)民,必然除之。

  有人強娶寡婦為妾,他也仗義出頭,打跑了強娶者。

  看見有人賣兒賣女,少失父親的羅思舉必定會資助銀錢。

  他曾經(jīng)因為朋友缺少路費而搶劫路人,后得知被搶人父親尚在監(jiān)獄,羅思舉又將錢還給人家。

  他仗義疏財,好打抱不平,見不得欺壓良善,自己卻又作奸犯科,搶劫甚至殺人。

  這是一個十分矛盾的水滸傳式人物,如果不是陳維的到來,今年就該是羅思舉大放異彩的一年。

  在原本的歷史上,達州教首王三槐等人屯兵鳳凰寨,聯(lián)營數(shù)里,清軍畏懼不敢攻打。

  羅思舉主動請纓,他身負幾十斤火藥,徒手攀上四望山,連穿十余道關(guān)卡,將火藥、引線埋伏在營帳外,隨后點燃。

  義軍營中四處火起,都以為清兵來襲,混亂中互相踩踏、死傷無數(shù),最后無法立營,只能退去!

  一人退千軍!何其壯哉!

  此役讓羅思舉名震蜀地,至此以后,這個三十一歲還是個流浪漢的人,不斷在鎮(zhèn)壓白蓮教的戰(zhàn)斗中屢立戰(zhàn)功、青云直上。

  先后升任參將、總兵、提督乃至被賜一等輕車都尉,死后謚壯勇。

  在滿洲貴族當權(quán)的清朝,羅思舉從一介流浪漢起家,最后還混到了謚號,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這其中羅思舉過人的身手和膽量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更關(guān)鍵的是,羅思舉無師自通,有相當強大的軍事才能,這跟亮劍中,大別山里編簸箕的李云龍頗有相似之處。

  也正是這點讓陳維羨慕的口水直流,他現(xiàn)在就缺一個有強大軍事才能的人!

  回頭看了看還在滿山遍野的瞎追亂竄的大旺、朱四眼等人,陳維暗自搖了搖頭。

  大旺他們帶個幾十人還行,一人指揮幾百人,簡直都亂成一鍋粥了。

  想到這里陳維舔了舔嘴唇,如今朱射斗已然老朽,而且他深受乾隆皇帝大恩,目前已是提督高官,根本不可能跟著陳維混。

  楊遇春同樣也不可能,人家十幾年前,征廓爾喀時都已經(jīng)名滿天下了。

  現(xiàn)在聲名不顯的,就剩下羅思舉和同是東鄉(xiāng)人,現(xiàn)在也同樣窮困潦倒的桂涵了。

  如果陳維想當個加強版的洪教主的話,這兩人就是他要找的石達開和秦日綱??!

  想到這里,陳維換了一副親切的笑臉,他從地上將這個眼神靈動的俘虜扶了起來。

  “小兄弟你別怕,我也是窮苦人,只殺清妖,不害他人,只要你們不與我為敵,我是不會為難你們的!”

  這個俘虜雖然起身了,但腦袋還是垂著的,聽完陳維的話,他又跪下不停的磕頭。

  “謝謝上仙不殺之恩,謝謝上仙不殺之恩!”

  “好了!別磕頭了,我有一事,還想問問小兄弟!”陳維不自覺的皺了皺眉頭,這不??念^的習慣,可真不好!

  “我聽說你們東鄉(xiāng)人中,有個拳頭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馬的好漢叫羅思舉,你可認得?”

  俘虜?shù)念^終于抬起來了,他看著陳維,眼神里閃過一絲訝異,雖然是極小的一瞬間,還是被陳維敏銳的捕捉到了。

  “不!我不認識!”俘虜頭搖的如同撥浪鼓般。

  呵呵!陳維在心里輕笑一聲!

  羅思舉這種名聲在外的豪杰,同是東鄉(xiāng)人,你怎么可能不認識?

  還有你眼睛里的一絲驚訝,當我瞎嗎?

  不過陳維沒有立即拆穿他,他現(xiàn)在需要給這些鄉(xiāng)勇留點好印象。

  “小兄弟你不要害怕!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乾隆四十三年東鄉(xiāng)的大旱?”

  沒等其他人回答,陳維就自顧的吟唱了起來,“戊戌年間起,爛田干透底,簸箕問筲箕,何曾見顆米?!?p>  被俘虜?shù)臇|鄉(xiāng)鄉(xiāng)民雖然不知道陳維為什么唱起這個?為什么會唱東鄉(xiāng)的歌謠?但是都一臉黯然的低下了頭。

  實在是這個場大旱,在東鄉(xiāng)人的心里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縣志曾記載,當時東鄉(xiāng)十室九空,大多數(shù)人都只能去外鄉(xiāng)討飯,等到回來時,已然田地荒蕪,屋梁生草,物是人非了!

  這里的俘虜那時大多幾歲到十來歲,這場旱災,無疑是他們童年苦難的寫照。

  隨著陳維的吟唱,俘虜群中開始有人低低的跟著唱了起來!

  由于官府宣傳白蓮教會殺光不信教的人,這些鄉(xiāng)勇一是害怕被自己被殺。

  二是想起來小時候的慘事,他們之中大多數(shù)人都有小時候的玩伴和親人,在那時候死去。

  逃荒,可不是個浪漫的詞。

  雖然這些人這會是鄉(xiāng)勇,但他們受欺壓的貧農(nóng)身份,并不會因為他們成了鄉(xiāng)勇有多大的改變!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