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
松云有一剎那的呆滯,剎那之后,他回過神來睜開了眼睛,入眼的不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松樹,而是一座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的島嶼。
眨眼間天地變幻,眨眼間滄海桑田,看著同樣呆愣著睜開眼睛的冰靈,松云略微平靜了些許,還不等他繼續(xù)逃避,耳邊再次傳來了帶笑的聲音。
“太古紀(jì)元是你們,此刻同樣是你們,此心唯一,此心不改,任天地變幻,我終究是我,有此修持,難能可貴,你二人可愿拜我為師?”
松云和冰靈猛然抬頭,才發(fā)現(xiàn)在生機盎然的島嶼前方,一位看起來下意識便會忽略的青年一直在這里,青年面帶笑意,華珠內(nèi)斂。
看著東王公,感受著周圍熟悉的溫暖氣息,兩人連忙點頭,同時激動地彎腰對著東王公行了一個拜師禮,直到彎腰時,兩人才從激動中回過神來,接著便異口同聲道。
“弟子松云,弟子冰靈,拜見師尊!祝師尊證道不可描述之境,超脫天地束縛,得享大自在!”
東王公聽的微微一笑,兩人的聲音很整齊,也很默契,但還是掩飾不住其中雕琢的痕跡,想不到一縷長河寒潭本源和五行本源化形而出的生靈,是這個模樣。
想到這里,東王公再次笑了笑,赤子純潔,自由隨性,正合道性。天地圓滿,紀(jì)元交替,一個紀(jì)元過后,相比面前的兩位弟子,自己的心態(tài)似乎也成熟了些許?
微微收斂了心底的念頭,東王公抬手扶起了兩位略微有些不自然的新弟子,接著開口說道:“拜師一禮便可,今后冰靈為吾大弟子,松云為吾二弟子?!?p> “既已拜師,為師也需與你們說說跟腳,我乃先天之陽化形而出,于太古初期化形而出天地留名,稱為東王公。此地為流波島,也可稱為流波山,正是我之道場,也是你們修行之地?!?p> “我之門下沒有規(guī)矩,只要道心澄澈,修持堅定,萬事隨心即可。這同樣也是對你們的要求,要想隨心,先要尋心,道心堅定才能隨心所欲。修行不假外物,只在個人?!?p> 說道這里,東王公微微停頓了片刻,看著兩位神色鄭重的弟子,話音一轉(zhuǎn):“不過你們二人對于外物的態(tài)度,卻很可取,比如這滴靈泉水?!?p> 兩人聞言,神色越發(fā)不自然起來,但除了不自然,更多的還是興奮和激動,因為能夠知曉其中關(guān)鍵,師尊肯定是贈靈泉水之人。
想到這里,兩人連忙彎腰行禮:“一切都是師尊栽培!”
還不等他們彎腰,東王公便抬手止住了兩人的動作,看著整齊劃一的兩人,東王公嘴角略微抽搐了一下,接著邁步向著島上走去。
“跟上吧?!?p> 松云和冰靈聞言,連忙跟上了東王公的步伐。島嶼樹木蒼翠,靈機自顯,感受著迎面而來的生機,兩人才真正有了一絲踏實感。
他們有師尊了!
而且?guī)熥鹫菑幕伍_始,便在找的那個人。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堅持沒有白費,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數(shù)次練習(xí)的拜師禮沒有做無用功!
想到這里,兩人的步伐都輕快了些許,空氣中的天地靈氣蘊含某種特殊的道韻,兩人一路吸取感悟,沒過多久,東王公便停住了步伐。
松云和冰靈抬頭一看,只見一株道韻彌漫的大樹正在靜靜地?fù)u曳著枝丫,樹并不高,卻有種博大的氣勢,在大樹旁,一汪清池在太陽下熠熠生輝。
看著此景,兩人的心情都很復(fù)雜,大樹的氣息他們很熟悉,池水他們同樣熟悉,因為這兩者,都在他們本源之中,都在強化著他們的本源。
松云看了眼冰靈,冰靈會意,接著兩人同時對著東王公彎腰行了一禮,一樣整齊劃一,一樣步調(diào)一致,但這一禮沒有排練,而是兩人最真實的感激。
追隨這兩縷氣息,兩人一路向東來到了流波山,這一路并不平靜,也不安穩(wěn),有過艱難,有過險阻,但兩人不后悔,因為這是修持。
一禮畢,兩人起身,東王公沒有像剛才這樣攔住這一禮,而是站在兩人面前,毫無顧忌地接受了這一禮,這一禮是對他的感激,同樣是兩人對自己的交代。
看著悄然間陷入頓悟道境,身上氣息正在緩緩增強的兩位新弟子,東王公點了點頭,接著直接將兩人融入混沌靈水池,浸沒其中,兩人自然地吸收著池水,強化自身。
安頓好修持完成陷入頓悟中的弟子,東王公踱步來到了扶桑木下盤膝而坐,靜靜地思考著其中的機緣,其中的因果玄妙之處。
為了結(jié)因果,也為了留一份羈絆,東王公才會在當(dāng)初多送一滴混沌靈水精華給五行松,但機緣巧合,五行松又將這滴靈泉精華給了冰靈,讓其得以化形而出。
長河為洪荒兩大水脈之一,本無靈智,但洪荒天地厚積薄發(fā),圓滿無漏,因此天地萬物各有一線生機,再得混沌靈泉相助,這一線生機顯現(xiàn)。
若太古大能行有不怠,則天地難以圓滿,若東王公無饋贈之意,若五行松無此饋贈之心,若長河之靈出世再晚一剎那,均將會是另一種結(jié)果。
尋其脈絡(luò),一種特殊的法理意境悄然出現(xiàn)在東王公心底,法理詭異無序,又有種玄奇的規(guī)則約束。
東王公感悟了片刻,便收回了注意力此刻更重要的不是感悟因果之道,而是該思考作為師父,應(yīng)該承擔(dān)怎樣的責(zé)任,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弟子。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傳道。大道唯一,各自不同,即使此時天地變動,難以走上創(chuàng)道者之路,但兩人有基礎(chǔ),又有諸多寶物相助,未必沒有機會,因此傳道先不急。
解惑。自身境界比弟子高,此刻突破太乙之后,更是有高屋建瓴之感,太乙之下大道法理盡在眼底,不過修行終究在自身,與其解惑,不如教解惑的方法,因此解惑也不急。
最后只能在授業(yè)上做文章,說起授業(yè),從修行之初,自己便師法天地,一步一步積累,并無功法約束,但以此刻太乙境界眼光來看,功法未必是約束。
想到這里,東王公心底有了脈絡(luò),看了眼陷入深層定境中的兩位弟子,東王公緩緩閉上了眼睛,創(chuàng)授業(yè)功法的時機已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