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豪和王香蘭在佛祖像前蒲團上跪下,合掌禱告后三叩首,虔誠地禮拜。
拜過佛祖,兩人隨澄心長老走出了大雄寶殿。
王英豪看看澄心長老,問道:“請問長老,平山堂在何處?”
澄心長老抬手向西一指,道:“在仙人舊館內(nèi)?!?p> 王英豪道;“在下想去瞻仰一下,不知可否?”
澄心長老道;“三公子自去便是!老衲還有些功課要做,就不相陪了!”說完,他合掌向王英豪致意,然后飄然而去。
王英豪合掌還禮后,目送他遠去。
澄心長老走后,王英豪看看王香蘭,奇怪地問:“妹妹,澄心長老真有功課要做?”
王香蘭微微一笑道:“或許有,或許沒有!”
王英豪眨眨眼睛問:“什么意思?”
王香蘭道:“長老若是愿意陪我們,他就沒有;若是不愿意陪我們,他就有!”
王英豪道:“這么說,他是不愿意陪我們了?”
王香蘭道:“并非完全不愿意,陪我們拜佛,他還是愿意的!”
王英豪恍然大悟道:“那他是不愿意陪我們參觀平山堂?”
王香蘭點頭道:“正是!”
王英豪不解道:“為何?平山堂是宋朝歐陽修所建,那歐陽修可是大文豪啊!”
王香蘭笑道:“長老心中只有佛!大文豪在他眼里,只不過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凡夫俗子!”
王英豪思忖片刻,點頭道:“妹妹言之有理!”他看看王香蘭道:“妹妹,我是個飽食人間煙火葷素不忌的俗人!我敬佛拜佛,心中有佛,可我心中也有大文豪!”
王香蘭笑道:“三哥哥的心胸何等開闊,能容納這許多?”
王英豪道:“我心即宇宙,容天容地容人,無所不容!”
王香蘭道:“三哥哥這話聽起來倒像是王陽明的弟子!”
王英豪眼睛一亮道:“妹妹也聽說過陽明先生?”
王香蘭道;“我聽父親跟人談起過,略知一二!”
王英豪問:“妹妹以為陽明先生所見如何?”
王香蘭道:“求真務實之論!”
王英豪點頭道:“妹妹所言甚是!我以為,陽明先生乃是我大明朝第一大儒!儒家學說自孔孟之后,學派雜陳眾說紛紜,但我只服陽明先生!”
王香蘭看著他問:“三哥哥既然是儒家弟子,為何還要拜佛?”
王英豪道:“儒家與佛家并非勢不兩立水火不容,我儒家弟子為何不能拜佛?真正的儒家應對百家學說兼容并包與時俱進,而不是抱殘守缺固步自封!比如陽明先生,他的學說雖然是以儒家為本,但并不排斥佛家,也不排斥道家,而是融會貫通推陳出新!”
王香蘭笑道:“如此說來,三哥哥若是進了道觀,也要去拜一拜太上老君啰?”
王英豪點頭道:“正是!孔廟,佛寺,道觀,宗祠,我都要拜的!”
王香蘭笑道:“三哥哥拜的圣人這么多,也該超凡入圣才是!”
王英豪忙搖頭擺手道:“不,不!我不可能超凡入圣,只能當一個凡夫俗子!”
王香蘭問:“為何?”
王英豪苦笑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這都是佛道兩家之大忌,豈能超凡入圣?”
王香蘭看著他問:“你有這么多迷嗎?”
王英豪點頭道:“有的!”
王香蘭問:“你怎么就目迷五色了?”
王英豪道:“我喜歡游山玩水觀賞風景,豈不是目迷五色?”
王香蘭撲哧一笑道:“三哥哥說的是!”她看看王英豪,又問:“你怎么就口迷五味了?”
王英豪道:“我喜歡吃美食飲美酒,豈不是口迷五味?”
王香蘭哧哧地笑道:“是,三哥哥說得很是!”她看看王英豪,再問:“你怎么就耳迷五音了?”
王英豪道:“我喜歡聽彈琴聽小曲兒,豈不是耳迷五音?”
王香蘭咯咯地笑道:“是,是,三哥哥說得甚是!”她看看王英豪,嘆道;“三哥哥,看來這佛道兩家的弟子,你是做不成了!你只能做一個儒家弟子了!”
王英豪道:“儒家弟子,我怕是也做不好!”
王香蘭不解道:“為何?”
王英豪道:“我愛讀書更愛錢財,愛江山也愛美人!”
王香蘭大笑。
笑過后,她看看王英豪問:“三哥哥!如此說來,你連儒家弟子也做不得了嗎?”
王英豪道:“做得還是能做得的,但只能做陽明先生的弟子了!”
王香蘭問:“王陽明先生能容得下你這樣的弟子?”
王英豪道:“普天之下古往今來,也只有陽明先生能夠容得!”
王香蘭感嘆道:“看來這王陽明先生真的是心如宇宙無所不容之人!”
王英豪點頭道:“正是!”
王香蘭看著他問;”三哥哥!你想游歷天下,是否也受王陽明先生影響?“
王英豪道:“也是,也不是!”
王香蘭問:“是在何處?”
王英豪道:“陽明先生最注重知行合一!既然要知行合一,就不能閉門死讀書讀死書,而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是淺,真知世事要躬行!”
王香蘭又問:“那不是又在何處?”
王英豪赧然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自然是想多看看美景,多嘗嘗美食,多聽聽美女彈唱!這是我的一己私欲,與陽明先生無關(guān)?!?p> 王香蘭撲哧一笑道:“好了,三哥哥,我看你這一己私欲也是人之常情,何必自慚!”她一扯王英豪的衣袖道:“走,咱們看平山堂去!”
王英豪和王香蘭一起向大雄寶殿西側(cè)走去。
兩個丫鬟緊跟在他們身后。
走了沒多遠,眼前出現(xiàn)了一個六邊形券門。券門上方有一門額,門額上鐫刻四個大字:仙山舊館。
從券門進去,是一個幽靜的庭院。庭院里花木扶疏,甚是幽靜。
庭院里有一敞口廳堂,面闊無五,堂中掛一墨色牌匾,上書三個鎏金大字:平山堂。
門口左右立柱上懸掛一副木制對聯(lián),上書:過江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與眾賓歡。
堂前有石砌平臺,臺前圍以欄桿,欄下為一深池,池內(nèi)有修竹千竿,青翠欲滴。
憑欄遠眺,江南青山,歷歷在目,可與堂平,故稱平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