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失控的情緒家

6月24日 解套

失控的情緒家 戴著花的鹿 2546 2019-06-24 23:56:29

  超市做活動,每晚在會員群里發(fā)紅包,搶到手氣最佳的人憑當日消費小票,可以到服務臺返現(xiàn),享受免費購物的福利,且上不封頂。于是,不自覺買了一大堆零食,面包,香蕉牛奶,巧克力餅干,都是熱量極高的食物。拎回家時有些懊惱。覺得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不得不佩服商家們?yōu)榱擞噶讼M者的心思。生活處處充滿抵擋不住的誘惑。

  游戲幾乎天天都有任務,教你即便不想玩也要登上去,時刻保持在線的狀態(tài)。面對電腦藍光輻射,整個人昏昏沉沉,面色干燥蒼白。生活陷入失控的狀態(tài)。內心在拼命控訴。很不舒服。

  上網買了一本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捆綁銷售的還有《拖延癥心理學》,《自卑與超越》,《人性的弱點》,《人際交往心理學》,花費五十多塊錢。算起來,均價一本十來塊錢,非常便宜。

  收到快遞包裹后,匆匆拆封書籍塑膠套,興致勃勃地一邊打游戲一邊翻閱起來。書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講述人腦有一個名叫前額皮質的神經區(qū),幫助我們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為。打了一天游戲,趁著游戲加載的空檔,看完了一章。

  給出的解決方法是,每天冥想5分鐘,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訓練自己的大腦增強意志力。就當這是一個實驗,失敗也不要緊,不要著急。勉強試了試,可一閉眼就困倦地睡著。

  我好像還沒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諸多壞習慣死不悔改,生活的挫敗感累積得愈來愈重,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終于,把我押解送上了自我審判的法庭。高高在上的法官看了一眼材料,不等雙方律師發(fā)言,便一錘定音。

  You are a loser.

  在衛(wèi)生間上廁所刷微博。刷到一個臺灣綜藝節(jié)目,邀請一群名媛們來做客,七嘴八舌講述自己豐富多彩的人生經歷。世家大族出身,從小嬌生慣養(yǎng),出國留學名校,和明星鬧緋聞,最終嫁入豪門生兒育女,衣食無憂。在鏡頭前,她們打扮得光鮮靚麗,一身名牌地告訴大家,聽說新聞上有人為了買最新款手機去賣腎,感到很吃驚,大家不要追求物質。要注重精神家園。

  如果我能有她們的出身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生活沒有假設,只能接受。并且要從中學會知足與感恩。

  想起很早之前看過的一部香港電影,《貓頭鷹與小飛象》。里頭有一幕是一位剛剛大學畢業(yè)的富家女來到青年中心當輔導員,決心要幫助里頭的問題青年找到工作,重返社會。于是她開展了一場模擬面試。

  “我叫劉曉麗,今年十九歲,想來找工作做最好什么都不用做,光是睡覺每個月拿八萬,有沒有???不會用我吧?”

  “站??!”

  “干什么嘛?裝偉大呀?你以為你這種誠懇的樣子每天對我們說幾句話就可以挽救一個少女的靈魂?那還用得著耶穌嗎?每天教我們怎么應付事,怎么應付人,在座的有哪一位生活經驗不比你豐富?你以為你的人生大道理會比我們的還好嗎?你算什么?學校剛剛畢業(yè)就跑來教我們。你見過的壞人最多是隨地吐痰,在電梯里面抽煙,借錢不還,你有沒有被人家強奸過呢?你有沒有交過保護費?你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十五歲的人要養(yǎng)七個弟妹,一個好賭的媽,一個整天喝醉酒的爸爸是什么樣子吧......你說有誰不知道在工廠做,拿六十塊錢一天也能夠維持生活呢?我就是不服氣,為什么有人可以吃魚翅,坐賓士,而我生下來就要吃不飽穿不暖。你回答我,你能說服我,我就照你說的怎么去找工作,怎么獨立處事,怎么跟人相處。”

  “成就是自己爭取回來的!”

  “你當然可以爭取,因為你接觸的是上流社會,運氣好的話還可以釣到個金龜婿呢!我們呢,大不了過兩年找個做苦工的嫁了,生一大堆孩子,窮一輩子......”

  臺詞雖有有些偏激,可仍要承認現(xiàn)實確有其事,只有生活在光亮里的人,才會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我們憑什么去評斷別人的生活。

  Only god can judge me.

  就連我自己也不行。

  給自己的困頓生活在思想上解了套。

  最近在看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大學時在論壇里讀過南康白起的《我等你到三十五歲》。同樣的遺書性質。平心而論,我偏愛后者,通俗易懂,感同身受。邱的這本書是好友整理她生前的書信出版的,所以如果不太了解她的生平,理解起來會費力些,可仍堅持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下去。

  蔣勛為邱的簡體作品集作序,寫到《蒙馬特遺書》看起來不像是文學創(chuàng)作,但文學不是為了“文學”的動機。文學永遠是一個人生命的獨白。

  “我并不十分相信《蒙馬特遺書》會在華文的世界有廣大的閱讀,但是——有你,就夠了。

  你可以死亡,卻永遠不要衰老。”

  結尾兩句話,印象深刻,動人心扉。

  于是,又給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思想上解了套。

  Everything is OK!

  大概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所以關注的都是一些悲劇收場的故事。晚上偶然看到臺灣作家林奕含生前的采訪視頻,關注的點不在于她被老師誘奸的事實,而是一個把文字當作信仰的人,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毀滅。

  “我的結論是,我曾經是一個中毒非常深的張迷,無論我有多么討厭胡蘭成,我還是必須承認《今生今世》的,<民國女子>那一章,仍然是古往今來描寫張愛玲最透徹的文章之一。我的整個小說,從李國華這個角色,到我的書寫行為本身,它都是一個非常非常巨大的詭辯,都是對所謂藝術的真善美的質疑。

  然后,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怡婷她在回顧整個大樓故事的時候,她有一句心里話,她說‘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p>  林奕含接受完新書采訪后,不久便上吊自殺身亡。

  看完整個采訪,我突然有一個很強烈的直觀感受,那就是一個悲觀主義者是不會輕易走向滅亡的,因為內心從無期待,也就沒有什么可碎裂了。反倒是那些死去的人,都是心有柔情千千結。他們都是曾經非常努力生活的人。

  大晚上拆開零食包裝袋開始吃,隔天起來發(fā)現(xiàn)垃圾桶里生出了一群長著翅膀的小蟲子,密密麻麻地在食物殘渣上爬動,飛舞。房間門窗都關得嚴密,好奇它們是如何生長出來的。沒有來由。

  繼續(xù)看《自控力》,里頭提到,人在進化過程中大腦形成了兩個自我,一個動物性的原始自我,一個進化而來的自制自我。存在即合理。它們各有價值。重要的是在于學會利用原始本能,而不是反抗它。

  也許游戲在幫我度過一個很艱難的時期。它在治愈什么。就好比一個貪吃零食的孩子,可能是由于身體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日常正餐中無法補充,才會本能地選擇零食。這是以前某位兒童醫(yī)師告訴我的。

  我們時常所知有限卻心懷偏見。自以為是。

  為了蹭熱度,不少節(jié)目曾拿林奕含做討論,大肆評判她的人生,我有些看不下去,卻無能為力,只能選擇不看。上網買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商家建議搭配《洛麗塔》一起購買。

  我不同意,可對方堅持兩本包郵。

  于是加購了一本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人類藝術史上一些美妙的瞬間,不是可以用理性去解釋的。那么,何必害怕所謂的瘋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