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父為陳太傅準備好工具,陳太傅就叫淖父不要管了,他們自己來犁就好。
淖父好多年不耕田了,他對犁田也生疏了,也不想丟人現眼,就看陳太傅怎么耕。
只見陳太傅走到一老者和一中年男人面前,與他們商量著什么,陳太傅聽不著。
商量了一會,陳太傅把犁放到地里,再拉著兩頭牛把他們架好。架好后就叫了起來:“兩位爺架好了,來吧?!?p> 他們先犁的不田,是干地,畢竟大王與董國相不太會犁田,先在干地里熟悉熟悉犁法再說。
隨著陳太傅一聲叫喚,穿成普通面姓的大王與董國相向地里走去。陳太傅與他們商量好了,董國相年紀大走在前面牽牛,大王年輕力強體壯在后面掌犁。
這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大王與董國相要親力而為,這樣才顯得對農業(yè)的重視。
董國相牽著牛后,問大王:“老弟啊,你準備好沒?”
大王聽起來好不別扭,雖然他們商量好了,不要叫大王與國相,要以老兄老弟相稱。一大王現在被叫成老弟了。叫他老弟也只是到長安和皇兄在一起里,只有劉德幾位大哥叫他老弟,沒想到現在也有人叫他老弟。
說好了的事只得認可,大王回應說:“老哥好了,你走起?!?p> 董國相不想都可以猜到,他大王肯定是不會犁的,不能讓牛走快了,只能慢慢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牛開始走了,它們是跟著董國相走的,董國相走得慢,牛也走得慢。走了一段距離后,陳太傅發(fā)現大王的犁并沒有吃進土里去,也就是說根本沒犁上。
“老爺,你后面要抬一抬,讓犁頭吃進土啊,不吃進土那不是白犁?”
陳太傅還懂一點犁田的方法,提醒到。
被陳太傅一提醒,大王意識到,他拿犁這頭要抬,那犁頭才能吃進地里,才能犁地。于是,大王就用力抬了抬這一頭頭。
大王將犁把的這頭一抬,犁頭是吃進土了,可是大王抬得太高,犁吃得太深,那牛不走了。
這兩頭牛是兩頭有經驗的牛,知道犁吃深了,它倆不能使勁,要是再使勁那犁就會斷了。
陳太傅一看不對,又指揮:“那犁頭吃進太深,你這頭就要壓住了,不能讓它再往下吃進了,再保持這三五公分的位置,再保護犁頭的水平?!?p> 陳太傅通俗易懂的解釋,大王一下子明白了,于是他又在后面使勁地壓著,叫國相拉著牛繼續(xù)犁。
牛繼續(xù)走了幾步,那犁卻又翹了出來,犁不上地了。
陳太傅看大王對掌握這個平衡不到位置,就叫他們停下。
此時圍觀的百姓來了不少,他們躲在隱蔽的地方,看這兩位做這兩頭犁的實驗,自己根本不會犁地,還來做試驗。好幾個人摩拳擦掌想出來幫他們犁。
大王與董國相停下后,陳太傅又重新安排:“倆位爺互相換個位。”
董國相擔心:“我這年過半百的人了,哪里還掌得動犁?我還是牽牛吧?!?p> “掌犁不是力氣的問題,是平衡的問題。這個平衡是講中庸之道。你是儒家大師,對中庸之道不陌生吧。”
陳太傅把掌犁的學問與中庸之道聯(lián)系在了一起。
講中庸之道,董國相來了興趣:“太傅,你這觀點有何道理解釋?”
陳太傅就說,第一犁當犁頭吃進地里三五公分后,就要稍稍將犁把往下壓,但壓的力度不能過大,壓到整個犁底與地面平衡,然后用暗力保持這種平衡。犁頭一往下吃地,你就將犁把壓一點;當犁頭往上翹時,你就將犁把抬一點。這樣控制犁在這個中間狀態(tài),不要上不要下,剛剛好。這不正是中庸之道?
董國相一聽,是這么一回事,他要試一試,他這個儒家愛好者,能不能用中庸之道,來掌握好這把犁。
“老弟,你走前面牽牛,我來犁。”
大王擔心董國相,說:“你這把老骨頭,行嗎?”
“這不是力氣的問題,要運用中庸之道,不知道我對中庸之道研究得深?”
大王自己掌握不好,就讓董國相來吧。
聽起來掌犁的道理與中庸之道差不多,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董國相犁了幾下后,結果與大王一個樣。大王笑了起來:“我的儒家大師,雖然掌犁與中庸之道有點相似,但實際操作起來不是一回事,你還是下來吧,讓我們的太傅試一試吧?!?p> 其實陳太傅也一樣,有點理論,操作起來雖然好一點點,但結果要不是牛不走,要不然就是犁頭跑到地面上來。
在遠處偷看的百姓看不下去,有人膽大的就跑了出來。
一位中年壯漢走到陳太傅他們面前,說:“幾位爺,我看你們做這個雙犁的試驗是件利國利民好事,但你們的實際操作水平也太差吧?這犁地犁田,用什么中庸之道?你們是不是朝廷的理論專家,理論一套一套的。這樣吧,這個操作就由我們來代勞吧?!?p> 壯漢叫了別外一位小伙子,他倆人下地一配合,稍稍適應了一下,就順利犁了起來。那犁頭吃進地后,翻起那土一浪一浪的,看得都很舒服……
壯漢與小伙子在地里犁一圈后,很是高興:“好犁好犁,犁一圈下來等于兩圈。誰發(fā)明,真聰明啊。這犁推廣起來大大提高了犁田效率……”
壯漢有些激動,他放下犁來與董國相說話:“這位老者,是不是你發(fā)明的?”
這哪里是他董仲舒發(fā)明的,只是他董仲舒知道,二十年前他在這里生活時,犁田的犁只是一個,現在長安皇上正在試驗偶犁,他拿到圖紙來推廣而已。
不過為了提高大王的名聲,董仲舒便說:“不是我發(fā)明的,是你們這位大王發(fā)明的?!倍偈嬷钢笸?,“這犁要是真能提高犁田效率,要感謝就得感謝他吧?!?p> 董仲舒說身邊的這位是大王,穿的一身粗麻布衣,這哪里像是大王?一個個疑惑地看著大王,不敢相信。
此時,壯漢摸一下腦袋,然后用力一拍,指著大王說:“對,你就是大王,去年在路上我看到,與現在的一模一樣,就是衣服穿的不一樣。大王啊,你是好大王啊,為我們百姓造福啊,以后我們兩天的活,一天就干完了……”
壯漢一邊說,一邊行禮跪拜大王。
看到壯漢下跪,幾十位看試驗的村民也跪下,跟著壯漢呼喊:“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大王有些不適應,好多年沒人這樣叫他了。
剛來江都國當大王時,有大型集會他出場時,有人組織百姓高呼他千歲,后來就很少聽到這樣的高呼了。今天百姓雖然不多,他為了百姓試驗偶犁,百姓自覺高呼他千歲,他心里還是很受用的。
在大家叫了幾聲后,大王去扶壯漢:“鄉(xiāng)親們快快起來,做這個偶犁試驗也是為百姓謀福利,只是我這個大王沒用,犁個田也不會。但我的心是真的,真的想讓百姓生活越來越好。如果這犁能提高犁田的速度,就是一件好事,是好事也就是我應該做的,你們起來,我們再好好試驗,你來了的人都來試一試,看它還有什么不足……”
此時的大王,沒穿官服,好像不是大王,沒有那么威嚴了,百姓就不畏懼。一個個爭先恐后去犁上一圈。犁后就下來討論,哪里不好要改正。討論還很熱烈,有的有不同的意見,就爭得面紅耳赤……
看到百姓對偶犁這么感興趣,董仲舒和大王商量,要陳太傅弄些菜和酒,讓大家吃。一邊吃一邊討論,不但要討論偶犁的問題,還要討論增產的辦法。
陳太傅很快派人弄了不少酒菜,在淖父家擺了兩桌。
在酒席上,董仲舒向大家宣布:“現在大王準備把我江都國的農業(yè)提高一個檔次,他親自參加偶犁試驗只是一個開始,國相府要依據大王的要求,向全國征集農業(yè)增產的辦法,誰要是拿出增產的辦法,大王要大大獎勵他。要錢獎勵錢,喜歡美女的就獎勵美女。你們有辦法的盡管拿出來……”
有單身漢的就站了出來,問:“是真的嗎?那我就好好研究增產的辦法,不研究出來決不罷休,到時候只要大王獎勵我?guī)孜幻琅秃谩!?p> “我也研究,看誰先研究出來?看誰的辦法增產多?!庇钟袉紊頋h站了起來,帶著酒性大聲地叫喊。
大王今天喝了不少酒,與百姓們打成了一片。
到回家的路上,大王想起來了:“董國相,不是不準說我是大王的,你怎么不講信用,把我的身份說出去了?!?p> 董仲舒也喝了不少酒,他借著酒意向大王辯解:“我說了你是大王有什么關系?叫了你幾聲千歲之后,誰把你當大王看了?”
是啊,后來大家雖然嘴里叫著他大王,但一個個都把他當大哥似的,向他敬酒,喝了還要檢查他喝完了沒有……
大王現在感覺到,其實不當大王,和百姓打成一片,生活更有趣一些。
偶犁試驗的第二天,國相府就下了文,收集增產辦法,對增產切實可行的,承諾要給予大大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