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贏在起跑
師姐生活在某省會城市,是一個表達能力和感受能力都特別強的人,昨天看到她在朋友圈發(fā)她女兒的動態(tài),這是師姐傾注了大量心血養(yǎng)育的孩子,而且她的優(yōu)秀已經(jīng)初見端倪,她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什么都不需要父母操心,父母所要做的僅僅只是引導和陪伴,還有心理疏導,避免她將來成為一個凡事追求完美,沒有普通人快樂的孩子。
再來對比一下另外兩個同齡人,一個是書陽的外甥,在鎮(zhèn)上上學,一個是我的小表妹,在青巖市某重點小學上學,他們仨是同一年出生的孩子,今年都上小學一年級,他們之間的差距是什么呢?
從才藝上來說,外甥會畫畫和書法,是以前幼兒園時候在城里學的,據(jù)說學得還不錯,但是并沒有去參加任何比賽和考級;小表妹沒有去學任何才藝,畫畫、唱歌、跳舞僅僅只是學校的課程,沒有參加任何課外培訓;師姐的女兒學過舞蹈、畫畫、書法和鋼琴,而且每一項都參加過比賽,并且每次都是名列前茅,經(jīng)過幾年的練習和篩選,她最近選擇專注學習畫畫和鋼琴,而且每天都把速寫本帶到學校去,有空了就拿出來寫寫畫畫。
從學習上來說,由于姐姐和姐夫剛在地級市城區(qū)買了房子,按照政策,兩年后孩子才能在周邊的小學上學,所以外甥只能回到鎮(zhèn)上上小學,之前的繪畫和書法培訓也就被迫中斷了,而且他對這些才藝學習似乎沒有多大主動性,需要有老師的督促和同伴的陪伴,一旦失去了外部條件,內(nèi)部動力也就很難再調(diào)動起來;小表妹有一個聰明的腦瓜,平常從動畫片里學習了不少成語故事和拼音漢字,而且復述故事的能力特別強,按理說,是一個學習的好苗子,但因為平時并不怎么聯(lián)系,也就不得而知了,只能回家見了面以后才能知曉;師姐的女兒已經(jīng)養(yǎng)成了主動學習的習慣,而且總是力爭上游,她對自己要求特別高,希望文化課和才藝課門門優(yōu)秀,樣樣都要做到最好,學校里的課程根本就難不倒她,甚至還抱怨爸爸媽媽沒有讓她提前學習相關課程內(nèi)容,師姐解釋說,只是希望她做一個普通人,她卻說,如果能夠做優(yōu)秀的人,為什么要做普通人呢?
從性格方面來說,外甥比較羞澀,平常見到我們雖然不至于拘謹,但總歸不怎么善于表達和攀談,但是他內(nèi)斂而沉穩(wěn),做事情比較有定力,容易精神集中,其實是一個專注力極好的孩子;小表妹雖然是個女孩子,但是她喜歡男孩子的游戲,比如武術和籃球,性格爽朗,一副男兒做派,而且她有極好的記憶力,如果專心用在學習上,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一定也是不錯的;師姐的女兒因為喜歡那些益智游戲,所有邏輯思維比較強,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很容易成為孩子王,說明她有號召力和領導力,因為門門功課追求優(yōu)秀,一旦達不到,難免會傷心難過,這時候,鋼琴和畫畫就派上用場了,用來釋放情緒、緩解壓力,優(yōu)秀又不孤僻,的確是個好孩子。
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里,所接受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區(qū)別,無論從哪方面來講,師姐的孩子都贏在了起跑線,這里有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異,還有公共教育資源的區(qū)別,他們都是聰明的小孩,也沒有誰缺衣少穿,在智力上,誰也不會比誰聰明多少,所不一樣的,就是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差異。
外甥家的經(jīng)濟條件其實是非常不錯的,有很好的物質(zhì)基礎,可是,他的父母每天忙于生意,又因為爺爺奶奶重男輕女,他是被嬌慣著長大的,我們常常以為,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里,女孩是受傷害的對象,但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說,男孩又何嘗不是深受其害?這導致他從小都沒有機會經(jīng)歷苦難和挫折方面的體驗,就因為在鎮(zhèn)上不再具備學習才藝的外部條件,他的練習就中斷了,對于他來說,這真的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而我的小表妹呢,我的阿姨是教師,按理說應該會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可是她一貫的方式卻是放養(yǎng),并沒有對孩子的教育進行系統(tǒng)地統(tǒng)籌和思考,僅僅只是保障她的物質(zhì)生活,陪著她慢慢長大而已。
師姐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非常多的心思,從最簡單的識字卡開始,她就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而且一貫的觀念都是,孩子學到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知道怎樣去學。她還有一個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當孩子不會寫字,也不會寫拼音的時候,由她代筆,孩子口述,堅持每天記一篇小日記,這樣不僅提高了表達能力,還提高了寫作水平。這是特別好的學習和積累寫作的方式,高效又實用,并在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記錄了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將來還是一份特別珍貴的史料。
我想,通過上面的描述,已經(jīng)不需要做過多的闡述就知道起跑線意味著什么了,不僅僅是城鄉(xiāng)區(qū)別,城際差異,更關乎家庭教育和社會公眾教育資源的不同,但同時也要意識到,他們都很小,一切都還有許多未知的可能,并不能妄下任何結(jié)論。
好比很多年以前,當我和小伙伴還在田埂上玩泥巴時,某個城市里的小姑娘卻在學習芭蕾或者鋼琴,當我長大了,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城市上學,和當年的小姑娘成為同班同學,我們終于可以平等地接受同樣的學校教育,雖然我曾因為自己毫無才藝而自卑,但總歸是有了公平的學習機會,雖然我們的起跑線不一樣,也許終點也不一樣,但幸運的是,我們同行一段路,給了我一些關于公平競爭、和平共處的思考。
就像這篇小文中的三個孩子,他們或許永遠也不會有交集,或許有機緣相會,或許也是在某個相對公平的團體里面,雖然起點各不相同,但因為各自的努力或者際遇,有了同行的機會,后來,他們又靠著各自的天分和勤奮跑向了同樣的終點線,那么那時候,小學一年級的差異也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只是,這樣的和諧景象很難一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