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天還沒亮,朱允炆就被宮女喊起來,有宮女伺候著穿上斬衰,繼續(xù)前往幾筵殿吊喪。雖然朱允炆對起那么早有些怨言,但作為皇太孫,幾天后的皇帝,必須起到表率作用。歷朝歷代均以孝治天下,若是朱允炆在這上面有了污點,這些文人們不口誅筆伐才怪。
守靈主要是子女的事,孫子輩的并不需要守靈,就算是皇太孫也不需要,所以朱允炆回宮睡覺也沒人說什么。朱允炆守靈是他自己要求的,雖然與禮不合,但卻體現(xiàn)了他的一片孝心,因此得到了宗人府的同意,在守靈三日后,終于在11日下午沒堅持住暈了過去,然后就換了一個人。
也就是朱允炆換了人,先前的朱允炆素有孝順之名,性格溫和與人為善,即使呂氏多次讓他回宮休息,先前的朱允炆也是不肯的?,F(xiàn)在的朱允炆就不在乎那么多了,畢竟三日已過,朱元璋的靈魂已經(jīng)回來過了,他對朱元璋的感情也是淡了許多。
在民間守靈的只有子女,但如果是皇帝駕崩,除了兒女外,大臣也需要輪流守靈。到了幾筵殿,除了還有朱元璋仍未就藩的兒子和幾個女兒外,還有幾個守靈大臣。
朱允炆還沒到門口的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人通知了這些守靈的人,因此在朱允炆到達幾筵殿的時候,所有人跪在兩邊,已經(jīng)開始嚎啕大哭。
還沒到幾筵殿的時候朱允炆也沒什么感覺,在聽到了哭聲以后,朱允炆卻感覺胸口發(fā)堵,嘴唇蠕動幾下,兩行眼淚就下來了。不知道是原來朱允炆的靈魂在起作用還是氣氛的影響,或者是對一代大帝逝去的緬懷?
朱允炆叩拜在朱元璋的梓宮前面,也不抬頭,只是無聲的哭泣。待眼淚稍干,朱允炆這才站起身來,一一向他的皇叔和皇姑行禮。
如今還在應天府未就藩的還有六位,今天都在,都是洪武二十四年封的王,有韓獻王朱松、沈簡王朱模、安惠王朱楹、唐定王朱桱、郢晉王朱棟和伊厲王朱彛。他的皇姑們現(xiàn)在并不都在這,朱元璋十六個女兒,如今還有十一個,現(xiàn)在在這的有長女臨安公主,二女寧國公主,朱元璋最疼愛寧國公主的丈夫梅殷,因此這幾天梅殷駙馬也在這,六女懷慶公主,十一女南康公主和十四女含山公主。
朱允炆對他的這些皇叔皇姑們并不熟悉,人多了感情就淡了,更別說是在皇家。他的皇叔皇姑們如何看待他他也不知道。不過前世懷慶公主的丈夫在朱棣造反時曾向朱棣泄密,雖然不知道懷慶公主清不清楚,但可以看出他的這些長輩們肯定有人不希望他登上皇位,即使他們也沒有希望。
行禮之后,朱允炆就跪在了旁邊,同時對旁邊的小太監(jiān)說:“今日我有要緊事宣布,等諸位公主和朝中大臣祭奠完出門后,你告訴他們先不要走,現(xiàn)在你去門外等著吧?!?p> 小太監(jiān)答應下來,朱允炆就繼續(xù)跪著。不一會,就陸陸續(xù)續(xù)的有大臣前來吊唁,趁此機會朱允炆也熟悉一下官員的名字,將名字和模樣對應起來,雖然有很多人他認識,但也有很多人不認識。而在這個場合,應天府大大小小的官幾乎都會來。所以朱允炆要宣布允許藩王來應天府祭奠朱元璋,還真是個好機會。
上午的祭奠很快就結束了,夏天天亮的早,大臣們來的也都很早。畢竟晚上還有一波,如果上午來的晚,下午還要繼續(xù),這一天就不用干事了。偌大的大明還需要靠他們維持呢,所以大臣們很自覺的早來早走。不過今天因為得到了小太監(jiān)的通知,三三兩兩的聚集在幾筵殿外竊竊自語,都在納悶皇太子究竟要宣布什么事情。
等到大概七八點鐘,小太監(jiān)過來告訴朱允炆說該來的大臣都已經(jīng)來了,現(xiàn)在都在外面等候。
朱允炆點了點頭,對皇叔皇姑們說:“各位皇叔皇姑,現(xiàn)在我有件事要跟大家宣布,你們也一起出來聽一下吧?!闭f著朱允炆就朝門外走去。
站在幾筵殿門口,看著下面站著的群臣,朱允炆心潮澎湃,突然有點理解了唐太宗說那句“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時是什么心情。此情此景雖然與唐太宗不相同,但朱允炆還是豪情迸發(fā),只想吟詩一首,不對,是抄詩一首,要不是情景不對,他可能就讀出來了。
朱允炆收了收心思,看向群臣,此刻群臣也看著他,有原來的朱允炆打基礎,他自然不會緊張。
清了清嗓子,朱允文開口說道:“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yè)。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后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jīng)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后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wèi)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
聽了這些話,皇室子弟和朝中大臣都愣了,沒想到皇太孫年紀輕輕,能說出如此有文采高大上的話來。朱允炆看了他們的樣子,就知道他們難以置信,心里不由得有些尷尬,這是《明史》中對朱元璋的評價,他只不過是抄了一下。接下來他真正要說的話,可就跟文才沒有半毛錢關系了。
朱允炆繼續(xù)說:“皇爺爺大行前叮囑說七天以后就下葬,并不許就藩的藩王來應天府,然我朝以孝治天下。民間父親去世,兒子猶要守靈祭奠一直到下葬之日。況且在外百官也要遣官來祭,唯獨不允許我的皇叔們回來,豈有此理?因此,我想讓葬禮延長至七七四十九天,在外諸藩王均回應天府祭奠,如何?”
下面的諸位被朱允炆前后文明顯不搭的風格震了兩震,又聽到如此重大的消息,一時間竟沒有人說話。
一些很快反應過來的大臣在心里嘀咕:“先皇為什么不讓王爺們回京你自己不清楚嗎,還不是為了你,現(xiàn)在你要讓王爺們回來,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脅可別后悔。”
安靜了大概有十來分鐘,禮部尚書鄭沂首先開口,然而卻不是回答朱允炆的問題,而是跪下說道:“懇請皇太孫殿下登基?!?p> 此話一出,群臣差點就炸了。當然,他們不是爭論朱允炆應不應該登記的問題,而是登基被鄭沂這個老賊搶先的問題。
“老賊!老賊!”無數(shù)人心中暗罵他,同時在心里暗暗嘆息,恨不得給自己兩巴掌,我怎么就沒想到呢,雖然說六部尚書和宗人府已經(jīng)定下來朱允炆明日登基,但總要有個帶頭的,從龍之功,從龍之功啊!
有了鄭沂帶頭,大臣們呼啦啦跪倒一片,“懇請皇太孫殿下登基,護我大明江山!”前面的還好理解,后面那句話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喊那么整齊的。
“諸位請起。”朱允炆連忙把他們喊起來,“我們現(xiàn)在是在討論請藩王回京的問題,怎么說到登基上面去了?!?p> “殿下,先皇規(guī)定,諸王回京必須首先要面見皇帝。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殿下?!编嵰什焕⑹嵌Y部尚書,各種禮儀制度張嘴就來。
諸大臣看著鄭沂在朱允文前面表現(xiàn),恨的咬牙切齒,機會全讓這個老賊搶去了。
“這。。?!敝煸蕿瑟q豫了一下,仍然沒有說肯定的話。
現(xiàn)在大臣們算是看出來了,朱允炆這是在演戲呢,誰在登基之前不都是退讓三次的?
鄭沂又說道:“殿下,藩王入京必須要由皇帝本人發(fā)出詔令,您一日不登基,詔令一日不能發(fā)出?!?p> “這該死的鄭沂。”朱允炆也在心里暗罵,“說出的理由我完全不能拒絕好嗎?還得拒絕一次呢?!彪m然這樣想,朱允炆還是面帶微笑,對諸大臣說:“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懇請皇太孫殿下登基。”這一次,不止大臣和皇室子弟,連護衛(wèi)、太監(jiān)和宮女都跪下來了。朱允炆眼前黑壓壓一片。因為是葬禮期間,全都穿的素服、烏紗帽、黑角帶,簡直是太有肅殺之氣了,直接把朱允炆嚇了一跳。
他連忙說道:“我答應了,你們趕緊起來吧。”
“是!”
“太祖皇帝葬禮期間不宜鋪張,登基儀式一切從簡?!敝煸蕿捎謱ΧY部尚書鄭沂和宗人府宗人令馬備說道。
“還有,給各藩王的詔令今日就要起草出來給我審閱,然后快馬加鞭送到各藩國。此事由殿閣大學士負責。”
“是!”幾位大學士,相互看了一眼,有些興奮,這是要受到重用了?
朱允炆見事情已經(jīng)解決,便道:“你們退下吧。”
。。。。。。
這些殿閣大學士的積極性也是高,在散去以后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朱允炆才剛吃完飯而已,他們就興致沖沖的拿著草稿來找朱允炆了,看來平時他們也是閑得慌。
朱允炆一邊看詔令,一邊問:“你們都叫什么名字。”
“回殿下,臣崔單,洪武二十一年進士”
“臣段福均,洪武二十四年進士”
“臣范湖,洪武二十四年進士”
“臣古華,洪武十七年進士?!?p> 朱允炆微微點頭,又問道:“古學士是洪武十七年進士,如今十四年已過,只做到殿閣大學士嗎?”
古華苦笑一聲,對朱允炆說道:“殿下有所不知,我本是洪武十七年二甲進士出身,因得罪了周德興的兒子周冀,被迫辭官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周德興和周冀夫子被先皇誅殺后,才復被啟用,洪武二十九年被任命為殿閣大學士,備皇帝顧問?!?p> “原來如此?!敝煸蕿砂l(fā)現(xiàn)身在歷史中比讀歷史書有趣多了,后世可能永遠不知道這件事情,史書也不會記載。也許古華自己的著作中可能會提到,卻不一定會流傳下去。
“詔令沒有問題。你們把詔令多寫幾份,送到各藩王手中吧?!?p> “是。臣等告退?!?p> 朱允炆已經(jīng)調整狀態(tài),準備進入到皇帝這個角色中來了,雖然以后面臨的挑戰(zhàn)會很多,但一想到明天就是登基大典,朱允炆心中就一陣激動:“大明,是我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