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縱橫捭闔[下]
春節(jié)剛過,朱棣便來到慶壽寺方丈中來找道衍。
“四爺有什么事???這么急?!眲倓傋鐾攴ㄊ碌牡姥?、邊洗著手邊笑著問。
朱棣在椅子上坐下:“什么事,還不是建功心切。二哥、三哥身體都不好,這北趕大元的功不由我建還由誰呢?!?p> 道衍看了看他、道:“建功當然是好,可也別忘了立業(yè)?!?p> 朱棣低下頭、半天才又抬起頭來:“這、母后終前囑咐我要幫助大哥,我已答應(yīng)了,當然要助他立番大業(yè)。”
“四爺和太子真是兄弟情深啊?!钡姥芤馕渡铋L地笑了笑。
朱棣苦笑了一下:“當然,太子仁厚,會是個非常好的皇帝。”
“是啊,太子人很好,只是……”
道衍故意停住了,朱棣明知他是在賣關(guān)子,可還是奇怪地問:“只是、什么?”
“只是、福薄命短?!?p> “什、什么?”朱棣愣住了,瞪大眼睛看著他,“大師您說什么?”
“貧僧說,太子福薄命短,”道衍也看著他道,“我為他相過面,見太子五行不調(diào)、陰陽不和,而且面有憂色,恐怕……”
真是吊人胃口,見他又不說了、朱棣忍不住追問:“怎么樣?”
“恐其壽終之日還在陛下之前?!?p> 聽了這話,朱棣半天沒說出話來,又過了好一陣才道:“大師雖你我一體、不分彼此,可、這樣說當今太子也不太好吧。”
道衍哈哈大笑:“四爺,老僧說的可是實話,有什么不好的。而且老僧還要告訴你,太子所剩的陽壽不會超過十年。”
“好、好了,不說這些了,”朱棣有些哭笑不得,“大師,我今天來想就怎么樣才能建功立業(yè)向您請教,您卻盡說這樣的話,真讓我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p> “好啊,那四爺能否告訴老僧,為什么這樣急著建功?”
“父皇將這北方屏障交在我手,可見其寄予的厚望。來此就藩已經(jīng)三年了,幾乎是寸功未立,所有勝仗都是幾位將軍的功勞,我這個節(jié)制他們的燕王千歲所擁有的、只是皇子藩王的名號,也是沾著父皇的光而已,您說、我能不急么?”
道衍盯著他沒有回答。
見他不做聲,朱棣想了想又道:“我當然想做一個名垂史冊的開國功臣,不想做個甩手逍遙王,可這卻又很難,甚至、要難過父皇。父皇的江山是他老人家打出來的,只要打好根基,那些大臣就會服從他……而我呢?從一開始就是皇子、是皇帝的兒子,王位是父皇封的,那些屢建奇功的將軍從心里能服氣嗎……更何況、他們大都是我的長輩。我如果想創(chuàng)出聲威來,先要除去‘皇子’這一影響,要憑我自己的本事來建立功勛,那樣依然是真的好難好難?!闭f到這里,朱棣拉住道衍的手,“大師,朱棣誠心向您請教,您就是我的老師,求您指點一下吧?!?p> 道衍抽去左手輕輕拍了拍朱棣那白皙的手背、道:“四爺,您能有此眼光和胸懷,也不誑老僧陪你從南京來到這北平了?!?p> 熱切與信任充滿了朱棣的雙眸,道衍看著他笑了笑,“但凡事不是急就能辦好的,要尋找機會。”說著、倒了杯茶送到朱棣手上,又重新在他面前坐下,“四爺,聽老僧跟你說,這北方大軍雖說由您、秦王、晉王三人共同節(jié)制,可這三年來,秦王、晉王又過問多少事了?他們二人不是不想掌兵權(quán),是沒有那本事和體力,而且沐侯爺這幾年又一直和四爺您友厚,這已經(jīng)形成習(xí)慣了,不然那失烈門怎么會只想加害您呢?雖然沐侯爺已去了云南,可形成的習(xí)慣已經(jīng)對您很有利了。”
雖然聽了心中稍微平靜了一些,但朱棣還是有些不安:“可我還是想念和沐皇兄在一起的日子?!?p> 沐英原是朱元璋的義子,所以朱棣叫他“皇兄”。
“想念也沒有用,”道衍眼神中居然有些“幸災(zāi)樂禍”、笑著道,“恐怕四爺今生很難再見到他了?!?p> “???!”朱棣一驚,該不會是這和尚也給沐英相過什么面吧。
還好、道衍接下來道:“沐侯爺是位難得的將軍,守云南他是最合適的人選,萬歲一定會讓他永鎮(zhèn)云南的,而四爺又在這北平,你說見他能容易嗎?”
朱棣聽了方松了一口氣,可還是有些失落地長嘆一聲,道衍拍了拍他的肩:“好了,還是繼續(xù)說你吧,這北方節(jié)制之權(quán)終會歸你一人之手,而建功之事卻不要忙,要成王霸之業(yè)不是親自去打幾個勝仗就行的,就象你父皇,他打的勝仗也許沒有你岳父徐丞相、傅友德、還有已故的常遇春將軍多,可他卻成了天子,那是因為他有駕馭這些人的雄才偉略啊。”
“大師,聽你之言,我不該急著帶兵打仗,而這樣怎么能在兵將中樹立威信呢?”朱棣心中的不安還是沒有徹底消失。
道衍笑了笑道:“這就要看你自己是否能把握時機了。另外那些將軍們,他們都是開國元勛,真的不服你也沒辦法,你也不必因此就心急,因為將來能聚積在四爺身邊的不是他們,他們也不會為四爺你所用,甚至他們遲早都要回京,剩下的人才是你應(yīng)該使用的?!?p> “剩下的人?”
“是啊,”道衍仍然笑著,“剩下的人就是四爺你自己提拔起來的人,我舉個例子,就象于諒、周鐸?!?p> 朱棣聽了若有所思:“哦……大師的話真讓朱棣受益非淺?!?p> “四爺,成大事都要學(xué)會審時度勢,重要的是戒急躁才行?!钡姥苷Z重心長地勸慰道。
朱棣點了點頭:“我記下了?!?p> 道衍又看了看窗外,然后指了指朱棣手中的茶杯:“這茶再不喝可就涼了?!?p> 朱棣恍然:“哦?啊,只顧著聽您教誨了?!?p> 道衍笑了笑,又將話題一轉(zhuǎn):“最近四爺?shù)奈渌嚲毜娜绾瘟???p> “沒什么進展。”朱棣搖搖頭。
“這武藝固然要練,但四爺也不必拘泥于此,”道衍安慰般道,“更不能求象殷大俠一樣,他們那些江湖人沒別的事,專心習(xí)武,當然進步會大,而四爺你治理一方,軍務(wù)繁忙比不得他們,只求能自保即可。”
朱棣明白、大師這是在告誡他不要“玩物喪志”,便點點頭:“我記下了?!?p> 道衍滿意地“嗯”了一聲,又思索著:“平五這個人的來歷很有意思,四爺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他只說是一名鏢頭,”朱棣笑了笑,“因被仇家追殺才落此地步,雖然也許還有隱情,可他自己不想說,我也不必多問,任由他裝啞巴、做仆人。”
“這樣也好,反正他為四爺你培養(yǎng)了三保?!钡姥茳c了點頭。
朱棣也很贊成他的話:“是啊,三保這孩子很可造。”
兩人提到的“三?!本褪青嵑?,鄭和的原名叫馬三保。
整整聊了一天,朱棣才回到了王府。
剛一進門、見鄭和正帶著剛滿周歲的世子朱高熾學(xué)走路,小家伙兒走的快了,一拐一拐地不小心、剛好在朱棣面前摔倒了,頓時大哭起來。
鄭和忙跑過來想扶,但朱棣已伸手將高熾抱了起來,小家伙兒見了父王便咧嘴笑了。朱棣在兒子小臉蛋兒上親了一下、交給鄭和:“送他回王妃那里去?!?p> 鄭和應(yīng)了一聲、抱著高熾去了內(nèi)宅。朱棣看著他們的背影,若有所思:大師說的對,走的太快就會摔跤,我可不能犯高熾一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