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五百六十二年

第十三章 霸主美夢

五百六十二年 黃巢0238 6086 2020-06-23 10:51:04

  從一個不與中原文明交流,只知道砍柴種田的原始部落,到一個攻破郢都,降服越國,稱霸一方的諸侯。吳國只用了四代人,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相比起動不動在中原殺伐征戮了數(shù)百年的諸侯,吳國可謂是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有后起之秀的想法,吳國既然已然稱霸東南,那么夫差的目光不免也就開始向北眺望了。

  那里是數(shù)百年來無數(shù)雄主征伐的地方,那里是當(dāng)初至尊天子號令群雄的地方,那里才是真正體現(xiàn)霸主地位的地方,這么一個地方,夫差不能不心動。

  而就在夫差心動的時候,一個機會也來了。

  吳王夫差七年(公元前489年),齊景公一年前去世的消息傳到了南方的吳國。

  齊景公一生未能達到霸主的最高峰,但他統(tǒng)略齊國五十八年,讓齊國實力蒸蒸日上,在他的帶領(lǐng)下,齊國征伐中原,威名早已遠播。所以,當(dāng)他的死訊傳到夫差的耳朵里時,夫差認(rèn)為阻止他北上爭霸的最強敵已然消了失,現(xiàn)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夫差厲兵秣馬,隨時準(zhǔn)備北上伐齊,然而此時伍子胥又一次站了出來:“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色,在越國吊唁死者,慰問生者,這是在聚攏人心,想要以全民之力北上伐吳啊。勾踐不死,必為吳國的大患。所以,現(xiàn)在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大患啊,大王您卻沒有重視,反而把兵力用在齊國身上,企圖北上爭霸,這是自取滅亡之路啊。”

  伍子胥說話向來都是這么犀利,但從上一次在會稽山夫差沒有聽他的話就可以看出來---伍子胥在吳國的地位已遠不如闔閭時代了。

  夫差之所以還把他留在身邊,僅僅只是給死去的闔閭留一點面子,作為一個聰明人,伍子胥應(yīng)該是能看出來的??墒?,他就是沒有看出來,所以,他的結(jié)局也就已經(jīng)注定了。

  當(dāng)然,伍子胥也可能看出來了,他之所以還堅持,那是因為在他看來,當(dāng)年闔閭的知遇之恩遠比他給的地位以及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

  但不管怎么說,伍子胥在夫差這里失去了信任是不爭的事實。

  而一個失去了信任的人,他的話是不可能讓夫差有所改變的。于是計劃不變,夫差毅然北上伐齊。

  同年,吳齊兩軍大戰(zhàn)于艾陵,夫差大勝。

  夫差是一個好戰(zhàn)的人,但他不是一個弱智的人。齊景公雖然已去世,齊國也已經(jīng)敗在了自己手下,但齊國的實力猶在。而要想真正降服齊國,夫差知道自己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在再次挑戰(zhàn)齊國前,夫差還要先做很多事。比如,如果能把齊國西南方向也就是吳國西北方向的魯國收為小弟,讓他為自己提供提供糧草,指導(dǎo)指導(dǎo)方向,跟在后面吆喝吆喝,壯壯聲威。也許,齊國就會更好對付了。

  因此,在再次向齊國發(fā)動戰(zhàn)爭之前,夫差把矛頭指向了魯國。

  吳王夫差八年(公元前488年),攜勝齊國之威,夫差繼續(xù)北上,向魯國和宋國挺進。面對強大的吳軍,魯國和宋國只能選擇求和。于是,魯哀公與吳國人會盟于鄫地。

  這次相會,與其說是會盟,倒不如說是吳國收魯國為小弟的儀式。在這次儀式上,吳國也絲毫不避諱,直接就開口向魯國索要了一百牢(一頭牛、一頭豬、一只羊為套裝的祭品稱為一牢)的貢品。

  要知道,這么多年來一直稱霸中原的晉國向魯國收貢品的時候都是十牢的。你吳國上來就是百牢,搞得魯國倒吸一口涼氣,不得已只能舔著臉試圖砍砍價。

  可是,吳國人可不吃這套,愛給不給,反正我們的大軍已經(jīng)出兵北上了。

  面對強大的吳國,魯國不得不選擇了屈服,“心甘情愿”交出了一百牢貢品。

  于是,魯國正式成為吳國的小弟。

  幾乎與此同時,宋國也改頭換面拜入了吳國門下。

  而在收服魯國與宋國之前,吳國還趁著楚昭王去世時,楚國無暇顧及小弟陳國的機會順便收服了陳國。

  一連收服中原幾個重要的諸侯,這標(biāo)志著一個以吳國為首的聯(lián)盟悄然成立,這也標(biāo)志著沉寂東南數(shù)百年的吳國正式崛起,開始把觸角伸向中原大地,企圖稱霸。

  收了小弟,夫差信心大增,于是再次伐齊的計劃也就開始付諸行動。

  吳王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夫差準(zhǔn)備再次北上伐齊,而就在夫差出發(fā)之前,一個老朋友來到了吳國---勾踐。

  作為早已臣服于夫差腳下的一個人,勾踐定期到吳國來朝見,這本是他的日常工作。但這一次勾踐選擇在夫差出征前前來朝見,意義可能就不單是例行朝見這么單純了。

  與前幾次朝見夫差時人影單行相比,此次勾踐來吳可謂是聲勢浩大。當(dāng)然,勾踐并不是把越國的軍隊帶過來了,相反,他這次帶來的是沒有任何作戰(zhàn)能力的越國大小臣子。

  勾踐在做什么?要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知道勾踐在想什么。

  而對于勾踐在想什么,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當(dāng)年的吳國,自吳王夢壽起,吳國的基本國策是沒有變過的。跟吳國一樣,越國自允常起,基本國策幾乎也已固定,所以,勾踐也就不會例外。

  允常一心強大越國,目的就是不讓越國受制于人,會稽山一戰(zhàn),勾踐兵敗,從此臣服于吳國腳下,這絕不是勾踐心甘情愿的。所以,勾踐的想法很簡單:擺脫吳國,以報會稽之仇。

  勾踐把他的想法埋在內(nèi)心最深處,這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也許這騙不了所有人,但至少能騙得了夫差。

  勾踐是要復(fù)仇的,但他知道,自己面對的如果是一個強大的吳國時,自己是沒有機會的。所以他知道,要想完成自己的復(fù)仇,吳國的衰敗就必須是第一步。

  可是,要想?yún)菄?,越國能做的少之又少,因此,勾踐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好戰(zhàn)的夫差身上。

  戰(zhàn)爭,是一個國家興盛的起點,戰(zhàn)爭,也是一個國家興盛的終點。勾踐深知這一點,所以,他非常期望吳國能夠陷入常年的戰(zhàn)爭之中。而對于勾踐來講,在夫差出征之前,攜越國大小臣子前來朝見,這對點燃夫差發(fā)動戰(zhàn)爭的欲望必定有推動作用。

  果不其然,看著卑恭的勾踐和他身后的越國大小臣子,夫差并不能察覺出這是勾踐導(dǎo)演的戲,反而在這些恭敬的朝拜中,夫差品嘗到了霸主的滋味。

  勾踐盡情的表演,然而,吳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夫差一樣沉浸在霸主的美夢之中,比如伍子胥,他就是看得比較清楚的一個。

  連年的征戰(zhàn),早已讓吳國疲敝不堪,而在北上伐齊之前,勾踐又?jǐn)y越國臣子前來朝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于是,伍子胥大聲叫喊:“勾踐這是在喂養(yǎng)吳國啊?!?p>  伍子胥一語中的,然而此時的吳國已經(jīng)沒有人再愿意多聽他一句話了,所以,他不得已找到了夫差:“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國土相連讓越國對吳國充滿欲望?,F(xiàn)在他們表現(xiàn)的如此柔弱恭順,肯定是有目的的。不如我們盡早下手,以絕后患。大王對齊國用兵,即便成功,那對吳國來講也并沒有什么好處。但如果我們重兵在齊,越國必然反叛,到時候吳國可就要滅亡了?!?p>  伍子胥的聳聽之言,夫差早就不想聽了,但他對吳國有大功,自己又不能做得太過分。所以,為了不讓伍子胥再在自己跟前嘰嘰喳喳,夫差給他安排了一份差事:出使齊國。

  要說夫差也夠絕情的,自己已經(jīng)下定了征伐齊國的決心,現(xiàn)在又讓伍子胥出使齊國,這不是讓他去送死嗎!

  夫差是何用心,伍子胥可能不知道,但吳國在夫差的折騰下必將亡國,這點伍子胥是堅信不疑的。所以,在出使齊國的期間,伍子胥把自己的兒子托付給了齊國的鮑氏。

  伍子胥不想讓自己的香火斷在吳國,但他知道,他自己必須死在吳國。并且,還會有一個人會成全他,太宰嚭。

  太宰嚭與伍子胥素來不合,聽聞伍子胥把兒子托付在了齊國,立馬就抓住了這個機會來到夫差面前,說到:“伍子胥生性殘暴,沒有感情,猜忌多疑,且好嫉恨,他對大王的怨恨和不滿恐怕遲早會成為大禍的。上一次大王準(zhǔn)備征伐齊的時候,伍子胥就執(zhí)意阻擾,但大王還是出兵向齊國發(fā)動了進攻,結(jié)果大獲成功。伍子胥因為自己沒能阻止大王,反而因此怨恨大王。現(xiàn)在大王準(zhǔn)備再次征伐齊國,伍子胥又站出來進行攔阻,不惜詆毀和誹謗大王,一意孤行,他這么做只不過是希望吳國失敗然后來證實自己的高明。如今大王準(zhǔn)備親自率領(lǐng)大軍,出動全國軍隊去征伐齊國,而伍子胥由于沒有成功阻止您,便不再來上朝,他假裝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備呀!這個時候他要惹禍鬧事可太容易了。況且我派人暗中監(jiān)視著伍子胥,他出使齊國的時候,已經(jīng)把他的兒子托付給了齊國的鮑氏。伍子胥身為吳國臣子,在國內(nèi)不得意,便到國外去投靠,他自以為是先王的謀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懷不滿地怨恨大王,大王不能不及早采取措施啊?!?p>  要問太宰嚭的話里有幾句是真的,夫差當(dāng)然知道,但當(dāng)他聽聞伍子胥在齊國已經(jīng)把兒子都安排好了,還是暴怒而起。

  隨即便派人給伍子胥送去了一樣?xùn)|西:屬鏤劍。

  看著這把劍,伍子胥知道,自己的一切都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所以他沒有選擇反抗。而在自殺前,他還說了最后一句話:“把我的眼睛掛在吳國城墻上,讓我看著越國是怎么滅亡吳國的?!?p>  當(dāng)初,闔閭還未立太子的時候,吳國諸王子紛紛爭立,是伍子胥,毅然而然的站在了夫差的身邊,這才讓夫差在眾多兄弟中脫穎而出,獨得闔閭寵愛。

  闔閭死后,夫差繼位,面對在自己孤弱時毅然支持自己的伍子胥,夫差曾說過要把吳國分給他,是伍子胥主動拒絕了夫差的好意。

  那時,伍子胥萬萬也不會想到,日后的夫差竟會聽信他人的讒言而殺死自己。

  命運總是那么無情,但對伍子胥來說,他已經(jīng)夠幸運了,而吳國未來的命運,就由夫差來承擔(dān)吧。

  伍子胥自殺后,夫差帶著魯國等一班小弟北上伐齊,結(jié)果毫無懸念,吳國再一次打敗齊國。

  而此時的夫差不會知道,吳國從這里來到了轉(zhuǎn)折點。

  吳王夫差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吳國達到了聲望的頂點,這一年,吳王夫差與魯哀公、晉定公、單平公(周王室的代表)相會于黃池。

  大佬們都出動了,肯定不是來吃瓜看戲的,所以,目的只有一個:舉行會盟。

  這次會盟,既沒有十八路諸侯,也沒有十路諸侯,就連八路都沒有。所以說,要論規(guī)模的話,跟范鞅上次召集的諸侯會盟相比,確實是挺寒酸的。但有時候往往數(shù)量并不能代表質(zhì)量,上次會盟,人是多,但大多都是各國的大夫卿士,就連主持會盟的范鞅也不過是晉國的一個中軍將。而這一次會盟,雖說人數(shù)不比上上一次,但看來的是什么人就知道,這次會盟規(guī)格絕對不同往常。

  周王室和晉國同時出動,不可謂是不給第一次參加諸侯會盟的夫差面子。而周王室和晉國之所以這么重視這次會盟,這跟這幾年來吳國的頻頻北上不無關(guān)系。所以,他們今天聚集到這里,是要確定一個問題的:誰才是今后真正的霸主。

  會盟儀式正式開始,大家都知道,在這個儀式上有一個項目---歃血。

  而歃血是有先后順序,一般都是老大先歃,然后老二,再然后依次排序下去。正因為這個順序,當(dāng)年晉國跟楚國就因為誰先歃血的問題而僵持不下過,所以,今天會盟儀式一開始,吳國人就開口了:“于周室,我為長。”

  喲嚯,知道你們吳太伯是文王的大伯,武王的大爺,想論資排輩來決定歃血的順序是不是!

  但是,不可能。

  所以,晉國人也開口了:“于姬姓,我為伯?!?p>  論氣場,晉國可沒輸過誰,也不去打聽打聽,這一百多年來,天下姬姓諸侯有幾個不奉晉國為霸主的。

  吳晉兩國僵持不下,這可把隨晉定公前來參加會盟的趙鞅急死了。

  這霸主地位,雖說是晉國在爭,但誰人不知,此時的晉國已政出私門。自晉悼公后,晉國歷代中軍將都在天下諸侯面前極力掩蓋晉國的頹勢,勉強保住霸主的頭銜。

  當(dāng)然,雖然在勉強支撐,但晉國至少沒有丟過這頭銜。如果現(xiàn)在在趙鞅執(zhí)政期間,這晉國的霸主地位被吳國搶了去,這趙鞅的臉上實在是掛不住的,并且,這對趙氏在晉國的口碑輿論也是不利的。

  出于種種考慮,趙鞅找到了一同隨來的晉國大夫司馬寅,說到:“如果今天這會盟不能順利完成,這可就是我們臣子的過錯了。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兩就算是戰(zhàn)死,也一定要把這先后順序給理清了?!?p>  既然講不清,那就動武。

  趙鞅的意思,司馬寅明白。但國君都在這里,貿(mào)然火拼,萬一發(fā)生了點意外,到時候就沒法收場了。

  所以,司馬寅決定,不如先去夫差那里觀察一下形勢之后再做決定。

  很快,司馬寅回來,然后,他就用了一個字對趙鞅形容夫差---墨。

  墨也就是氣色晦暗的意思。

  而對于夫差為什么會氣色晦暗,司馬寅做了大膽的猜測。國家被人戰(zhàn)勝了?太子被人殺死了?

  在司馬寅看來,除了這兩件事,應(yīng)該沒有其他的事能讓人如此,所以他對趙鞅講:“讓子彈飛一會(請稍微等待一下)。”

  司馬寅的猜測對不對,沒法證實。但他讓趙鞅等一等的決定是對的,因為沒過多久,夫差就同意了讓晉國先歃血。

  此次北上爭霸,吳國精銳盡出,由夫差親自率領(lǐng),夫差此舉是對霸主之位勢在必得。在出發(fā)前,夫差就已經(jīng)做好了動武的準(zhǔn)備,對于趙鞅的那點脾氣,其實早就在夫差的掌握之中。然而,就在爭霸進行到最為關(guān)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時,夫差卻主動做出了讓步。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只有夫差自己知道---國內(nèi)傳來了戰(zhàn)報。

  趁著夫差攜吳國主力北上爭霸之際,沉寂了十二年之后,勾踐終于開始了他的行動。

  越國大夫疇無馀和謳陽奉勾踐之命分兵兩路,由南方向吳國都城進發(fā),而此時留守吳都的只有太子友、王子地、王孫彌庸以及大夫壽于姚一干人等。

  越國來勢洶洶,吳國的留守兵力又十分薄弱,對太子友而言,一邊據(jù)城固守,一邊遣使通報夫差,這也許才是生存之道。

  最開始,太子友也是這么想的,但意外情況發(fā)生時一切就由不得他控制了。

  當(dāng)越國的軍隊越來越靠近吳國都城的時候,王孫彌庸看到了一面熟悉的旗幟,這面旗幟正是當(dāng)年他父親與越國作戰(zhàn)時的旗幟,可惜現(xiàn)在已經(jīng)改署越國了。

  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所以面對當(dāng)年的殺父仇人,王孫彌庸哪里還管什么堅守城池的戰(zhàn)略。于是面對太子友的百般勸說,王孫彌庸依舊不理會,二話不說,帶著自己部屬的五千人馬就出城迎敵。

  王孫彌庸的這一出,徹底打亂了太子友的部署---看著他出城迎戰(zhàn)后,王子地也跟了出去。

  在王孫彌庸出戰(zhàn)前,太子友曾對他講:“出戰(zhàn)如果不能獲勝,吳國將要滅亡?!?p>  太子友說這句話是覺得王孫彌庸不可能戰(zhàn)勝越國,所以他想用這句話嚇嚇?biāo)?。但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出戰(zhàn)的王孫彌庸不僅戰(zhàn)勝了,而且還俘虜了越國的大將疇無馀,并且,跟著他一起出去的王子地也獲勝了,同樣,謳陽也被他俘虜了。

  以少打多,不僅勝了,還俘虜了越國兩路大軍的主帥,這個意外收獲確實挺讓太子友意外的。

  然而,意外的還在后面。按說兩路大軍的主帥紛紛被俘,這越國的戰(zhàn)斗力應(yīng)該急速下降才是,可越國偏偏不是這樣。就在他們的兩位主帥被俘后,他們又立即發(fā)起了反擊,不到一天時間,吳國都城就被攻破,太子友、王孫彌庸、壽余姚紛紛被殺。

  都城被破,太子被殺。

  還真給司馬寅猜對啊。

  于是消息很快傳到了還在黃池爭霸的夫差耳中,然而收到消息的夫差并沒有急于回援國內(nèi),而是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親手把身邊七個知道消息的人殺死在營帳之中。

  在夫差看來,什么事都沒有比爭霸更重要,哪怕是兒子的命。

  所以為了不走露消息影響爭霸的形勢,他必須這么做。

  然而,死去的親人,破敗的都城,這些事實不會因為消息的隱瞞而有任何改變。終究,夫差還是敗在了自己手里,難掩于形的晦暗之色出賣了他。而當(dāng)心里的防線被徹底擊破后,夫差做出讓步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最后一刻做出了讓步,把唾手可得的霸主之位讓給了晉國,這標(biāo)志著吳國的爭霸大業(yè)徹底落下帷幕。

  當(dāng)然,吳國雖然最終未曾染指霸主寶座,但自吳王夢壽起,吳國歷代君王奮發(fā)圖強,至黃池會盟止,這一段轟轟烈烈的奮斗史,也將成為春秋史書的絕唱,供人敬仰。

  黃池會盟草草了事,夫差便急匆匆的火速趕回吳國。途中路過宋國的時候,夫差還想趁機打一仗,雖然在太宰嚭的勸說下終究放棄了,但夫差好戰(zhàn)狂徒的名聲是怎么也丟不掉了。

  回到吳國,夫差不得不面對都城被占太子被殺的現(xiàn)實,直到這時,跟著夫差北上爭霸的幾萬精兵才恍然大悟,為什么大王會做出讓步,草草結(jié)束會盟。

  真相對吳兵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看著垂頭喪氣的士兵,夫差也不得不一改往日好戰(zhàn)的性情,派人攜帶厚禮主動向勾踐求和。

  而勾踐也自知此時自己也并不能完全滅吳,于是順著夫差的臺階也就下來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