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出版社,印刷廠我也幫你聯(lián)系好了,三千本以上,每本兩塊錢?!?p> 關竹說道:“你在信里留下的一千塊錢,我交給印刷廠做定金了,并讓他們做了一套樣書,已經給你寄過去,內容都是復印原稿,其實就是看看封面合不合你的心意。我把印刷廠方面負責人的聯(lián)系電話給你,如果封面有什么需要改動的地方,你直接聯(lián)系他們就好?!?p> 說著,關竹笑道:“小小年紀,還學會買賬送錢了,這可要不得哈!”
“不是買賬?!?p> 沈長青笑道:“畢竟是給關姐和出版社添麻煩,一點心意,我也不知道夠不夠?!?p> “行了,不說這個。”
關竹說道:“剛開始我還在納悶,你小子怎么突發(fā)奇想要出版筆記,后來拿到了樣稿,我仔細想了想,發(fā)現(xiàn)這事還真的大有可為,真不愧是沈老師,頭腦超乎常人。”
“等我掙了錢,請關姐去吃自助餐?!鄙蜷L青笑道。
“行,姐就等著你發(fā)財后,請我吃香喝辣了!”關竹也笑了起來。
第二天,沈長青就收到了關竹寄來的樣書,語數(shù)英物化政,一套六本。
樣書的封面非常質樸,僅有《狀元筆記——語文》、《狀元筆記——數(shù)學》這樣的題目,其次便是作者名字沈長青,以及一行“柔云出版社”的小字。
紙張的質量還不錯,每本書按科目不同,通過封面顏色進行了區(qū)分,總得來說還算可以。
不過沈長青還是給印刷廠打去電話,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并定下了首次印刷的數(shù)量——五百套,也就是三千本,正好把他現(xiàn)在六千多塊錢的存款花個干凈。
印刷廠方面表示沒有問題,和沈長青約定好了,后天去提貨。
趁著書還在印刷,在沈長青的安排下,梁田、梁小友、孫俊才以及林夢婕也紛紛行動起來。
……
育才書店,位于順陽縣孫集鎮(zhèn)上,由于是全鎮(zhèn)唯一一家書店,且靠近孫集鎮(zhèn)初級中學,所以生意還不錯,平時經常會有學生來買一些文具、輔導資料以及課外讀物。
這天,一位穿著打扮時髦像是小公主般的女孩走進了書店:“老板,這里有《狀元筆記》嗎?”
“狀元筆記?”
育才書店的老板一臉茫然:“那是什么東西,筆記本嗎?”
“不是筆記本,是輔導資料?!?p> 女孩說道:“這套輔導資料是由今年的長寧中考狀元沈長青親自整理編寫的,對初三學生的學習特別有用,而且里面還有針對中考的知識點講解和考情分析,非常具有指導意義?!?p> “我這兒沒有!”老板搖搖頭。
女孩輕嘆口氣:“唉,早知道就在市里買一套帶來了,您不知道,這套書在市里買得可火了,幾乎人手一本,我原本想著咱們這里應該也有賣的,可是……唉,只能讓我同學給寄一套了!”
望著女孩失望離開的背影,老板不由得輕聲嘀咕:“《狀元筆記》?市里買得很火?要不要問一下縣里……算了,再看看吧。”
半個多小時候,正當老板快把這件事忘掉的時候,一個少年又走進了書店,直接把一張百元大鈔拍在了柜臺上:“老板,給我拿一套《狀元筆記》!”
“???《狀元筆記》……我這里沒有……”
“沒有?”
少年抓起鈔票揣進兜里,轉身就走,還罵罵咧咧道:“什么破店,《狀元筆記》都沒有!”
連續(xù)兩個學生來問,老板有點兒坐不住了,順手拉過一個正在逛書店的學生:“你知道《狀元筆記》嗎?”
“不知道?!?p> 學生搖搖頭:“那是什么東西?”
“好像是前段時間電視和報紙上報道過的那個中考狀元,沈、沈長青寫的一套初三學習輔導資料,說是對學習和中考都挺有幫助的?!?p> “啊?沈長青寫的輔導資料?”
學生一驚,這就要從兜里往外掏錢:“快給我來一本!”
“我這里沒有?!?p> 老板苦笑,卻也不再猶豫,直接給縣里的供書商打過去了電話:“老王,我老孫,問你個事,你知不知道一套叫《狀元筆記》的書……不知道?可我聽說在市里賣得特別火……嗯,也說不定還沒有傳到下邊縣里來……那老王你留意一下,一旦有了貨,先給我留二十套。”
這一天,包括沈家溝所在的坪水鎮(zhèn)在內,附近的七八個鄉(xiāng)鎮(zhèn)上的書店都發(fā)生了類似的事情,連續(xù)有兩個學生來買一套叫做《狀元筆記》的輔導資料,并且留下了這套資料的相關信息,和“市里買得特別火”的言論。
其中一大半的書店老板都打電話給了順陽縣里的供書商,詢問這套書的事情,以至于順陽縣里的供書商按捺不住,打電話去問了市里的供書商。
不過,市里的供書商也納悶,我們這兒沒聽說過什么買得特別火的《狀元筆記》啊!
第二天,育才書店里又來了兩個學生,各自帶著百元大鈔,來問《狀元筆記》的事,得到沒有的消息后,失望而歸。
書店老板只能眼饞著他們兜里的鈔票,納悶,無奈。
第三天。
整整一白天,育才書店里都沒有等來問《狀元筆記》消息的學生。
不過臨近傍晚,學生放學的時候,書店老板注意到,許多路過自家書店門前的學生都在嘰嘰喳喳地議論著《狀元筆記》,其中幾位學生手里捧著什么東西,周圍圍著一圈學生,爭先恐后地喊著“借給我看看吧”、“把數(shù)學筆記借我看一天好不好”、“我想看一下化學筆記”之類的話。
還有一些學生在議論著,回家就向父母要錢,明天無論如何也要買一套。
“老板,你這里有沒有《狀元筆記》?”
“老板,《狀元筆記》有吧?給我留一套,明天我來買!”
“老板……”
這一次,來問的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大群。
“我這里還沒有,不過會盡快上貨的!”
書店老板一邊承諾著,一邊好奇道:“他們的書都是從哪里買的?一套多少錢?”
“就在學校門口啊,每套六本,一本二十,整套一百,剛才一共五十套,很快就賣光了!”
“這可是中考狀元沈長青親手寫的筆記,只要是好好讀書的學生,誰不想買一套?”
“聽說長寧市里都賣瘋了!”
“老板,你快點進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