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聽到這個,立刻把那名書吏圍了個水泄不通,讓那名書吏有點反應不過來。
大概半個小時候,人就散的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太叔高陽也是一臉悠閑的走了過來。
湯哲好奇的問道:“您是怎么做到的?”
“什么怎么做到的?”太叔高陽疑惑的問道,這問題有點沒頭沒腦了吧?
“怎么勸走那個綠毛龜……啊,不,是怎么勸走那名陶瓷設備商人的?”湯哲問道。
太叔高陽哈哈一笑,說道:“其實我更喜歡你第一個說法,綠毛龜……還真是挺貼切的。還能怎么說?如果他不想要回被騙的錢,那就不管他了唄,還能怎么說?皇室有信譽沒錯,但也不是魚腩啊,還非得給他找機會賺錢不成?”
好吧,太叔高陽確實霸氣側(cè)漏……
太叔工看到人群散去,?松了口氣,他也不想動手的,如果不是有難以解決的麻煩,誰也不想來這里啊。
太叔工上前一步,說道:“湯刺史,還是你有本事,這一出馬,就解決了大麻煩,可省了我們不少事啊?!?p> “哪里,這也是陛下的命令,都是為陛下服務嘛?!睖苷f道。
“這件事能夠這么順利的解決,是一件大好事,今天一起合作,算得上是朋友了,我得先去寫報告,回頭我們找個酒樓聚一下!增進一下感情!”太叔工笑呵呵的說道。
太叔工這么客氣,也是知道湯哲的能耐,陛下都十分重視湯哲,讓太叔工有心結(jié)交,只是以前一直沒有機會罷了,今天看了一下湯哲的表現(xiàn),果然是不同尋常,沒見湯哲費什么力氣,就解決了一件看起來很復雜的事情。
再看看一旁無比落魄的太叔行,太叔工就是一聲嘆息,太叔行經(jīng)過這次事情之后,恐怕只能回去養(yǎng)老了,這最后一次處理事情,還處理的這么的糟糕,真是讓人不知道說什么好。
皇莊的其他人看到太叔行,都是遠遠的避開,再也沒有了平時的畢恭畢敬,讓太叔行的心里,別提多郁悶了。
但是這一切又怪誰呢?太叔行為了取得更大的成績,做事根本不多考慮,才被騙子算計。
這是貪功冒進的下場,怨不了任何人。
湯哲心中也是搖搖頭,這個太叔行并不行,身上沒有太多的可取之處,自己也幫不了他什么。
回到皇莊,太叔高陽問道:“那個紡織作坊是怎么回事?是你臨時想出來的辦法嗎?為此你要花不少錢吧?這樣做值得嗎?”
湯哲搖搖頭說道:“沒事,這是我之前的計劃,只是剛好用來收拾了這個爛攤子?!?p> “如果是這樣,那就再好不過了,下一步是不是就要解決紡織作坊的事情了?”太叔高陽點點頭,問道。
“是的,我打算去京師一趟?!睖苷f到。
“老夫打算和你一起去。”太叔高陽說道。
“好啊,歡迎!”湯哲說道。
這次湯哲要和其他官員合作的,自然就是珍妮紡織機了,這個項目的收入也是非常豐厚的,足夠讓那些官員滿意。
十八世紀中期,英國商品越來越多地銷往海外,手工工場的生產(chǎn)技術(shù)供應不足。為了提高產(chǎn)量,人們想方設法改進生產(chǎn)技術(shù)。
在棉紡織部門,人們先是發(fā)明了一種叫飛梭的織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織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對棉紗的需求。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織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發(fā)明了“珍妮機(Spinning Jenny)”的手搖紡紗機?!罢淠輽C”一次可以紡出許多根棉線,極大地提高了生產(chǎn)率。
事情要從1764年里的一天說起。英國蘭開郡有個紡織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開門后不小心一腳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紡紗機,當時他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趕快把紡紗機扶正。
但是當他彎下腰來的時候,卻突然愣住了,原來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紡紗機還在轉(zhuǎn),只是原先橫著的紗錠變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幾個紗錠都豎著排列,用一個紡輪帶動,不就可以一下子紡出更多的紗了嗎?
哈格里夫斯非常興奮,馬上試著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個紡輪帶動八個豎直紗錠的新紡紗機,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以他女兒珍妮命名的紡紗機。
這是最早的多錠手工紡紗機,裝有8個錠子,以羅拉喂入纖維條,適用于棉、毛、麻纖維紡紗。
當然這是最初的型號,技術(shù)成熟的時候,“珍妮機”已增加到八十個紗錠。
除了珍妮紡織機之外,還需要飛梭織布機配合,這樣才能讓利潤達到最高。
飛梭織布機是在老式織布機的基礎上改出來的,技術(shù)難度很低,改進的地方也不多,就是用橫向飛梭代替了手工木梭而已。
這個飛梭也沒有多少技術(shù)含量,在梭子兩頭裝一個滑輪就行了,滑輪上都有紗線,飛梭織布機工作的時候,梭子會在紗線兩邊來回穿梭,速度極快,仿佛是飛一樣,故名飛梭。
如果使用飛梭織布機織布,那么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人工成本也會大大降低,降到百分之二十以下,就算多給點工資,成本控制方面也是有絕對優(yōu)勢的。
使用飛梭織布機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織出寬布了。
老式織布機織不出寬布的問題在于人的手只有那么長,想要織出寬布,就要兩個人合作才行,這樣一來,人工成本就嚇人了,所以只好織一米左右的布。
而使用飛梭織布機的話,你想織出多寬的布都可以,只需要調(diào)整齒輪的大小就可以。
湯哲從白湖郡皇莊的附近雇傭了一千名紡織工人,答應每月給1.5兩銀子,并且畫出了圖紙,讓這些工人開始制造新的織布機和紡紗機。
同時從本地人那里雇傭了一批泥瓦匠,讓他們蓋紡織作坊的廠房。
說是泥瓦匠,其實人人都可以過來應聘的,這個時代這些工作幾乎人人都會,在貧窮的年代,不會這些估計都要住“露天房”了,畢竟這年代幾乎沒人有那閑錢雇人蓋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