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太陽還沒落山,楚遙用石斧砍了幾根樹枝開始搭建架子。這種用于燒烤的架子很簡單,將兩根樹枝交叉著埋進土里,交叉處用藤條綁牢。一共埋兩組,再在上面橫著放上一個樹枝,一個最簡易的用于熏肉的架子就搭好了。
楚遙規(guī)劃了一下下面的工作,他實在是不想再挖壕溝了,這個活極大的耗費了體力,進展卻十分的緩慢,并且挖出來的土也一直堆放在巨石下沒什么用。利用這些泥土先蓋一間房子是不錯的選擇,這一個月當中又下了一次雨,直到現在,每次下雨楚遙只能躲在巨石的小樹下挨淋,每次下完雨后還要晾曬柴禾和干草床,楚遙真的有點受夠了。
要想蓋房子就得有木頭和泥。木頭好說,隨時都能砍一些樹回來,只是河邊離著巨石有點遠,而且自己只有七個陶罐。要想把七個罐子都灌滿水就得來回去河邊好幾趟,這太耽誤時間了。楚遙覺得還是做一個大型陶罐儲水比較好。
等真動起手來楚遙才知道,大型陶罐不是那么容易做的,光是往上捏泥條就很麻煩。不是捏細了就是泥條斷開了,忙活了一天也沒什么成績。
楚遙沒辦法,還是要做小型陶罐。楚遙計算了一下,新作的陶罐直徑30厘米左右,高度接近40厘米,一個陶罐大約能裝50斤的水。如果做20個這樣的陶罐就能一次性貯存半噸水,這已經足夠好幾天的用水量了。
不過這個工程量也不小,制造陶罐不能用挖壕溝挖出來的土,還得用河邊的粘土。
楚遙用藤筐背回了一些粘土,混上水和成泥。然后打碎了一個做好的陶罐,將陶罐碎片用石頭碾成粉末摻在泥里,這叫熟料,粘土中摻入熟料能防止燒制時開裂。
做陶罐的辦法還是和以前一樣,先捏出罐底,然后搓出泥條,一條一條的加上去。不過楚遙加了一道工序,在泥罐的頂部捏出一道外翻的罐沿,這樣能更好的搬動。
除此之外,在陶罐燒制之前半干的時候,楚遙又用在河邊撿到的一個蚌殼把表面精心打磨了一番。這種打磨可以讓陶器更加堅固,防水性更好。
楚遙一直使用篝火燒制陶罐和做飯,雖然建一座窯可以更好的提高溫度,燒制出更好的陶罐,破損率也更低,可是楚遙真的沒時間去弄窯,因此還是晾干后放在篝火里直接燒。
一天最多做四五個陶罐,加上破損率,楚遙花了10天時間才把20個陶罐全部完成。加上原先沒有打碎的,現在一共有大大小小25個陶罐。
計劃中的泥屋子長約兩米半,寬兩米,屋脊高兩米,兩側的墻一米半,總共5個平方米大小。楚遙不奢望還要在這五個平方米里分割出什么臥室客廳,只要能睡覺就行。
這個房子的泥墻要怎么建,楚遙考慮了很久。一共兩種辦法,一種是先扎好籬笆再往上抹泥,建一個籬笆小屋;另一種是用石頭壘起來抹泥,建一座石頭小屋。
那些用來煮鹽的石頭還放在巨石上,而且巨石的周邊也有不少石塊。扎籬笆太費事了,楚遙最終放棄了這個辦法。先用石頭試試,如果可行,圍墻也可以用這個辦法。
楚遙砍回來幾棵小樹,又將樹干截成了合適的長度。按照地上畫好的標志把六根樹干深深的埋進了土里。中間的兩根是要用來支撐屋脊的,高度有兩米,剩下的四根各占屋子的一角,高度只有一米五。目前還是雨季,所以這間房子房頂的坡度要做的大一些,以便能夠適應這里的氣候。
另外四根樹干被截成了3米長,用藤條橫著綁在了支起來的六根木棍上。房子最原始的框架搭好了。
楚遙又把一些稍微細一些的樹枝截成了一米半長,每兩根的一端交叉著用藤條綁在一起。一共綁了10組,這些是用來做檁條的。
楚遙把這些綁好的檁條一根根的均勻的搭在了房梁上,每根之間的間距大約是20多厘米,檁條和墻壁上的橫梁也用藤條扎好。
下面就要開始往屋頂上鋪房頂了。瓦片是不用想了,雖然楚遙記得怎么燒出瓦片來,但是現在根本就沒那么多的時間。他還是按照視頻上最原始的辦法來蓋一個樹葉屋頂。
用來蓋屋頂的樹葉最好是用棕櫚葉,但是這里沒有棕櫚樹。楚遙只能找一些寬大的樹葉代替,他將樹葉一片片的穿到了一根細樹枝上,再將穿好樹葉的樹枝搭在檁條上,兩端綁緊。
這項工作極其的繁瑣,想要房頂不漏雨樹葉就必須要濃密,楚遙一共穿了大約50條樹葉,一個挨一個綁牢扎緊。
雖然還沒有墻壁,但是現在也可以算是一間棚子里。整個工作花了楚遙整整十天的時間,十天里,楚遙又去過兩次湖邊,弄回了一些野獸吃剩下的肉。讓楚遙比較興奮的是,他撿到一塊完整的牛的肩胛骨。
這塊肩胛骨成扇子面型,是制造一把大型骨刀的最好的材料。只需要將它的邊緣磨鋒利,就是一把很好的骨刀。
不過楚遙只能用晚上的時間來磨骨刀,下面最重要的工作要開始了,建造泥屋子的墻壁。
楚遙盡量挑選了一些較為扁平的石塊,沿著畫好的線圍著屋子一圈一圈的壘起來。壘了三層之后就停了下來,下面就要開始往上抹泥了,沒有泥土的加固,這些壘起來的石塊很容易垮塌下來。
在抹泥之前,楚遙又在屋子里的一側挖了一條20多厘米深,接近30厘米寬的地溝,地溝的上面鋪上了一層偏平的石塊。他想要盤一個炕,誰也不知道這里的冬天會冷到什么程度,雖然這里的緯度不高,但現在畢竟是一萬年前小冰河期剛剛解凍的時候,能有一個溫暖的炕,對于過冬還是很重要的。
地溝的兩頭一直延伸到屋子的外面,一頭用來生火,一頭用來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