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鹽、船
李正泉受此折辱,不止是對他個人的折辱,亦是對朝廷的羞辱。
眾士子也是呆如木雞。
正事還沒說呢,咋出了這檔子事?
這如何是好?
這誰?。?p> 你這么做會害死大伙的,知不知道?
大伙互相探詢,事發(fā)突然,卻是誰也沒看清是誰干的。
不知道也不行,反正是你們一伙的干的。
事情到了這一步,何廷樞也顧不得其他了。
一聲令下衙役們也不管什么士子了,蜂擁上前將他們一一拿下,稍有抗拒就是水火棍伺候。
士子們哪受過這種待遇,又自恃功名在身,頗有些不合作的意思。
“我們是秀才,是有功名之人……,哎呀!”
“李正泉,無恥小人……媽呀,別打了?!?p> “衣冠禽獸,有本事今日就打死我?!?p> 上官受辱,衙役自然要給出氣的,稍有不順就是一頓水火棍。
何廷樞此時卻越看李正泉,越覺得順眼。
勇于背鍋的屬下太難得了,要重用。
“來人,備轎?!庇洲D(zhuǎn)頭很和藹的對李正泉道:“李通判,你也隨本官進(jìn)宮面圣?!?p> 拘押有功名的士子,還拘押了一群,這在大明還是頭一遭。
嗯,除了洪武朝之外。
何廷樞自然是抗不住的。
帶上李正泉,除了背鍋之外,也算給他個機會。
通常文官遇到這事,已經(jīng)沒臉繼續(xù)做官了,是會提出辭職的。
當(dāng)然,這不包括佞進(jìn)小人。
比如李正泉就沒這個打算。
“府尊,您稍等,下官得先收拾一下?!?p> “時間已經(jīng)不早了,進(jìn)宮要緊,些許小事就顧不上了?!焙瓮猩晕⑻狳c一句。
“下官明白了,謝府尊提醒?!崩钫臼值?。
----
朱由檢見到何廷樞與李正泉二人,這才知道王之心稟告時為什么會面色古怪。
這形象!
不能說。
不能笑。
還得維持皇帝的體面,忍著。
“臣辦事不力,請陛下治罪?!焙瓮凶潞蟮馈?p> 一頭霧水。
我還什么都不知道,治毛的罪。
示意繼續(xù)說。
何廷樞將事情原原本本述說一遍,又道:“拘押士子,雖說太祖時已有前例,可畢竟是百年來聞所未聞,臣請陛下治罪?!?p> 朱由檢樂了,這何廷樞年齡不到四十,說話卻如老狐貍一般,你都說了有前例了,還讓我治罪,不帶這么坑人的啊。
稍微一想就知道,這貨是覺得扛不住口水,請皇帝背鍋來著。
說起口水,又有些狐疑。
大明士子的囂張史上有名,從南到北,咆哮公堂羞辱上官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可從來沒有動手的?。?p> 何廷樞不知道,可他卻知道的多了。
這里面有故事,總覺得這事里有群眾演員的影子。
看看李正泉,這廝不會也是穿越來的吧?
收拾起亂七八糟的心思,開始琢磨背鍋姿勢。
升官是不能的,兩人都剛?cè)温殻儆行┎幌裨挕?p> 口頭嘉獎?
好像力度有些不夠。
蔭官?
開玩笑,廢除都來不及,怎么能再開此例。
琢磨一會,給勛階吧。
所謂勛階,就是給文武官的一種榮譽稱號,需要任職后經(jīng)過考核,合格后方才授予。
比如光祿大夫,紫青大夫之類的,當(dāng)然大明自有一套勛位。
比如李正泉,如果考核合格,就會授予承德郎。
何廷樞,初授嘉議大夫,如果升級,就是通議大夫。
就是個榮譽,既表明決心,又不用花錢。
看看二人,何廷樞倒是神色如常,李正泉卻有些眼巴巴的意思。
“二位不畏人言勇于擔(dān)當(dāng),朕甚是欣慰,何罪之有?
折辱,如果不嚴(yán)加懲治,朝廷顏面何在?”
“傳旨,一干生員咆哮公堂折辱上官,姑念初犯,革去功名交由順天府審理,如果沒有其他不法事就逐回原籍?!?p> “何廷樞二人勤懇做事,何廷樞升授通議大夫,李正泉授承德郎?!?p> “何廷樞留下?!?p> 李正泉自知級別低資歷淺,也不在意,謝恩后獨自退出。
出了宮門,李正泉只想仰天大笑幾聲,心內(nèi)只覺得說不出的暢快。
不枉他費盡心思,付出固然不菲,所獲卻足以彌補。
真以為有那么巧?
真以為他會去收拾?
呵呵。
雖他名譽受損,可又不是第一次損。
損的多了,也就麻木了。
何況,既然是以佞幸的面目登上政壇,自然要將佞幸進(jìn)行到底。
何況,即使努力去洗白,洗的白嗎?
佞幸之名,注定跟隨他一生。
——
“士子之事,你盡管放手去做,朕在這里擔(dān)著。此外朕還有事交代。”
朱由檢留下何廷樞確實有事,都是麻煩事。。
何廷樞有些頭大,按慣例,這位交代的事會一件比一件難做。
“臣請陛下示下?!?p> “將各房錢糧收歸戶房統(tǒng)一管理,各房冗員該裁撤的就裁撤。
再將府里各縣供應(yīng)各處邊鎮(zhèn)的錢糧全數(shù)收歸府里,該供應(yīng)何處、如何供應(yīng)你擬個章程給朕,這兩件事不急,等胥吏之事完畢后再做?!?p> 何廷樞看罷苦笑不已。
第一件就有些麻煩,倒不怕胥吏翻天,而是變更祖制。
這罪名可大可小,沾上就是麻煩,不過有皇帝頂著,他自思還能抗住。
而且前一陣皇帝已經(jīng)在朝堂上折騰好一陣了,估計大伙對此也都有心理準(zhǔn)備了。
第二件最麻煩,牽扯到方方面面。
比如大興縣,區(qū)區(qū)千余兩賦稅,卻要分送二十多地,有邊鎮(zhèn),有衛(wèi)所,有府衙,有各部,
為什么給各部?
各部的更子門夫轎夫之類的都哪來的?
開始都是各縣簽發(fā)的力役,后來改折銀,由各部自己雇傭。
折銀得送給各部啊。
就這么,各縣又多出一個解送銀子的地方。
這是好事,大好事,對百姓來說是大好事。
解送糧餉向來是最為令人畏懼的差事,在各級胥吏衙役肆意盤剝下,稍有不慎就有傾家蕩產(chǎn)的可能。
最簡單的,說送來的銀子成色不夠,糧食摻沙子過多,讓百姓多跑上幾次,保證能折騰的百姓上吊的心都有了。
不想被折騰?
好處拿來!
可也是大麻煩,損害利益人群太多,這不必細(xì)說。
而且,還牽扯到一個成本問題。
這時代,運輸可不是簡單便宜的事。
以前的運輸成本都由百姓負(fù)擔(dān)了,可改了之后就得由府里來出,這銀子從哪來?
所幸,皇帝也知道難辦,給了足夠的時間。
沉思片刻下定決心。
官場之路有進(jìn)無退,尤其是已經(jīng)得罪這么多人了。
罷了,就跟著這位混吧。
成了,他何廷樞自思至少能混個中興名臣的聲譽。
不成,有這位敢擔(dān)當(dāng)?shù)幕实?,下場也不至于很慘。
“臣必定盡心竭力。”
“放心去做,萬事有朕擔(dān)著?!?p> 朱由檢很滿意,連苦都不叫一聲,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