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乃是先秦時楚國故都,如今雖被賊人占據(jù),但底蘊猶存,江淮菁英之所在,極盡繁盛,日后主公擊敗袁賊,自當返回壽春,豈不是好過江東之地?”虞翻雖然支持白圖,但在遷治所的問題上,屬于壽春派。
魯肅聞言反駁道:“虞長史此言差矣,楚考烈王是為了避開秦國的鋒芒,所以才從郢都遷都到壽春,而且遷都之后,國運三年而衰,不到二十年就被秦國所滅……”
“子敬這話便說遠了,先秦時諸侯紛爭,與如今怎能等同而視?自董賊之亂后,關中疲敝,李傕、郭汜之輩已經(jīng)坐困其中,反而中原之地乃是天下腹心,主公欲匡扶漢室,又怎能不北望中原?”陸康也是壽春派。
此時大家的言論都很克制,無論心里怎么想,但嘴上都把漢室奶的溢出來。
“中原之地,曹阿瞞迎天子駕,劉徐州與主公也交情不錯,想來都是要匡扶漢室的,主公又何必多與他們齟齬?反而荊州劉表,其人仗著宗室身份,屢有僭越之舉,又修養(yǎng)名望,遺禍甚大!”陳宮這時開口道。
在座各位聞言,都多看了陳宮幾眼——不愧是陳公臺,睜著眼睛說瞎話,要不是你開口就叫曹操小時候的賤名,我們都快信了你的邪!
白圖現(xiàn)在是穩(wěn)居上座,先讓大家暢所欲言。
畢竟遷徙治所,也是遷徙今后的統(tǒng)治中心,對一方勢力來說,和確立繼承人一樣、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從前……不,“從后”有一個開國皇帝叫趙匡胤,他要遷都,群臣不同意也要遷,后來他就死了。
當然,現(xiàn)在白圖只是遷個揚州治所,雖然內(nèi)部意見有沖突,但還沒有激烈到那個程度,只是大家的想法,還是說開了比較好。
秣陵是在長江南岸,可以說選壽春和選秣陵,也意味著之后的戰(zhàn)略聚焦,是望眼中原,還是聚焦荊楚。
陳宮雖然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但是中心思想已經(jīng)點明了出來——我看不慣曹操,但我不認為現(xiàn)在應該和曹操為敵。
看似是秣陵與壽春之爭,其實背后是北望中原、還是西進荊楚的戰(zhàn)略分歧。
白圖本身是“金陵派”,等收復了淮南,白圖就想要上表朝廷,恢復金陵之稱——至于“建業(yè)”還是算了吧!孫權改稱“建業(yè)”,那是赤壁之戰(zhàn)后,現(xiàn)在叫建業(yè)……想建什么功、立什么業(yè)?太明目張膽了吧?
“幼平,將地圖換成另一張?!卑讏D趁著雙方辯論的空檔,對周泰說道。
原本在白圖身后掛著的地圖,是以江東和淮南視角為主,西面是荊州、北面是中原,西南還有個沒什么存在感的交州。
而選擇秣陵也好、壽春也好,無非是今后的戰(zhàn)略重點,選擇荊楚還是中原,掛這張地圖看似沒什么問題。
不過接著周泰換上來的地圖,范圍卻是更大了許多,而且也簡化了許多,正中的“天元一子”是關中地區(qū),也就是東南西北被“潼關”、“武關”、“散關”、“蕭關”包圍的三秦之地——秦國就是從這里起家。
這地圖不僅勾勒的沒什么細節(jié),而且重要的河流和關塞格外突出。
在上半部分,可以看到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河流,也就是黃河。
“幾”中間被裹著、像一個“套子”的部分,正是所謂的“河套”,漢室紛亂之后,河套地區(qū)現(xiàn)在是南匈奴和諸羌活躍的地帶。
白圖也不搞那些虛的,直接標明南匈奴、諸羌的字樣,在座都是自己人,不用照顧漢室的面子,在地圖上粉飾太平。
關中幾乎是在“幾”字的正下方,稍偏右一些。
“幾”字的“丿”的左邊,也就是“河西”,這里現(xiàn)在主要是河西鮮卑在活躍,但是順著河西的西南衍生到西北,依舊有在漢室控制的一個小窄條,也就是“河西走廊”,一直溝通河西以西的西域,這一代就是“西涼”、也就是涼州。
“丿”的下方,就是漢中、巴蜀,兩者交界處以東,就是“關中”。
以上,現(xiàn)在都不重要。
“幾”字右邊如果加兩個點,看做一個“飛”字,那么這兩點所在正是“河北”,也就是青冀幽并四州所在,最北端是“幽”,下面是從西到東的“并”、“冀”、“青”。
至于最上面的一橫再往北,那就不是河北,而是河朔。
“飛”的下面,也就是“河南”,狹義上的中原地區(qū),也就是大體為品字形的兗豫徐三州,最上面是“兗州”,下面是左豫、右徐。
豫州、徐州的南部,還有一條粗大的河流——淮河。
淮河以南就是淮南,準確的說是“淮河下游南部”稱為“淮南”,淮河上游的南岸,則是荊州的北部,常見的稱呼是“荊北”,主要是南陽郡和南郡。
在向下自然就是長江,因為長江下游是從西南流向東北,所以下游的南岸被稱為“江東”,上游南部是荊南,也就是零陵、桂陽、武陵、長沙四郡,而順著長江,荊州與江東交匯之處,就是江夏郡。
魯肅這時指了指廣沃的北方,并且說道:“袁紹和公孫瓚的戰(zhàn)斗,想來形勢也日漸明朗,公孫瓚雖然文韜武略足以為依仗,但卻自尊自大,對百姓不思體恤,對屬下記過忘功……
為邊關一猛將,足以震懾胡虜;但為一路諸侯,卻是自取滅亡,袁紹雖然也有其缺陷,但若是以諸侯之道而論,勝公孫瓚良多。至于張燕之輩,不過是癬疥之疾,難以獨立與袁紹相爭。
一旦河北落入袁紹之手,則其坐擁四州之地,民戶百萬,仗袁氏四世三公之積威,戰(zhàn)將、謀臣云集,又有幽、并的戰(zhàn)馬之利,為禍甚巨,其與曹劉的聯(lián)盟也不過是廢紙一張,我們這時又怎能對中原落井下石呢?”
魯肅對著地圖侃侃而談,所言無非是令眾人的目光,從“江東、淮南、中原、荊楚”這一隅,展望到整個“天下”!
若是僅僅看上一張地圖,北望中原也好、西進荊楚也好,其實各有各的道理。
不過從更廣闊的視野角度來看,看似遙遠的河北之爭的結果,才是魯肅鐵站“西進荊楚”的原因!
“公孫瓚也是一時豪杰,袁紹其人不過是袁氏庶子,即使……也不會這么快就分出勝負吧?”陸康有些拎不清河北戰(zhàn)局。
在他看來袁氏的嫡子都這么坑,庶子應該更坑,而公孫瓚手下,又都是經(jīng)常與遼東烏桓交戰(zhàn)的精銳之師,兩人贏面應該五五開才對。
“我以‘遲智’推演過,公孫瓚已經(jīng)快要退到右北平了。”陳宮這時說道。
陸康等人這時也明白一些“遲智”的能力,也就沒有再反駁。
白圖則是心里暗暗盤算著,情報體系也要盡快建立才行——不能什么都靠陳宮的“遲智”推演!簡直太不科學了!
江東的世家豪右,之前更希望白圖能夠回壽春——這樣一來,江東就又是他們的天下,這才是江東本地豪強們,所熟悉的模式。
這固然是私心作祟,但這種程度的私心,也并不至于令白圖排斥。
即便是陸康、張昭等人,也明白在默認袁紹坐擁四州的情況下,再去打中原的主意十分不智——玩過全戰(zhàn)三國的都知道,這時再給中原和關中諸侯壓力的話,袁紹會化身狗王。
歷史上曹操都差點就給袁紹送質子,如果這時江淮再給中原些壓力,怕是袁紹就要左手牽著關中諸侯、右手牽著中原諸侯……
到時再分析袁紹有多少性格缺陷都是空話,絕對實力面前,就算袁紹是一頭豬,都能拱得江淮欲仙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