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村委會

第十二章 初涉壯族文化

村委會 曉魏民 2288 2019-09-04 20:12:24

  對一種民族的認(rèn)識,首先是視覺上的直觀感受——服飾。說起壯族人們并不陌生,但是你能通過服飾就能區(qū)別出這個民族嗎?路小北到這地之后看到的壯族服飾都是黑色的,當(dāng)?shù)厝朔Q土佬,“黑老佤”,地方方言,黑貓頭鷹。也不知為啥這樣叫,貓頭鷹不是黑色的呀!后來,深入了解才幫他們理出頭緒:因為貓頭鷹是夜間出現(xiàn)的,而且當(dāng)?shù)卣f這種動物不吉利,一叫就意味著有人去世,都不喜歡,所以祖先不知道貓頭鷹是什么顏色,也懶得去了解,晚上出現(xiàn),看不見,就是黑色的。

  壯族是全國56個民族中除漢族外,人數(shù)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壯族各地分幾個支系。

  在東南市境內(nèi)的壯族支系有“儂人”、“土人”、“沙人”三個支系。壯族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

  壯族服飾精美別致,特別是織繡工藝,技藝精湛、構(gòu)圖巧妙、技法多樣,色彩搭配和諧雅致,充分展示了壯族的聰明才智。其中壯族頭飾更是千姿百態(tài),尤以婦女頭飾更為奇特,不同支系其頭飾也不同,即使同一支系也各具特色。

  壯族“沙人”

  沙人婦女穿百褶裙,也有穿長褲的,喜青色。包黑頭巾,長衣無領(lǐng),既寬且長,衣長達(dá)腳部,又開襟,衣襟亦寬,袖管鑲黑色布條,腳穿繡花鞋,鞋尖微翹起。喜銀鏈、耳環(huán)為飾,特別是東南市靠北一帶的沙人,佩戴的銀飾更具特色也更為壯觀。

  壯族“土人”以頭飾分為“平頭”、“搭頭”、“尖頭”。

  壯族“尖頭”土人

  在圓形包頭頂上有高如伏瓦狀搭折而得名,著對襟衣,下穿長褲,土布與絲綢雜用以突出裝飾效果,胸前有方形圖案,腳穿繡花布鞋。

  壯族“平頭”土人

  頭上用三四塊布巾包扎,頭頂甚平,前檐而后尾斜拖。包頭上繡有文字,穿右衽短衣,胸、背相對各鑲一塊四方形圖案框,中拼三角形圖案。圖案用紅、藍(lán)、綠、青四色三角拼成兩塊,前后各一塊,又稱前后仆,下著黑、青、藍(lán)色寬大無褶長裙。

  壯族“搭頭”土人

  頭頂前端梳一小髻,以青布帕纏成半圓形,青布帕末端的一尺搭于頭頂,故稱“搭頭”土人。上衣青色、無領(lǐng),右開襟,僅有一枚紐扣。胸前和袖口鑲有長方形的綢緞布條,穿青色有褶布裙。腳穿繡花鞋,鞋尖高翹,且朝后彎曲。

  精美的服飾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這個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更是這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標(biāo)志。

  下鄉(xiāng)時,領(lǐng)導(dǎo)和其他同事經(jīng)常說的就是各民族服飾和民族語言了,和漢話對比怎么說。比如說漢話吃飯,用苗語來講是“撓貓”,壯語土之系講是“起摳”,路小北自己配的,苗語吃飯是撓一下貓,壯語是起來摳一下癢癢,哈哈,好記。

  人類要生存,首要任務(wù)是吃飯,小北先學(xué)到的也是吃飯,馬斯洛需求層次最底層需求。脫貧攻堅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群眾的“兩不愁三保障”。穩(wěn)定實現(xiàn)農(nóng)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wù)教育、基本醫(y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吃擺在最前面。

  當(dāng)?shù)厝硕脊J(rèn)的一點是壯族姑娘非常漂亮!年輕時眼睛大大的,水靈靈的,鼻子又挺,臉盤子有輪廓高低起伏,但老了就不好看了,雙眼凹限,鷹勾鼻。

  話說誰老了不一樣,當(dāng)?shù)厝诉@種形容,壯族人有歐美人種的外形特征,但看起來不像,也沒有金發(fā)碧眼。要么是本民族外貌特征,要么是混過血,查查壯族史,沒有與歐美人種的混血記錄,那就是本民族的了。

  XJ維吾爾族也是這種外形,但白馬縣壯族又和維吾爾族長的不一樣,壯族的是含蓄的、內(nèi)斂的。就像有著小姑娘時期的歐美人(這部分特征只體現(xiàn)在眼睛、鼻子,輪廓),但帶有黑發(fā),更多的是神韻和肢體語言是江南的小家碧玉的羞澀。

  路小北是博士畢業(yè),所以他愛研究這些。但現(xiàn)在首要工作任務(wù)是脫貧攻堅,等打贏這場戰(zhàn)役再研究也不遲,現(xiàn)在還有機(jī)會深入接觸呢。

  他在繼續(xù)搜索,搜到有意思的一首壯族歌曲——《水母雞》

  《水母雞》原是流傳于滇云省東南市、白馬縣、西沙縣三縣交界的壯族村寨的一首民間童謠:“水母雞,輕又輕,站在水上邊。四腳劃呀劃,劃進(jìn)水草間,劃到娘身邊。水母雞,輕又輕,你莫飛上天,天上有風(fēng)刮,一刮回不來,留在娘身邊。

  1980年4月,牟一恩老師(東南市音樂家)在當(dāng)時西沙縣文化館館長陪同下在那馬下壩村收集采錄此民歌,從此,《水母雞》從民間“浮出水面”,走進(jìn)書籍。

  在牟一恩老師的修改擴(kuò)充下,1991年5月,《水母雞》作為滇云壯族的代表曲收入《彩云之南》;1991年6月8日上了中央電視臺《綜藝大觀》;1996年,東南市電視臺將此歌拍成我市第一部音樂電視MTV。這部MTV《水母雞》榮獲中央電視臺第二屆中國兒童音樂電視大賽金獎。

  從此,《水母雞》成為東南市壯族的一張“文化名片”。之后,《水母雞》獲得中國少兒歌曲卡拉OK電視大賽作品二等獎,并多次獲國家級獎項;被滇云省小學(xué)音樂教材選編;東南市一中的回族姑娘馬騫也唱著《水母雞》去哈爾濱奪得全國少兒金獎;滇云藝術(shù)學(xué)院的劉小耘老師改編的無伴奏童聲合唱參加全國多次大賽獲獎。

  2007年4月在美國加州,《水母雞》被華裔貝貝兒童合唱團(tuán)演唱,5月11日,《水母雞》與滇云省重點打造的大型原生態(tài)民族音樂集《云嶺天籟》一道赴上海參加“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受到SH市民和媒體的熱烈追捧?,F(xiàn)《水母雞》已“落戶”于滇云民族村。

  水母雞,游呀游,

  你莫飛上天,莫要去很遠(yuǎn),

  就在咱壯鄉(xiāng),游在田里邊。

  水母雞,游呀游,

  你莫飛上天,莫要去很遠(yuǎn),

  就在咱壯鄉(xiāng),游在田里邊。

  哎嗨,哎嗨,你莫飛上天,

  哎嗨,哎嗨,莫要去很遠(yuǎn)。

  就在咱壯鄉(xiāng),

  游在田里邊,游在田里邊,

  游在田里邊,游啊游。

  歌詞的意思也是希望水母雞不要飛遠(yuǎn),就在咱壯鄉(xiāng),水母雞代表未出嫁的姑娘,歌中唱出母親希望自己的女兒別嫁太遠(yuǎn)。

  當(dāng)?shù)貍髡f水母雞能夠預(yù)測姑娘長大后出嫁的去向,所以十二三歲的壯家小姑娘會在田里嘻戲時放飛水母雞。這首歌是說希望自己不要遠(yuǎn)嫁遠(yuǎn)離父母姐妹,就留在壯鄉(xiāng)。

  很好聽的歌曲,明天去看看水母雞長啥樣子,不是在水中的母雞,是一種水里的昆蟲。

  今晚,小北反復(fù)聽著童聲《水母雞》進(jìn)入夢鄉(xiāng)。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