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刷新三觀的差別對待
作為田家的希望,田大郎自然是備受重視的。
田家祖祖輩輩都沒能出一個厲害的讀書人,田大郎不同,小時候就聰慧過人,也因此田老頭才萌生了送他去上學(xué)的心思。
才剛啟蒙,夫子就說他天分不錯,實屬難得。
憑著夫子的一句話,田老頭決定砸鍋賣鐵也要讓田大郎去讀書。
而田大郎也爭氣,讀了幾年書,今年參加院試時,差點兒就考中了生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秀才。
夫子說了,依照他這樣的天分和努力的程度,明年極大可能會中秀才。
秀才是什么概念?
田老頭只知道,他在秀山村出生到現(xiàn)在,也沒見過幾個秀才,已經(jīng)老去了的一個,考中的兩個后來繼續(xù)往上考,直到當(dāng)了一官半職,相繼帶著家人往別處高就去了。
再有就是自家孫子,可見秀才難考的程度。
若是夫子說的是真的,那么自家孫子很大可能成為他有生之年看到的第四個秀才,何其榮耀。
田老大比之田老二田老三看上去更加年輕,好歹是給一家不算小的鋪子做領(lǐng)頭的小二,成天除了站著就是幫忙拿東西,介紹東西,就是管著下面的兩個小二,練就了一番好口才不說,整個人也因為不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而顯得年輕了不少,皮膚白皙,人也不算胖。
與田大郎站在一起,更像是兄弟而非父子。
田大郎長得也不錯,集合了爹娘的優(yōu)勢,身量高挑好看,穿著一身書生服,卻沒有書生的那種呆傻刻板之氣,反倒顯得有些玉樹臨風(fēng)的感覺,看得李氏熱淚盈眶。
這就是她的兒子,村里沒幾個人能在樣貌上超過他,讀書更是一把好手。
她這么多年的忍讓,都是為了等自家兒子將來出人頭地的時候好揚眉吐氣一番。
好在夫子說了,明年院試,兒子極有可能會考中秀才。
到那時候,她才能在眾人面前直起腰來。
田老大上前去握了握她的手。
田大郎也跪在地上,對李氏和田老頭夫妻道,“孫兒不孝,在外頭求學(xué),長期未能在家多侍奉爹娘,孝順爺奶,是孫兒的不是?!?p> 田老頭哪里舍得這個出色的孫子跪在自己腳邊,立馬老淚縱橫,彎腰雙手把他扶起來,“快起來,哪里就不孝了!你要在外頭讀書,自然顧不過家里來,等你好好讀書,考個秀才舉人的回來,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回報。你也不用內(nèi)疚,畢竟讀書要用腦,不比我們在家干活,都是些簡單的?!?p> 田孫氏也笑著讓他起來,“難得過個年,你也有空回來,該熱鬧高興才是,說這些傻話做啥。”
田四娘撇了撇嘴,每回大郎一回來,就連她都要靠邊站,爹娘待大郎都快比她要好了,切。
田大郎沒有忘記喊她,“姑姑,許久不見姑姑,姑姑又好看許多。”
田四娘笑了笑,內(nèi)心腹誹,能有多久,不就倆月,好話倒是會說,信手拈來,將來指不定是個油嘴滑舌的。
見過了人,這才從外頭把田大郎和田老大帶回來的東西搬進(jìn)來。
還不少,有些是田大郎在外頭求學(xué),處得好的同學(xué)給的,有些是田老大鋪子發(fā)放的,有些是田老大購置回來的。
畢竟大郎要回家了,不購置點兒東西湊湊,面上不好看,好歹大郎也是個極有可能考上秀才的出色人物,不能讓人看低了去。
除了清一色的肉類干果,還有一些小物件兒,是久不見面,又恰逢過年,田大郎特意為大伙兒挑選的禮物。
從上到下依次是:田老頭換了個銅的煙斗代替原來的竹煙斗,田孫氏多了一雙針織護(hù)膝和一個帶口袋的棉質(zhì)馬甲,田大郎的已經(jīng)給過了,李氏的是一把質(zhì)地很不錯的桃木梳,看著小巧價值不菲,剛好替換她之前壞了的那把,另外還有一雙棉鞋。
田老二夫妻各有一雙棉鞋和鞋墊,送鞋的時候還特意真誠的去看了躺在床上的田老二。
田老三也是一雙棉鞋,一雙鞋墊。
田四娘和田思月分別是一雙小巧的銀耳釘。
田二郎田三郎各一雙棉鞋。
趙氏一雙鞋墊,小水小小姐妹一人一根彩色的發(fā)帶。
小小吃驚的瞪大了雙眼,看上去這田大郎不像是個眼皮子淺的呀,挑選禮物層次也太分明了吧,還真是人不可貌相。
老兩口的還有他自己爹娘以及妹妹,姑姑的,都是用了心的,很是不錯的禮物。
二房的一般般,也算是盡心,就連他那個不怎么親近的爹,也有和二房一樣的一雙棉鞋,還有一雙鞋墊,唯獨她娘三個,一個是一雙鞋墊,姐妹倆是一根發(fā)帶。
發(fā)帶還是彩色的,看著好看,卻明顯與她們身上穿搭的不符合,很是另類。
趙氏臉上的神情帶笑,看不出來究竟是不是歡喜。
這是田大郎第一次帶禮物回家,以往夫子沒有說他明年極有可能中秀才之前,他還不曾如此做派。
也是今年恰逢過年,又得了夫子如此高看,田家的人越發(fā)舍得往他身上砸錢,他也想著不能失了身份,這才備下。
不過,再如何詫異,再如何覺得這人層次分明,小水小小還是笑著接下了禮物,并跟他道謝。
今日是臘月二十五,在田孫氏的帶頭作用下,婆媳幾個磨了足足五板豆腐,總歸天氣冷,放不壞。加上人多,吃不完的用水泡著,田四娘出嫁之前必定能吃完。
至于家里的那頭豬,因著養(yǎng)得肥肥的,倒是沒舍得宰,整豬一共三百六十多斤,過年豬貴,賣了足足五兩多銀子。
因著田大郎和田老大同時回來,田家的飯菜比往常好了幾個檔次。
幾乎頓頓少不了肉,菜式也更多樣,飯煲了兩種,一種是番薯稀飯,另一種是白米飯。
番薯稀飯是二房以及大房的田思月,李氏,還有三房吃的,至于白米飯,自然是田老大,田大郎,以及田老頭夫妻帶著田四娘吃的。
已經(jīng)想過田大郎回來之后的日子有多么不同,依舊刷新了小小的觀念。
吃的菜式上,葷菜都放在男桌,另外舀一碗出來,專門給田孫氏吃。
田孫氏疼田四娘,往往分她一半,其余人偶爾也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