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田賦
秦昭找來了幾個細心的秦家村村民,讓他們用少量濕飯粒和鄭家送來的優(yōu)質(zhì)火藥攪拌,然后搓揉成顆粒狀。得到大小不一的火藥粒,用過濾篩過濾。再處理顆粒較大的不合格顆粒,把所有火藥粒變成同樣大小的顆粒為止。
不同顆粒大小的火藥要送到插云峰上的火箭實驗單元進行實驗,找出燃燒時間最長,最能夠為火箭提供持續(xù)動力的火藥顆粒大小。
這也是一個持續(xù)實驗的過程。
實驗的第二天,做實驗的秦家村村民就告訴秦昭,濕飯粒的粘合效果沒有糯米粒好,用糯米粒能用更少的外部材料做成火藥顆粒。
秦昭聽到這個消息,當(dāng)然是從善如流。
……
秦昭忙完了黑爾火箭的事情,回到秦家村,秦有理說道:“主人,現(xiàn)在秦家村最惱人的一點就是田賦太重?!?p> “村里共有一千三百多畝田,看上去是不少。但是好多村民為了躲避田賦,把自家的田地獻給了其他鄉(xiāng)的舉人老爺。這些田地獻出去以后還是由原來的村民耕作,但是就不再向縣里交田賦了,只需要向舉人老爺交地租就可以了?!?p> “而這些投獻的田地上本來的地租,就被積壓到?jīng)]有投獻的田地上。“
“朝廷所謂的遼餉、剿餉,練餉,看上去也是輕徭薄賦,每畝只加征米六合,八合。但實際上到了地方上,縉紳帶著大批投獻土地的小民不繳田賦,新增的田賦翻倍,翻幾倍,翻幾十倍地壓在沒有投獻土地的本分農(nóng)民身上,這些本分的農(nóng)民不堪重負??!“
秦昭知道秦有理說的是明末的一個毒瘤。
縉紳不納田賦!
在明末,只要你有了秀才的功名,就可以進衙門和縣令交往。一些善于巴結(jié)縣令的,往往就拜在縣令門下,結(jié)成師徒之誼。有很多明代的秀才,其“名字“的“字“,也就是”表字“,都是考取秀才后由進士出身的縣令取的。
秀才都這樣,就更不要論舉人了。在明末,舉人無論做的是什么職業(yè),只要是舉人,就一律稱為老爺。你一旦中了舉,縣里的胥吏、衙役甚至巡檢都要巴結(jié)你,抬頭仰望你,再不會讓你繳納田賦。
而如果把自己的田地送給舉人,田地就可以再不繳納田賦。如果田地送給舉人后,舉人仍允許原先田主在原先土地上耕作,收取一些地租,這就把國家的田賦成功變成了舉人的收入。
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投獻,在明末十分流行。
所以《儒林外史》里范進一中舉,就立刻扶搖直上富裕起來了,什么都沒有干,就有四面八方的各種人物給他送田地,這就是投獻。
投獻中的小民可以免除越來越高的田賦,而投獻中的縉紳則可以得到白得的地租,可謂皆大歡喜。
各州、府、縣的縣令、知府們也是縉紳出身,保持著極為強大的階級凝聚力。在這些進士出身的官員眼里,向舉人名下地產(chǎn)征稅是有辱斯文的丑事。讓有舉人功名的縉紳接受投獻活得好一點,這有何不好?
唯一不歡喜的是朝廷的田賦,因為舉家投獻縉紳的小民越來越多,明末的朝廷幾乎到了收不上稅的程度。超過半數(shù),甚至遠多于此的土地都被投獻到縉紳和其他勢力名下,老實巴交不愿意投獻到縉紳名下的百姓越來越少,因此真正的自耕農(nóng)苦不堪言。
但總有一些想挺直脊梁生存的自耕農(nóng),他們不愿意做縉紳或者其他勢力的佃農(nóng),就不得不向官府繳納高得離譜的田賦。大明朝輕徭薄賦的國策,到了基層變成了一個笑談。
舉例來說,明神宗萬歷六年,陜西賬簿上有二千九百萬畝民田,每年需交田賦一百七十萬石,算下來每畝田每年只需上繳0.06石糧食,不可謂不輕徭薄賦。
但實際情況是縉紳和皇親逃稅,真正交稅的小百姓被田賦壓得奄奄一息。崇禎朝的實際情況是稍微加征一點剿餉,每畝加征米6合,不到一斗,自耕農(nóng)就被壓垮,陜西的很多百姓就要變成流民。
嶺南的情況和其他地方是一樣的,奸猾的小民帶著田地投獻縉紳和皇族的事情已經(jīng)成為風(fēng)尚。秦家村一千三百三十七畝水田,其中有一千零二十九畝投獻在外人名下,真正作為自耕農(nóng)交田賦的只有三百零八畝。
秦有理在秦昭面前敲打著算盤,給秦昭算出了這個觸目驚心的數(shù)字。
唯一讓秦昭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招募的那些家丁,還有在自己工廠里做事的十幾個工人,大多出自這些自耕農(nóng)家庭。
這三百零八畝土地要為秦家村一千三百三十七畝土地交田賦。
那每畝土地要交的田賦就是原來的四倍多。
秦有理敲打著算盤,在秦昭面前演算著。
“主人你看,廣東的田賦是四合每畝,遼餉一分二厘每畝,剿餉六合每畝,練餉一斗二合每畝。這一千三百三十七畝田地要交的田賦是三百石糧食。“
“但現(xiàn)在真正繳納田賦的只有三百零八畝稻田。那每畝稻田每年要交的田賦就是一石!“
聽到每畝田地要繳納一石田賦,秦昭深吸了一口氣。
雖然嶺南氣溫較高,稻田可以一年二熟。但是每畝地每年交一石糧食田賦當(dāng)真是觸目驚心,超過一半的收成全部交了稅。
秦昭說道:“那些把田地投獻給縉紳的村民呢?一年又要交多少地租?“
秦有理搖了搖頭,說道:“主人,那些刁鉆去投獻的當(dāng)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每年縉紳都會變化地租的額度。外面的田賦每漲高一點,那些縉紳就把自家的地租漲高一點。我秦家村的村民全投獻在王、劉、葉三家舉人名下。這三家人今年的地租都收到了九斗每畝?!?p> “主人你看,這多得不償失?倘若沒有人去投獻,我秦家村的田賦、地租又怎么會漲到這么苛刻的程度?“
秦昭吸了口氣。
秦家村打掉了一只虎,在這亂世活了下來,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就能活得好。
只要還有人繼續(xù)帶著田地朝縉紳投獻,自耕農(nóng)的田賦就會越來越高。而反過來,因為自耕農(nóng)的田賦提高了,投獻到縉紳名下的佃農(nóng)也得忍受越來越高的地租。
這是一個擁有內(nèi)部自動力的行為,如果沒人制止,這種行為就會像滾雪球一樣不停滾下去。
唯一能阻止這個滾雪球的東西是農(nóng)民入不敷出,爆炸了。農(nóng)民在交不起地租或者田賦時候舉旗造反,摧毀所有鄉(xiāng)村間的生產(chǎn)和秩序。
這就是為什么明末北方大亂。北方的畝產(chǎn)低,最先達到了這個爆炸的極限值。
并不是說災(zāi)荒摧毀了明末北方的生產(chǎn)。而是災(zāi)荒一下子讓明末北方的階級對立達到了崩潰點。
秦昭手一揮,說道:“明天讓負責(zé)田賦的甲長來見我!“
“另外,明天找王、劉、葉三家的舉人來,我有話要同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