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磚工

第249章 暗流涌動

    李淵是皇帝,也是一個父親,李建成雖然犯錯,但對一個父親來說,不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若果真如裴寂所說,李建成這么做是為了防備覬覦太子之位的弟弟,也算是情有可原。他心中擔憂的是這兄弟倆矛盾激化,兄弟相殘是他最不想看到的。

  至于如何處理此次事件,他心中已有數(shù)。他已是一個老人了,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數(shù)日之后,他放出李建成,仍舊遣送李建成回京師居守。

  李建成在鬼門關(guān)走了一遭,有驚無險回到長安。事后自然是重金酬謝裴寂和張尹二妃,對魏征也是越發(fā)器重。

  卻說楊文干攻陷寧州后,又驅(qū)趕吏民出城,占據(jù)百家堡??墒请S著李世民率大軍趕到寧州,楊文干部眾頓時毫無斗志。李世民在他們心中高山仰止,是一個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戰(zhàn)神,他們哪里敢與李世民戰(zhàn)斗,當即崩潰散去。而楊文干也被麾下所殺,砍下頭顱,進獻給李世民。

  李世民不費吹灰之力即平定了楊文干叛亂,他還搜捕出宇文穎,也不押送至長安,將這樣一個李淵派出的使者就地誅殺。

  平定叛亂雖然迅速,但一來一回,也用了兩個月時間,等到李世民班師回朝已是七月份。

  李淵對他慰勞了一番,既不問宇文穎被殺的事,也不提當日承諾立李世民為太子的事情。李世民見李建成安然無事穩(wěn)坐在東宮,料想李淵改變了主意,也不敢出言提醒,以免李淵猜忌他覬覦太子之位。

  第二天,李淵邀李建成和李世民相聚,責備他們兄弟不睦,但不說具體原因。兄弟倆也不辯解,對視一眼,各自心知肚明。

  過了幾日,一道詔令下來,將太子中允王珪、左衛(wèi)率韋挺、天策兵曹參軍杜淹,一并流放到巂州。顯然對于此次楊文干造反事件,李淵是對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打五十大板,算是對兩人的一個警告。

  告變的爾朱煥、橋公山則是無端端失蹤,也無人追查,鐵綱靖猜想是被李建成所殺,畢竟這兩人背叛了東宮。

  李世民對李淵在仁智宮為何改變主意進行調(diào)查,得知是裴寂和張尹二妃背后勸說的結(jié)果。他對這三人雖然痛恨,但又無法收買他們,因這三人是李建成的忠實支持者。

  鐵綱靖了解事情經(jīng)過后,勸李世民道:“殿下,圣上心太軟,若是指望他廢掉太子李建成,只怕是沒希望的,還是得我們自己主張,設(shè)法除掉太子。此次事件,明眼人都看出來,你和太子的矛盾已經(jīng)激化,以后可謂是步步兇險。玄武門之變是記載在史書上的既成史實,是不會改變的,希望殿下早做準備,莫因一時猶豫失去了良機。”

  李世民道:“我明白,心中自有打算?!?p>  至于東宮那邊,也料到此次事件是李世民在背后謀劃,也在暗中加緊準備對付李世民。最性急的是齊王李元吉,對李建成道:“大哥,何必啰嗦,派人刺殺他不就行了。刺殺不成,就下毒,總有一種辦法能置他于死地?!?p>  李建成擺手道:“此事不可急躁,若是二弟暴斃,父皇一定會追究到底,到時你我都脫不了干系,誰也撈不到好處。”

  到底是比其他兄弟年長,李建成行事頗為穩(wěn)重,有李淵之風。當年李淵晉陽舉兵起義之前,也是做了充分準備。但李元吉對此頗為不屑,他更傾向于簡單粗暴地解決問題,只不過李建成是大哥,以后自己還得倚仗他,只好暫時依從。

  楊文干事件平息后,李唐境內(nèi)回復(fù)了平靜,但是長安城內(nèi)卻是暗流涌動,朝臣們從這次事件中已看出,太子和秦王的矛盾明朗化,只怕以后兩人的明爭暗斗會此起彼伏。

  李淵這年紀,在平常人家是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光,但是現(xiàn)在卻要為兩個兒子內(nèi)斗頭疼。當初他即位稱帝,想的是太子建成在內(nèi)輔佐他治理朝政、處理國事,秦王世民在外征討擴大版圖,效果顯著。只是如今李世民功勞巨大,軍中威望極高,手下有一群能臣干將,與太子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說實話,這一局面還是他自己親手釀成的,可惜現(xiàn)在后悔已晚了。

  看似風平浪靜的長安城,李淵其實內(nèi)心頗為焦慮,尋思去哪里巡幸散散心,可那突厥在劉武周舊臣苑君璋的引領(lǐng)下侵掠不斷,半個月時間,先后入寇朔州、原州、隴州、并州等地,原州、隴州都是關(guān)中重鎮(zhèn),突厥若是再深入關(guān)中,就要殺到長安了。

  突厥的侵掠,讓李淵越發(fā)煩憂,天下剛平定,正處于息戰(zhàn)止兵的休養(yǎng)生息階段,此時不宜跟突厥發(fā)生大規(guī)模沖突,一則實力上不允許,二則人力物力上也跟不上。

  他已年老,沒有當年與突厥作戰(zhàn)的雄風,便召集幾個大臣商議,裴寂便道:“突厥貪婪,之所以毀盟棄約、反復(fù)無常,而屢屢入寇關(guān)中,無非是因為子女玉帛皆在長安,意圖劫掠。若是燒毀長安,我朝另選地方建都,胡寇見無利可圖,自然寧息,不再入侵?!?p>  太子李建成也頗為贊成,道:“突厥兵強馬壯,不宜與之硬碰硬。關(guān)中以北沒有天然屏障可以阻隔突厥,兒臣認為秦嶺山高險峻,不利于突厥騎兵發(fā)揮優(yōu)勢,遷都到秦嶺以南是一個上佳的選擇?!?p>  其他幾個大臣是紛紛附和,表示贊同。蕭瑀雖知遷都大事不可輕易下決定,但見眾人一致同意,便不敢出聲勸諫。

  李淵聽后,深以為然,派出中書侍郎宇文士及越過終南山,前往樊州、鄧州等地,尋找宜居之地,計劃遷都。

  李世民聽聞消息,急忙來到李淵寢宮勸諫道:“父皇,戎狄之患,自古有之。父皇以圣武龍興,光宅中夏,精兵百萬,所征無敵,為何因為胡寇侵擾邊境,就遽然遷都逃避,難道不怕貽四海之羞,為百世之笑乎?”

  李淵臉露不悅之色,道:“戰(zhàn)亂日久,需要休養(yǎng)生息,如今國力未復(fù),憑何抵御突厥侵擾?”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