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北宋一大家

第三十八章 到底誰的錯

北宋一大家 大仙語錄 3834 2019-11-06 13:11:11

  宋澤的物質(zhì)生活并不是與身俱來的富裕。

  沒有當上官的宋庠兄弟兩個,日子過得也是分外的落魄。雖然不至于,像范仲淹那樣一天就喝一碗粥,但也沒有歐陽修那般富足。

  年幼的宋澤親身經(jīng)歷了,伴隨著自己父親和叔翁兩人在科考路上越考越好,自家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的轉(zhuǎn)變。

  當自己阿爺順利的“連中三元”(鄉(xiāng)試、會試、殿試均第一),被授予“大理評事、同判襄州”,母親鐘氏笑得嘴都合不攏。立刻又傳來,破格升為太子中允、直史館,歷任三司戶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再遷左正言。意外的升官,卻并沒有給父親宋庠和叔叔宋祁帶來愉悅,反而引起了宋庠兩兄弟深深的憂慮。年少的宋澤并不明白。只是懵懂的跟著母親鐘氏一起開心。

  父親宋庠雖然留在了京師,但是叔翁宋祁卻被綬官為”復州軍事推官“,遠離了開封。

  雖然不久之后,寶元二年(1024年),在西北邊境戰(zhàn)事財政都吃緊的情況下,叔翁宋祁寫下了關(guān)于“三冗三費”的上疏。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他直言朝庭應(yīng)該精兵簡政,節(jié)約財政等。

  這篇關(guān)于三冗整改的提議,應(yīng)該是在趙禎(仁宗)時期最早提出的,即便在宋朝,也是第一個正式在朝堂提出的。

  仁宗趙禎,是真宗唯一的兒子,也是老來得子。而登基的時候才十二、三歲。

  所以從仁宗的第一年號--“天圣1023年—1032年”,將近十年的時間,都是皇太后劉娥,垂簾聽政的年代。

  而劉娥這個人,當年對于朋黨是很嚴厲的控制,雖然也沒控制得很好。

  歷史上就記載,王銍(南宋)《默記》:章獻太后智聰過人。其垂簾之時,一日,泣語大臣曰:“國家多難如此,向非宰執(zhí)同心協(xié)力,何以至此。今山陵了畢,皇親外戚各以遷轉(zhuǎn)推恩,惟宰執(zhí)臣寮親戚無有恩澤。卿等可盡具子孫內(nèi)外親族姓名來,當例外一一盡數(shù)推恩?!痹讏?zhí)不悟,于是盡具三族親戚姓名以聞奏。明肅得之,遂各畫成圖,粘之寢殿壁間。每有進擬,必先觀圖上,非兩府親戚姓名中所有者方除之。

  所以,就算宋庠宋祁兩兄弟是靠真才實學考上進士當上官,在當時的朝堂環(huán)境,也是被皇家所忌諱的。

  簡單來說,就是有宋庠在開封當這個京官,他親弟弟宋祁就永遠的不到重用。盡管才學和能力上,宋祁都比宋庠腰高明不少。

  因為作為后宅婦女的劉娥完全不明白“能者上”的管理學道理,她只能接受“長者為尊”的倫理思想。就好像1024年的按年紀長幼來分配狀元一樣!

  我們縱觀歷史就知道,劉太后的家庭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都不高。她比較擅長的是內(nèi)宅和后宮那套耍心眼的套路,所以,她也能提出簡單的預(yù)防朋黨的方案,就是“一家人不要同時占高位”。然而,對于呂夷簡后期“門生”、“座主”類朋黨的成功,卻并沒有預(yù)防或者對策。

  所以,能考上狀元的宋家兩兄弟,即便一開始是不了解朝堂的風氣,混了幾年之后,他們也完全能明白整體高層的尿性。

  宋澤作為宋庠的兒子,年幼的時候,并不懂“一榮俱榮”是針對一家就只出“一榮”的道理。單純的認為,只要讀書好,就能當大官,能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能體現(xiàn)自己的能力,能在朝堂呼風喚雨。

  直到多年后,他學得小成,準備去考試。

  父親宋庠卻以各種理由拖延,直到叔翁宋祁有一日在書房于他點明事情原委。

  真相宛如晴天霹靂!

  ○| ̄|_

  這是妥妥的現(xiàn)實,逼著一名有志青年走向紈绔子弟的道路!

  從此之后,宋澤經(jīng)歷了迷茫,困惑,放縱……

  就算父親宋庠被貶官,作為兒子的宋澤甚至感覺到了一絲希望。

  這一絲希望,激勵著宋澤前往上河村想找自己的好友范純祐傾訴。也讓他一路都在心里模擬自己跟范純祐分析“一榮俱榮”的理解之后,范純祐會表現(xiàn)出來的不信、反叛、和迷茫。然后,他又能在學識和經(jīng)歷中,狠狠的鄙視對方一番。

  然而,現(xiàn)實卻并沒有發(fā)生上訴腦補的劇情。

  經(jīng)歷爬山涉水、路匪欺詐等事,再見范純祐等人之時,所有人都忙得一逼,完全沒人來聽宋澤講訴心路歷程,也沒有人跟他分析人生閱歷。

  宋澤的內(nèi)心十分無奈!

  為什么你們不按劇本出演?

  為什么你們要在意這種縣城土地主?

  朝堂和自己的未來,不是更應(yīng)該關(guān)注嗎?

  被忽視的宋澤就這么一日復一日的在上河村游蕩。直到今日……

  吃完早飯的宋澤,看見范高沁最小的妹妹提著一個小布包,里面裝得鼓鼓囊囊的,縮頭縮腦東張西望的沿著上河村邊緣走著。

  宋澤憑著多年偷摸溜出家門玩的經(jīng)驗判斷,這小娘子肯定是要離家出走!

  作為無聊分子,加上看熱鬧不嫌事大。

  宋澤并沒有制止,也沒有提醒任何人,而是帶著自己的書童,偷偷摸摸的跟著。

  走著走著,就發(fā)覺不對。

  原以為是往村外或者山里走,結(jié)果卻是走到上河村靠山邊的一家人家。

  難道是小小年紀,私會情郎?

  ヽ(?ω?`)ノ=з=з快跑快跑!竄天猴上天了!

  十歲的范玉荷要知道宋澤的心里話,估計能一巴掌呼死他!

  專業(yè)看熱鬧,非專業(yè)隱藏探查情報人士,宋澤,沒一會就被那家的小娃娃們給抓了個現(xiàn)行。

  被一幫身上就掛了塊破布條的小孩子圍著,宋澤也很煩躁。

  逃又逃不掉!孩子太多

  打又打不得!小屁孩都很瘦弱,感覺推一把都能要命。

  三方就這么在院門外吵鬧糾纏著,直到屋里的病號發(fā)聲,把小孩子們的父母從地里找了出來。

  在被救助的人家的堅持下,一行人又痛哭流涕的向范家老宅走來。

  好在這家人住的比較偏,一路上的動靜也就引來了幾個閑在家里的老人家的觀望。并沒有發(fā)展成那天馬車事件的壯觀景象。

  饒是這樣,待到范老太太出現(xiàn),那大堂也聚集了幾家人。

  一是,這家被救助的人家—林二柱。

  二是,林二柱他爹和他大哥家。

  三是,上河村村長

  四是,萬能黃老漢。

  自家小姑娘有善心,送點白面饅頭之類,范老太太真不當一回事。

  反倒是,村長和林二柱他爹的臉色有點奇怪。

  范老太太懷揣著疑問,非常形式的接受了林二柱家的感激,又例行公事的讓女使給他們再帶了點雜糧,便安排他們回去。

  留下的黃老漢,這才把林二柱一家的情況緩緩道來。

  林二柱呢,小的時候不小心腦子摔到了石頭上。所以人變得有些呆,不聰明,理解事情和生活能力比較差。雖然家里一直對他有所照顧,但是長大后也很難娶一個好媳婦照顧他。

  雖然林二柱力氣大,人也聽話,但是洗個衣服能把衣服洗破,做飯燒火能把廚房給燒了。用黃老漢的話說,得有個人看著,要不然事情總能辦成壞事。

  最后,林二柱他爹只能給他在山里找了個相熟的流民家的閨女。

  山里的閨女,也不嫌棄林二柱,又能吃苦,一家子的小日子,過得也是有模有樣。

  剛開始,林二柱一家子跟著阿爺和大哥住,互相體諒著,村里人感覺不錯,林二柱后半輩子算是安定了。

  但是,山里人的一些個衛(wèi)生習慣,生活習慣和觀念,跟村里人差別還是很大。

  日子久了,林二柱的大嫂和弟媳婦就扛不住了。老二家媳婦雖然不偷懶,但不講衛(wèi)生吶,眼里也沒活。主動收拾屋子什么的,根本沒這個意識,吃的用的工具也是干活地在哪里,東西就擺到那里,根本不會收拾回原來的地方。吃的東西也是緊著自己吃,再多就緊著林二柱,她自己生娃都不怎么照顧。更別提侄子侄女了!

  最后不得已,林老爹只能把老二林二柱一家給分了出去。

  林老爹媳婦還在的時候,經(jīng)常還去老二家指點指點老二媳婦干活,老二家歸置得還有模有樣。林二柱家的大閨女林大娘,和大兒子林順就是林老太一手教出來的。

  這家過的像模像樣,山里閨女還能生,十幾年愣是生了五個兒子,三個閨女。

  老太太眼都不敢眨的,帶著兩個孫子輩的照看著,八個兒女都沒夭折,也算是村里一大奇跡。同時,另外幾個兒媳婦對此很多怨言,覺得老太太偏心,也越發(fā)不待見老二家。

  直到老太太年歲大了,功德圓滿歸天了。老二家這管家權(quán)掉到老二媳婦手里,又變得日子難過起來。

  用黃老漢的話說,就是林老二媳婦不會算計著過日子。有糧就敞開肚皮吃,沒糧就餓著。

  ???(??????)????????

  范老太太聽得也是一頭汗。

  這哪里是不會過日子。

  這是缺心眼吧!

  作為一個母親,她的生活習慣和教養(yǎng),會直接影響到家里每一個小孩未來的習性,那家小孩子的將來也是蠻無語的。

  范老太太心里想著用這件事情,正好來鍛煉鍛煉家里的這堆閑孩子們的思維能力。

  于是,古代版頭腦風暴開始了。

  十歲的范玉荷,心思簡單。

  范玉荷覺得林大娘那么能干,家里還吃不飽飯,肯定是因為她大弟林順病了,家里值錢的都拿去看病了。自己省幾頓口糧,或者少買幾件首飾,就能幫到小伙伴,她肯定沒覺得有什么問題。

  至于會不會變成“小恩養(yǎng)貴人,大恩養(yǎng)仇人”,范玉荷根本沒想過那么深遠。

  對于宋澤來說呢,他覺得家庭教育跟家庭環(huán)境,就是直接影響到了一個小孩的一個成長教育。真的幫助他們,就應(yīng)該是去教導他的這些知識,而不是用物質(zhì)上面去做一些幫助救他的。宋澤的個人經(jīng)歷教導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辈蛔x書,家庭狀況永遠都只能是這么貧窮,沒有一個上進的一個渠道。

  對此,范安立刻提出自己的觀點。

  這家人現(xiàn)在吃飯都吃不上,肯定首選是找一個讓他們家能夠自力更生吃得上飯的活計,再考慮日后。學習知識或者是做一些工匠的那個技術(shù)活,這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范安基本在“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這個觀念上,發(fā)表看法和提議。

  包縊給的意見呢。很符合宋朝人的思維,他覺得林二柱家,應(yīng)該是把林大娘賣給范家做幾年仆役,然后他們家銀子,再給林大郎去看病,讀書。而不是靠別人去捐助或救濟。

  他關(guān)注點在于,“救急不救貧幫困不幫懶”。

  最后,李章很接地氣的表示,要先調(diào)查下林二柱家的人能干些啥活,才能幫到他們家。

  范老太太很滿意。

  每個項目實施之前,都是需要做市場調(diào)研的。不做市場調(diào)研就拍腦袋做事,那就是耍流氓!

  于是,范老太太,他們各自說意見和建議,給他們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改造計劃”。

  讓他們先去了解為什么這家人會把日子過成這樣,然后,去問這兩夫妻對于子女的未來是一個什么樣的夢想。接著,再根據(jù)上河村和范家的實際情況,探討一個可實施方案。

  其中,范安還要把他們在方案中預(yù)計支出的費用和時間,列清楚。

  旁聽范老太太教導孩子的董氏,對于整體布置和安排連連感嘆贊嘆不己。

大仙語錄

大仙總算有空開始清理內(nèi)存了。   小說和現(xiàn)實總是脫節(jié),要找到節(jié)奏真難。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