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
這座當年燕王朱棣建造的皇宮,金碧輝煌,華麗甲于天下,是世界上最為豪華壯觀的帝王宮殿。
但到了崇禎朝代,以豪華恢弘著稱的紫禁城,也象街面上一樣冷落而壓抑。
似乎從它建成以來,還從來也沒有這樣沉悶過,9999間宮殿里沒有一絲以前常聞的絲竹音樂聲,更不見昔日的張燈結彩。
就連走過一棟棟雕梁畫棟回廊亭閣的太監(jiān)或宮女們,都是腳步匆匆。
為什么會這樣?
原因只有一個——崇禎皇帝心情不好。
此刻,這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帝王,正倒背著手,在乾清宮里慢慢踱著步子。
他長著一副蒼白的瘦長臉,面色陰郁。給身旁的人最大的感受是——皇帝似乎從來沒笑過。
這也難怪,崇禎自從接了哥哥的皇位,登基稱帝以來,就沒趕上過好年頭,天災人禍,戰(zhàn)爭連綿……尤其是近幾年以來,不但各地饑民流寇造反蜂起,攻城掠地,更為嚴重的是:山海關外的清朝滿族兵馬屢次犯境,甚至攻到北京城附近,搞得京城一日三驚。
說起來,崇禎絕不是個“無道昏君”。
他腦子機敏,勤勉努力,在歷代皇帝里算是個非常“敬業(yè)”的人,發(fā)誓要做個“中興之主”,“有道明君”,他對國事從來不肯推諉延誤,經常批閱奏折到深夜,殫精竭慮,不辭辛勞。
可是——命運有時候就會跟人開玩笑。
就是這么一位勤奮的君主,就是沒好命。
國家形勢每況愈下,經濟一團糟,軍事屢受挫……每件呈報上來的奏章都讓人憂慮。
你想,他還能會笑嗎?
高大宏偉的乾清宮里,一片寂靜,只有崇禎皇帝輕輕的腳步聲還算給富麗堂皇的宮殿帶來一絲絲活氣,在廊柱旁邊侍候著的幾個太監(jiān)宮女,連大氣都不敢出。
崇禎皇帝心情又不好。
(這種壞心情似乎已經持續(xù)好幾年了。)
蒼白的臉,拉了有一尺長。
想想……不怪崇禎啊,好不容易派朝廷“干將”洪承疇,督率兵馬三十萬,去圍剿河南滎陽的反賊,滿指望一舉消除匪患,卻沒成想丟了河陰,損兵折將,官軍兵馬被義軍打得稀里嘩啦,大敗虧輸。
換了你,心情能好嗎?
那是河南啊。
中原自古就是國家腹地,千里沃野,戰(zhàn)略中樞,中原一失,國體震蕩。
“逐鹿中原”說是這個意思。中原沒了,天下還叫天下嗎?
高迎祥、張獻忠那些反賊,從此一發(fā)得了勢,逼潼關,亂京畿,為所欲為,大明天下只怕從現(xiàn)在起已經用“岌岌可?!眮硇稳萘?。
崇禎大怒。
恨不得一把將洪承疇的腦袋揪下來。
但是思前想后,他又不能懲治洪承疇。因為朝廷近幾年連年用兵,弄得國庫空虛,人才凋零,滿朝文武多半是論資排輩的酒囊飯袋,數(shù)來數(shù)去也沒幾個會用兵的干將,洪承疇已經算是朝里最能干的人才了。
撤了他,手里還剩幾個猴子可牽?
想了半天,崇禎決定把陳奇瑜給免了。
這個陳奇瑜,早就該撤了,當初若不是他在車廂峽腦子發(fā)昏,豬油蒙心,中了高迎祥詐降的圈套,何至于釀成現(xiàn)在的危局?
罪魁禍首就是他!
崇禎氣不打一處來,既然不能處分洪承疇,那么拿著陳奇瑜撒撒氣,是理所應當?shù)摹?p> 撤職,查辦。
敕令下去,秉筆太監(jiān)很快就會把圣旨擬出來,陳奇瑜頭上的烏紗帽就算摘掉了。
可接下來怎么辦呢……
崇禎皇帝愁啊……內憂外患,江山不穩(wěn),讓這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根本就沒享受過青年人的歡樂,只能把一張蒼白的長臉拉得更長半寸。
……
左都御史劉宗周來了。
這劉宗周在明朝是個了不起的飽學宿儒,學術屆的大腕兒,但是……目前對于崇禎皇帝來說,卻沒什么用。
你儒學典籍講得再好,能對付得了高迎祥的反賊么?
能打退滿清騎兵么?
學問——有的時候還不如一把殺豬刀有用。
崇禎有些有煩意亂,本欲不想見他,但是轉念一想:劉宗周是當代大儒,若非要事,也不會單獨求見圣駕,便傳下旨意,傳他進見。
劉宗周進入乾清宮,跪倒叩頭。
崇禎從檀香書案上拿起一杯天青色宣窖暗龍杯,啜了一口,一股清香直沁心脾,再輕輕把茶杯放在書案上,沒有作聲。
他不是故意拿架子,皇帝是天下之主,所有人在他面前都是奴才,這樣做是素常習慣了的。
劉宗周施禮已畢,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說道:“陛下,臣冒昧進見,是想進獻破賊良策?!?p> “哦?”
崇禎精神一振。
破賊良策……這正是他眼下最需要的,難道這個弱不禁風的學究書呆子,會有什么打仗的好主意?
劉宗周說:“陛下,臣近日與方術之士研討,夜觀天象,察賊黨高迎祥之流,原是應了地煞之兆,為天魔下屆,擾亂眾生,據(jù)臣看來,今年是犯了‘十三煞’之禍。”
“十三煞?”
“是的,”劉宗周臉上露出一絲得意之色,“陛下,微臣反復查勘,十三煞夜沖太白,甚是厲害,上應天象,此為‘劫奪’之數(shù),若想破掉此劫持,必須首先掘掉賊脈,方可平定賊患。”
掘賊脈,這在風水學上是有講究的,你得獨具“慧眼”,察準“脈位”,然后把它挖了,這樣,就能斷了別人的“脈根”,讓他失掉神佛庇佑,從而走向消亡。
按照現(xiàn)代觀念,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劉宗周作一個德高望重的當世大儒,一本正經地跑來見皇帝,就是為了胡說八道?
當然不是。
這種迷信思想在古代是根深蒂固的,沒有一個人肯懷疑,甚至也不敢懷疑。這是很嚴肅的事情。
你想啊,皇帝——真龍?zhí)熳?,本身就是建立在迷信思想上的,這是古代封建體系的基礎,你敢說它是假的?
劉宗周向皇帝進獻“掘賊脈”的策略,是鄭重其事的。
崇禎皇帝“龍顏大悅”。
“很好,”
崇禎滿意地點點頭,“卿所言極是。”
聽見皇帝夸獎,劉宗周自然心花怒放,感謝涕零,“陛下,微臣這就親自督率人馬,悉心勘測,一定掘了賊人的脈氣,保我大明江山永固?!?p> “甚好,這件事,你悄悄去干,不要讓別人知道。”
“微臣明白。”
……
劉宗周走了以后,太監(jiān)曹化淳來了。
象曹化淳這樣的太監(jiān),算是崇禎皇帝的身邊奴才,用不著象對劉宗周那樣在乾清宮里“接見”,就直接在宮外的漢白玉欄桿旁見了。
曹化淳跪倒在臺階下。
畢恭畢敬的奴才相。
“奴才叩見陛下?!?p> 崇禎倒背著手,輕聲問道:“你有什么消息嗎?”
曹化淳跪著回答:“回陛下,奴才正派人偵察賊情,他們似乎有南下跡象,暫時不會威脅京畿。另外,盧象升大人要進京面圣,他似乎有對賊兵進剿的良策?!?p> “盧象升……”
崇禎背著手沉吟了一下。
盧象升這個人,立過很多戰(zhàn)功,剛勇堅毅,被世人稱為“虎將”,但他不象洪承疇那么會做人,會說話,性子執(zhí)拗而倔強。
一根筋。
這種性子常常惹人討嫌。
他這回來,會帶來什么“良策”呢?
崇禎心里沉浮不定,一會喜,一會又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