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解頤等他們都睡了,才出去到廚房洗了洗臉和手腳,把大衣脫下來疊好用原來的破布包起來,然后借著手機的光亮用包里的化妝品給自己化了老人妝,把包還反過來背在背上,再穿上棉袍弓著身回到房里,側(cè)躺在地鋪上枕著破布包袱睡。
他們就這樣趕了幾天的路,這些天解頤也算和他們混熟了,時常在找到地方住別人都忙的時候幫著看看小孩子,她愿意跟小孩說話,好從孩子們的嘴里了解更多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事,而且這幾天她收獲確實不小。
解頤了解到,這個叫齋靈大陸的地方氣溫一直都很低,每年只有五、六月份這兩個月氣溫會回升一點,算是齋靈大陸短暫的春天。也因為這種氣候,陸地基本上不產(chǎn)什么作物,他們主要出糧的地方,是海。
這邊的海里長著一種叫海麥的東西,是齋靈大陸上最常見的糧食,海麥長在深海區(qū)中,每年成熟一次,就在氣溫回升的時候,成熟的海麥顆粒會自然脫落浮到海面上,這時候,會有專門的海農(nóng)去用特質(zhì)工具網(wǎng)把它們都撈上來。
海麥生長也是需要管理的,海水質(zhì)量和海中魚蝦多少都會影響海麥的成熟和產(chǎn)量,海水質(zhì)量若不好,海麥就會生長緩慢或者根本不長,在每年氣溫回升的時候若是不成熟脫落,那這一年的海麥就算浪費了,水中魚蝦游動時帶來的新鮮海水還有它們的糞便可以讓海麥長得更好,可是魚蝦一多也會影響海麥生長,更有些品種的魚是專吃海麥的,因此海農(nóng)們需要很小心的侍弄那片海才能保證收成。
之前幾個國家打仗,導(dǎo)致疏于管理海域,因此最后就算打勝了的國家最后也全國陷入糧荒,產(chǎn)糧的海一旦荒了是極難再治理好的,不像陸地上的田地能直接接觸對癥下藥,畢竟還隔著那么深的海水。于是最后那些糧荒的國家還是被其他強國趁機打敗。也有因為自然災(zāi)害突然之間海水干涸的。
之前他們在路上經(jīng)過的那些沒有人的村鎮(zhèn)和城市,就是因為沒有糧所以大家都逃難去了。
而馮叔之前提的靖國,是齋靈大陸上目前海域最多的國家,而且產(chǎn)糧穩(wěn)定,是齋靈大陸上物質(zhì)最富饒的國家,這樣一個地方,在這種亂世加天災(zāi)的時期,自然就是大多數(shù)老百姓最向往的地方。馮叔的馮家班是靠賣藝為生的江湖小團體,之前他們待過的兩個國家不是滅國就是已經(jīng)已經(jīng)沒有產(chǎn)量的海了,于是現(xiàn)在也一樣要去靖國求生路。
趕了五天的路,終于在第六天的中午馮家班來到了一個有人煙的小鎮(zhèn)。馮叔挑定了一個地方,用白石灰畫上一個圈,就開始撂地賣藝。幾個漢子先是一陣舞刀弄棍展示拳腳功夫,那個少年和馮叔敲著鑼鼓招攬客人,翠兒在馬上化妝換衣服,馮嬸在一旁幫她。
解頤正領(lǐng)著馮嬸的兩個孩子去買燒餅,這兩天她暗自記下這里的錢幣面額和價值,覺得最小的應(yīng)該是魚幣,這里有一種魚形的金屬錢幣,分大小,兩個小魚幣可以買一個燒餅,一個大魚幣可以買五個燒餅,魚眼睛是孔,一般拿繩子串上花,這是解頤最近最常見的錢。她也看見街上有人拿貝殼型的銀塊交易,叫銀貝,也分大小。她曾問過馮叔那個叫小瓜的兒子,小瓜說他只知道最小的銀貝可以換100個大魚幣,他們的一匹瘦馬是用六個小銀貝和幾十個大魚幣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