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不能讓我失望??!”帶著些許緊張,許澤軒一把推開了虛掩著的木門,走了進去。
“嗯,溫度控制的不錯!”剛進門,他就感覺全身一暖。
這屋子四周立著火墻,全天候不間斷的供暖,為的就是提高溫度,給蔬菜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我把這里交給了種地經驗最豐富的李老漢,也不知他打理的如何?”隨手關上了大門,許澤軒拿起靠在門邊的竹竿,如同挑開簾子一般,挑開帶著油的布帛,走了進去。
布帛的透光性雖然不差,可終究沒有塑料和玻璃來的好,他剛進入用竹竿和布帛搭建的溫室大棚,便感覺視線一暗。
若非此處的空間不大,一時半會他還真的找不到李老漢。
“嘩啦啦~”許澤軒進入溫室大棚的時候,李老漢正在往水坑里倒水。
冬天的井水、河水,即便沒有結冰,也是不能用來澆水的。
因為灌溉用水的溫度,對作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著重大的影響。
冬天的時候,河水、井水的溫度相當的低,如果直接使用,會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影響作物根系對土壤水分和礦物營養(yǎng)元素吸收利用,以至影響作物莖葉、枝節(jié)的正常生長。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講,就是直接用井水、河水澆菜,會讓菜凍死、或者凍傷。
農夫們,或許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祖祖輩輩傳下的經驗,卻足以讓他們規(guī)避犯這樣的錯誤。
在種地的時候,農夫們都會專門修建一個曬水池,為的就是不讓水溫過低,引起凍傷。
李老漢現(xiàn)在朝坑里倒水,也是抱著同樣的目的,只有把水溫控制在一個合適的溫度,才能種植出好的莊稼來。
“嘩啦啦~”李老漢干活干的很認真,以至于都沒發(fā)現(xiàn)溫室大棚內,多了一個人。
直到許澤軒走到他的面前,他這才匆匆放下手中的水桶,躬身道:“見過小郎君!”
“李伯您忙您的,我就是來看看,這里面的菜長的怎么樣,你不必理會我?!痹S澤軒擺了擺手,示意李老漢自便。
“菜交給老漢我照顧,還能長的差了?”李老漢平時是個脾氣比較溫和的老人,跟他開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也不會介意。
然而事情一旦涉及農事,他就變得格外較真。
這不,許澤軒都沒說什么,老頭子就有些傲嬌起來。
“嘿,老伯你這話說的,您以前在冬天種過菜?”許澤軒看著李老漢,有些好笑的說道。
“這個~嘿嘿……”李老漢聞言,尷尬一笑。
經許澤軒這么一問,他才意識到自己也是第一次在冬天種菜。
平時地種的再好,可你從來沒在冬天種出過菜,主人家問一問,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眼見李老漢尷尬的直撓頭,許澤軒也不好意思繼續(xù)笑人家,立刻轉移話題道:“李伯,我沒侍弄過莊稼,你快跟我說說,你都種了哪些菜?”
李老漢答道:“回小郎君的話,無非是菠薐菜、黃瓜、菘菜這幾樣比較容易存活的?!?p> 所謂菠薐菜就是菠菜。
黃瓜剛開始進入中國的時候,還叫胡瓜,不過后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不喜歡別人稱他為胡人,于是下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xiàn)“胡”字,違者問斬。
自此之后,這胡瓜也就改叫了黃瓜。
至于最后一樣菘菜,其實就是小白菜。
這幾樣農作物,都是比較耐寒的。
隨著溫室大棚技術的發(fā)展,到了明清時代,這些農作物不單達官貴人吃得起,普通老百姓如果有點閑錢,也能在冬天里嘗個鮮。
李老漢不愧是經驗豐富的老農,一出手就選擇了最容易存活的這幾樣菜蔬。
“我看這幾樣菜都長的不錯,不知何時可以采摘?”許澤軒繼續(xù)問道。
他花了那么多錢,又是造火墻,又是買布帛,又是煉油,目的就是為了能在冬天吃到蔬菜,現(xiàn)在人都到了溫室大棚內,種菜的老農又在面前,自然不可能不問。
“今年這些菜種的晚了些,照目前的漲勢,至少還要半個月才能成熟。”李老漢想了想,隨即回答道。
“半個月……時間有些長??!”許澤軒頗為無奈的說道。
本來,初冬時節(jié),蔬菜并沒有那么匱乏。
然而今年一場霜災,不僅讓糧食欠收,許多菜蔬也被凍死凍傷。
原本只要保存得當,剛剛入冬的時候,蔬菜并不算特別稀缺。
但今年不同,就連翼國公府,都不是每天都有蔬菜吃。
“唉,看來只能弄點豆芽,先湊合著吃了?!睕]有蔬菜的日子實在難熬,整天吃腌菜又不健康,許澤軒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先弄點豆芽出來。
中國古代有一門傳統(tǒng)工藝,可以讓普通百姓,在冬天盡可能的吃到蔬菜。
這種工藝,名為黃化蔬菜技術。
黃化蔬菜,即利用植物生長中的“黃化現(xiàn)象”原理,令一些蔬菜避開光合作用,變成發(fā)黃的“黃化蔬菜”,以方便四季供應。
比起古代貧民不能辦的溫室大棚蔬菜來,黃化蔬菜的成本低廉、制作方法也極為簡單,更為適合推廣。
早在三國時期,第一種黃化蔬菜——黃豆芽就已經出現(xiàn)。
那時候黃豆芽還不叫黃豆芽,而叫“黃卷”。
黃卷的命運和許多東西一樣,剛開始并沒有被用在“正途”上,而是被用來充當藥材,一直到北宋時期,黃豆芽才落戶尋常人家,成為百姓口中的家常菜。
除了黃豆芽之外,同為黃化蔬菜的還有由韭菜衍變而來的韭黃,由菘菜衍變而來小白頭等。
只是,韭黃和小白頭,雖然在口感方面,要比黃豆芽好上很多,不過栽培所花的時間卻相對漫長。
眼下,許澤軒用來應急的話,還是以黃豆芽為佳。
因為用豆子發(fā)豆芽,所需時間很短,整個過程最多只要四五天即可。
“趕緊找黃豆、綠豆去!”想到就做,許澤軒是個行動派。
前些日子住在翼國公府,他已經有兩天沒有吃到新鮮蔬菜,現(xiàn)在哪里還忍得住。
匆匆查驗了一遍溫室大棚后,便又馬不停蹄的忙著發(fā)豆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