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沿海剛剛開放的小城H市,福利院坐落在稍微偏離市區(qū)的一個寬敞院落。這里有政府安置的十多位孤寡老人,還有十幾個種種原因被遺棄的孤兒。
福利院院長被孩子們親切喊為“常媽媽”。
在常媽媽來上任之前,福利院的孤兒統(tǒng)一姓“國”,意即他們是國家政府撫養(yǎng)大的孩子。
常媽媽來到之后,細心地翻閱孤兒檔案,想方設(shè)法與成年后離開福利院的孩子聯(lián)系上,追蹤他們的成長痕跡。
那時她聽說:從福利院出去的孩子,上學(xué)和走上社會后,報上姓名“國××”,別人就知道是福利院長大的孩子,孩子們因此往往有自卑感。
于是,她為孩子們申請:以后所有福利院收養(yǎng)的孩子,全部跟她姓“常”。
那時,福利院只有兩位生活阿姨,一位廚師,一位會計,還有門衛(wèi)兼清潔工黃爺爺。黃爺爺原本是政府收養(yǎng)的孤寡老人。他來到福利院后,生活無憂無慮,非常感恩政。老人身體好,閑不住,主動要求為福利院看門,還打掃院里院外衛(wèi)生,孩子們也喜歡他。
福利院人手總是不夠,常媽媽除了總理院內(nèi)事務(wù)以外,還負責買菜,有空就去幫廚,經(jīng)常協(xié)助生活阿姨喂飽了最后一個孩子,自己才吃飯;晚上老人和孩子們都上床休息了,她打著手電筒,在院里巡視一圈后,才上床休息。
除了黃爺爺,其他員工,都不住在福利院。只有院長常媽媽一個人,一直單身,和老人孩子們一樣,住在院內(nèi)職工宿舍。
常媽媽整天穿著白大褂,身影纖瘦,頭發(fā)短短,十指溫軟,說話聲音很輕很輕。
尋常日子,她陪伴在老人和孩子們身邊,好像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只是讓他們感到安心而已。每逢節(jié)日,比如老人和孩子盼望的中秋節(jié)來臨,她就成為老人和孩子們快樂的中心。
明月當空,星光閃爍,常媽媽和孩子們在廚房前空地上,布置賞月的桌椅,擺放好茶杯、月餅、糖果、瓜子、花生和各種美味水果。
老人和孩子們都不知道:這些平時很難吃到的東西,大部分是常媽媽用自己工資買來的。
老人們歡喜入座,孩子們推著拉著請來門衛(wèi)黃爺爺,一起賞月玩耍。
孩子們圍繞常媽媽身邊,快樂地分享著各種美味,嘰嘰喳喳。
美好的中秋之夜,即使是孤寡老人,即使是被遺棄的孤兒,即使生活在福利院,快樂和幸福,因為有了常媽媽,也沒有任何缺席。
長大了,離開了,孤兒們才知道:在常媽媽身邊的這一切,是他們成長中難忘的好時光。
就這樣常媽媽日復(fù)一日地陪伴著孤兒們的人生,盡自己最大的所能,讓孩子們沒有孤兒的悲苦和遺憾。
望著中秋明月,常媽媽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述嫦娥和后羿、牛郎和織女的故事,孩子們靜靜地聽著,感覺那星月浩瀚的天空,無限神奇。
一個大點的孩子忽然問道:“常媽媽,你為什么不結(jié)婚?”
是啊,所有人都想直到答案。
夜色中的常媽媽愣怔了很久……
一個兩歲的寶貝擠到常媽媽方身邊,胖胖小手使勁往她嘴里塞月餅。
?;鄢寢屝α耍骸斑怼贸裕贸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