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從1979開始做文藝

第92章 守墓人

從1979開始做文藝 書雪追風 3277 2019-12-04 03:24:18

  秦省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歷史上曾經有十四個政權陸續(xù)在此建都。

  在近現代時期,秦省在華國的地位也是十分重要,這里是革命圣地,是偉人等老一輩革命家戰(zhàn)斗生活過的地方。

  商絡在陜南,這里無論是氣候條件,還是當地人的語言生活習慣等方面都和陜北有著很大的不同。

  按照華國南北劃分習慣,陜北屬于北方氣候,干旱少雨,而陜南則是屬于南方氣候,較為濕潤。另外陜南的語言更接近川鄂地區(qū),飲食上也是以大米為主,和以面食為主的陜北有很大的不同,一個省的南北就有如此大的區(qū)別,足見華國之地大物博。

  商絡市因境內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張偉和戰(zhàn)史編委會的同志到達這里的時候已經是六月中旬了。他們一行一共三人,除了張偉之外,還有文化科的馮干事和年后才從連隊里面調上來的攝影干事趙衛(wèi)國。

  張偉他們沒有去當地的軍分區(qū),而是拿著介紹信直接找到了山洋縣的人武部,當年那場大戰(zhàn)就發(fā)生在山洋縣東南七十余公里的漫川關鎮(zhèn)。

  山洋縣人武部是正團級單位,主要負責當地的征兵和民兵、預備役的管理工作,他們還是第一次碰到這種過來采訪的同志,因此還挺重視,特地給張偉他們派了一輛車,并且讓熟悉當地環(huán)境的一名司機來協助他們。

  張偉三人在招待所住了一晚之后,就在這名司機的帶領下驅車來到了漫川關鎮(zhèn),漫川關戰(zhàn)斗遺址就在當地的云嶺村一帶。

  那場戰(zhàn)斗發(fā)生在1932年,距離現在已經將近半個世紀了,親眼目睹過或者經歷過那場戰(zhàn)斗的村民至少已經都是六七十歲的高齡了。

  張偉他們在鎮(zhèn)子里面住下,白天就到戰(zhàn)場附近的村子里面去采訪,晚上回到鎮(zhèn)上整理材料。幾天的時間內他們一共采訪了四五十位當年目睹過那場戰(zhàn)斗的村民,獲得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張偉他們還專門去戰(zhàn)斗的關鍵所在張家莊埡口實地考察了一番。

  張家莊是一個簸箕形的高山盆地,埡口是這里通向西南的一個小豁口,左右兩側是對峙的高山,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據當地村民介紹,當時的戰(zhàn)斗不是以槍聲打響的,而是直接以手榴彈、刺刀開始。

  張偉讓趙衛(wèi)國拍攝了很多照片,此地到現在還能依稀辨認出一些殘存的工事,這些都是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構筑的防線。

  隨著采訪的進行,那場發(fā)生在五十年前的戰(zhàn)斗過程中的很多細節(jié)也漸漸的清晰起來。

  1932年冬天,紅四方面軍兩萬余人在戰(zhàn)略轉移途中被敵人五個師四萬余人包圍在了漫川關以東的云嶺,碾子坪,康家坪,板廟,萬福之間的峽谷之中。徐總指揮率軍向敵人薄弱的北部突圍,經過三天兩夜的激戰(zhàn),全軍從張家莊埡口勝利突圍,在這場關系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漫川關戰(zhàn)斗中,共計有一名韓姓團長在內的近千名指戰(zhàn)員壯烈犧牲。

  在張偉他們快要結束采訪,返回山洋縣城的時候,一個受訪者告訴他們如果想要了解當年的事情,一定要去采訪一位當年幫助過紅軍的王姓老人,這位老人這些年一直住在深山里為當年的紅軍烈士守墓。

  聽到這個消息,張偉決定再停留一天,請這位受訪者帶他們去山里面采訪王姓老人。

  受訪者告訴他們老人住的很遠,于是張偉他們第二天早早就出發(fā)了,張偉頭一天還特意去當地的供銷社給老人買了一些禮物。

  在路上,張偉他們得知王姓老人所住的地方在解放前也是一個村子,有幾戶以打獵為生的獵戶住在那里,兼且種一些地。但是解放之后,山里面道路不通,生活困難,當地政府又給獵戶們在山下分了地,于是他們就紛紛下山居住,現在還留在這個村子里面的就只有王姓老人一家。

  山路難行,張偉他們走走停停,一直快到中午才看到這個位于深山里面的村落。

  村子坐落在兩座小山之間一塊狹小的空地之中,一條小溪從村旁流過,在小溪的對面開墾著幾畝田地,正有一老一中兩人在田間勞動。村子里面分布著幾座高矮不一的老舊木屋,有幾間屋子上面已經有木板脫落,顯然是很久沒有人住了,只有一家的煙囪里面冒出炊煙。

  在后世這樣的地方簡直就是世外桃源了,有山有水有樹林。

  在田間勞作的兩人遠遠地就看到了張偉幾人,也停下手中的活計迎了過來。帶著張偉他們過來的那個中年人遠遠地就喊道:“王大爺,我?guī)藖砜茨懔?,這幾位是部隊上面來的同志,他們要過來采訪你?!?p>  張偉他們快走幾步,到了近前之后,張偉連忙上前就要握住老人那滿是老繭的雙手。

  老人不好意思的在褲子上面蹭了蹭沾有泥土的雙手,才和張偉握手,然后問道:“你們是咱部隊上面的同志?”

  張偉說道:“恩,王大爺,我們過來是想采訪一下關于1932年,也就是民國二十一年發(fā)生在這里的那場戰(zhàn)斗?!?p>  老人聽到張偉他們的來意,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邀請他們到家里去坐坐。

  張偉跟著他來到了村子中央的一個寬大的院落里,有兩個婦人正在做飯,還有兩個孩子在院中打鬧。他們見到有陌生人來到都很詫異,張偉遞上帶來的禮物,老人推拒了很久才收下。

  在老人的家里喝口水休息了一陣之后,他們才開始正式采訪。

  張偉說道:“王大爺,我們就是當年在這里戰(zhàn)斗過的那支紅軍部隊,我們部隊在整理當年的戰(zhàn)斗資料,這次過來是想采訪下當年目睹過那場戰(zhàn)斗的人,我們聽這位大伯介紹了您老的事情,就冒昧前來采訪了?!?p>  王大爺頓時陷入了沉思之中,好半會才緩緩開口講述起當年的事情來,旁邊的張偉和于干事趕忙記錄。

  當年王大爺還不到二十歲,他們家當時并沒有住在這里,而是住在山下,父母租種著當地一個地主家的幾畝地,而他本人則常年在這個地主家里面幫工。

  1932年冬天的時候,紅四方面軍在戰(zhàn)略轉移途中經過這里,雖然只是短暫停留,但是也在當地進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運動。

  王大爺還記得那是一個午后,村子外邊唯一一條通向鎮(zhèn)子的小路上,走來了一群軍人模樣的陌生人,這些人腳穿草鞋,身上穿著一身灰色土布軍裝,頭戴五角星灰軍帽,有的人肩上還扛著長筒子槍。

  這些人和其他當兵的不一樣,到了村子里面,不僅不拿當地群眾一針一線,反而是將批斗土豪劣紳所得的財物糧食拿出來救濟窮苦百姓。

  王大爺說他們家當時每個人就分到了五十斤糧食,當時村子里面就跟過年了似的,紅軍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可惜好景不長,紅軍是初到陜南地區(qū),還沒有在當地開辟出根據地,缺少有效的情報來源,在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很快就陷入了包圍之中。

  王大爺清楚地記得紅軍最后的決戰(zhàn)就發(fā)生在離他們村子不遠的地方,他們村子里面當時還挨了幾炮,炸傷了兩個村民。

  戰(zhàn)斗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子彈和彈片把埡口小高地上的松樹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了一根根半截子的樹樁,山包上面彈坑一個挨著一個,土石被炸得松軟不堪。

  住在他們村子里面的紅軍在戰(zhàn)斗開始后連夜就離開了,聽說是向北翻越了海拔1600多米的茶壺嶺,奔著竹林關去了。

  臨走前紅軍將兩名傷員托付給當地百姓照顧,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受到牽連,不敢出頭,是王大爺的父親大膽地收留了他們。

  不僅如此,他還把只有十七歲的王大爺送到了隊伍,讓他參軍,隨著紅軍隊伍一起出發(fā)。可是幾天后,王大爺因為年齡小,而且從小就營養(yǎng)不良,體力跟不上隊伍行軍步伐,老紅軍們給他湊了一些糧食,讓他自行按原路返回了家中。

  此后幾十年,王大爺一直因為此事而耿耿于懷,王大爺告訴張偉他們,當時他已經跟著隊伍走到了竹林關鎮(zhèn)子上了,只要再堅持幾天,過了丹江和嘉陵江,隊伍就不會趕他走了。

  回到家中之后,王大爺就開始幫助父親照顧兩個傷員,他記得兩個傷員一個姓李,叫李鐵柱,另一個叫劉光。他父親當掉了母親僅有的一點陪嫁的首飾,去鎮(zhèn)子上的藥鋪里面抓了幾副藥給他們吃。

  后來他們得到風聲,當地的保安團要來村里搜查掉隊以及受傷的紅軍戰(zhàn)士,他父親就連夜帶著家人和兩名傷員轉移到了山里,就是他們現在住的這個村子,幸好,村民們雖然沒有收留傷員,但是也沒有人向敵人告密,于是他們就在這里住了下來。

  劉光傷勢比較輕,幾天后就已經能夠行走了,父親又吩咐王大爺將他帶到了幾十里地之外的親戚家里養(yǎng)傷,傷好后,便將買藥剩下的錢給了他當路費去追趕隊伍了。

  而李鐵柱傷勢比較重,再加上頻繁的改變隱藏地點,受涼感染了傷寒,沒多久就犧牲了,他們將這位紅軍戰(zhàn)士埋在了村子對面的山頭。

  王大爺說:“我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李鐵柱同志,一直心懷愧疚,他逢年過節(jié)都會去給這位紅軍戰(zhàn)士掃墓,并且在臨死前交代我和我的兒子,一定要堅持守墓,不能讓這位客死異鄉(xiāng)的紅軍戰(zhàn)士斷了香火?!?p>  王大爺說到這里,張偉他們三人都不禁為這一家人的堅守而感動,為人民軍隊和老百姓的魚水之情而感動。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