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之設,其旨有三,所以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商業(yè)。國民不能自立,必立學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愛之心,自養(yǎng)之技能,必需之知識,蓋周邊各國有所異同。”
宋玄見楊刺史肅然看向自己,端起茶盞虛虛吹了一口氣。
“如啟國、戎國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鑄國民之教育也。講求政治、律法、財政、外交諸專門,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再如昭國則分設農(nóng)、工、商、礦諸學,以期富國利民,振興商業(yè)之教育也。”
半響,宋玄才見楊刺史一字一頓開口道:“宋玄,本官問你,對于我們趙國來說,三者孰最為急策?”
楊刺史一言問出,連在一旁的李縣令也低頭沉思。
這學館、書院、府學甚至是太學的設立早有定數(shù),乃趙國歷朝歷代的國策,可誰又會細思其功用。
這一道面覆如果不熟悉趙國國情的學子定然是答不出來的,而一向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子,又如何會深切體察國情?
想了想,李縣令看向宋玄。
宋玄陷入沉思,回想起陳先生的教導以及他在書齋查看過的關(guān)于趙國歷史的書籍。
趙國疆域遼闊,東起龍海,北至云中,南據(jù)周南,西與啟國相鄰。
趙國向來比周邊諸國強盛,然而近年來發(fā)生過一些亂事,導致朝綱崩壞。新君趙毅登基,前有百廢待興的任務,又有鄰國趁機虎視眈眈。
思至此,宋玄迅速恢復神態(tài)。
“環(huán)視諸國,其盛衰存亡之數(shù)不一端,而必起于教育。故書院之設,陶鑄國民、造就人才、振興商業(yè)、三者皆不可偏廢?!?p> 他話音一頓,進而沉吟道:“而立學者必自度其國家之性質(zhì),以為緩急之端。今趙國因新朝之建存積弱之弊,欲以學戰(zhàn)與周邊各國競存、則必以陶鑄國民為第一要義?!?p> “若國民之資格不成,則國不可立?!?p> “哦?為何國民之資格不成,國不可立???”
前一瞬,李縣令還擔憂著宋玄說得過了。這會聽到楊刺史的提問,這才按捺下心跳。
顯然,楊刺史一眾眼神露出了興趣,他們很期待這位學子接下來的答復。
宋玄也不扭捏,落落大方接著道。
“若國民資格不成,雖有人才,可以為我用,亦可為他人用。雖有商業(yè),可以為我有,亦可為他人所有。”
“所謂國民者知此身與國家之關(guān)系,對國家之義務,以一身為國家所公有而不敢自私,以一身為國家所獨有而不敢媚周邊諸國也?!?p> 此言一出,眾人微微屏息。
宋玄暗暗提聲,清澈的聲音傳滿亭臺。
“以此資格教成全國之民,雖有強鄰悍族,亦將斂步奪氣而敢犯?然后人才可興、商業(yè)可振也?!?p> “由是以觀,則知必養(yǎng)成完備之國民,然后人才為我國之人才,非他國之人才;商業(yè)為我國之商業(yè),非異國之商業(yè)。”
“學生謹對,望大人指點?!?p> “啪”“啪”“啪”
楊刺史邊頷首邊擊掌道:“不錯,由此,趙國可興也?!?p> “宋玄,你小小年紀竟有此心胸見地,幸甚?!?p> “謝大人夸獎,學生惶恐。”
李縣令在一旁一直觀察著楊刺史的神色,順帶也看到了宋玄。
那學子雖恭敬地侍立一旁,然而目光清明,身形端正,哪里有一絲的惶恐之色。見此,李縣令想瞪他一眼。
而宋玄答完之后,楊刺史就讓他結(jié)束面覆回家等候放榜。
宋玄退下后,楊刺史看著他步伐穩(wěn)健地走出月門。
刺史感慨,“人才的發(fā)現(xiàn)不容易,沒想到西關(guān)這樣的小地方,能有此濟世之才。”
李縣令暗暗搓手,能當?shù)蒙蠗畲淌芬痪洹皾乐拧钡娜藢崒俸币姟?p> 他猛然回神,“是啊,多久沒有出現(xiàn)過了,西關(guān)多少年……”
“李縣令,看來你是成功揀金于砂礫了。”
李縣令躬身行禮,立于一旁恭敬道:“是大人明察,群萃之秀出者皆是天子門生,是陛下的圣德福澤天下?!?p> 宋玄出了衙門在縣衙左側(cè)的大槐樹下等候任立。
此時大概是午后,陽光燦爛,卻被羽狀復葉的槐樹葉大片大片地遮出一片清涼。
他站在樹下,隨手將考籃放在腳邊。身體依靠著槐樹,虛虛閉目休息。
“這位賢弟,你也考完出來了?”
忽然,宋玄感受到他眼前的光線被遮住。
睜開眼時,一位身穿鵝黃儒服的年輕學子在他面前站立。
宋玄一副疑惑的表情。
仔細一看,才發(fā)現(xiàn)這位學子正是縣試第一場遇到的那位。哦,正是慘入尾號的那位。
想起來之后,宋玄淡淡一笑回道:“嗯,剛出來?!?p> 儒服男子爽朗一笑,“在下恩寧裴希?!?p> “我倆亦是有緣,敢問兄臺姓名?”
“西關(guān)宋玄?!?p> 宋玄見此人性情開朗,不由地和他多說幾句。
說著說著裴希提到了再覆的題目,“這一次考了《大學》的內(nèi)容,我應該考不好?!?p> “那你題目怎么破的?”宋玄僥有興趣地看向眼前說考不好卻異常樂觀的裴希。
裴希朗朗一笑,嘴角翹起道:“說到破題,我只寫了一句‘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我也不知道得不得當,當我看到考題時腦子里盡是‘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還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話繞著我的暈頭轉(zhuǎn)向?!?p> 宋玄一聽,淺笑出聲:“裴兄你要相信你的第六感,你可以的?!?p> “第六感?”裴希聽后,總覺得哪里不對,又想著宋玄是好心安慰他就不多想了。
“宋兄,不瞞你說,這第一道出自《大學》的四書題我無甚把握?!迸嵯^D(zhuǎn)而一笑,朗朗道:“但是,第二道出自《孟子》的時文題,我覺得自己答得尚可?!?p> “哦?”宋玄來了精神,身體離開了槐樹,拉著裴希在樹頭席地坐了下來,“裴兄這又是如何破的題?!?p> 裴希爽快地坐在宋玄對面,抬手理了理鬢邊的頭發(fā)說道:“那題目不是‘如此則動心否乎’么?”
宋玄接過話頭“是了,正是出自《孟子》篇中的‘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
“不錯,宋兄如此熟記,想必此題也做得不錯。”
宋玄笑著擺擺手,示意裴希接著說下去。
“當時,我不必多想就揮筆破道: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曰:動動動動動動......”
“哎,宋兄,我跟你講,我那“動”字足足寫了三十九個,而且三十九個“動”卻字字不同,筆法萬千?!?p> “哦?三十九個不同的‘動’字?!彼涡龅匾恍Γ氲酵豸酥凇短m亭集序》里面所寫的二十一個不同的‘之’字。
三十九個“動”字?他又在心中默念《孟子》篇中的原句“否,我四十不動心?!?p> 必然是要三十九個“動”,否則四十就不動心了。
“好啊,裴兄?!彼涡粽菩Φ?。
“哎,宋兄,你別自顧笑啊。”裴希伸手推了推宋玄,接著神情懊惱道:“別人讓孟圣人擔任齊國卿相,從此建功立業(yè),然則孟圣人說他不動心?!?p> “孟圣人,大丈夫也?!彼涡恍?,看向裴希,“裴兄何必懊惱,孔圣人四十而不惑,孟圣人四十不動心,圣人的大丈夫氣概已然遠超名與利,乃真君子也。”
“宋兄你說的不錯?!迸嵝趾鋈灰恍Φ溃骸翱晌以趫?zhí)筆時總在想,既然孟圣人對權(quán)利不動心,那么遇美人、美景、美食呢?”
宋玄以手撫額,虛虛笑出。
“我非圣人,又怎知圣人所思。只是如若是我,自然是動心的。若遇萬事不動心,非凡人哉,可歸于草木之屬了?!?p> 宋玄說罷,他看著面前容貌如玉的裴希,又能想到他那三十九個“動”字在主考官面前是有多么令人嘆為觀止的。
他揚手輕拍裴希的肩膀,慢慢搖頭,一字一頓道:“裴兄,連圣人都敢打趣,你就不怕過不了縣試么?”
“考試不如經(jīng)商,可惜我家人不肯,不然我現(xiàn)在早乘船已載著絲綢在海上飄著了?!?p> “梆梆梆”
縣衙內(nèi)傳出云板的敲擊聲,再覆已到了尾聲。
陸陸續(xù)續(xù)有學子出來,三三兩兩,見縣衙左側(cè)的槐樹下有兩人席地交談。
“袁兄、趙兄你們看,那兩位仁兄可是考瘋了?”
“唉?竟然在衙門前席地而坐!”
“成何體統(tǒng)?!?p> “確實不成體統(tǒng)!”
“簡直丟了我們讀書人的臉?!?p> “不錯!”
……
然而,他人口中不成體統(tǒng)的人,依舊一會裴兄,一會宋兄地交談著,時間不覺又過了半炷香。
宋玄見任立出來之后,起身和裴希道別。
“裴兄,我就不多停留了,有緣再見?!?p> “宋兄好走?!?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