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吾國有秦

第八十九章橘枳(三)

吾國有秦 寡人可不乖 3367 2020-10-08 18:46:37

  法家肉體折磨,儒家靈魂抹殺,這兩個時下顯學(xué)被蔡澤說成一丘之貉,這讓秦胡亥不由得深感疑慮,關(guān)鍵是蔡澤說的還很有道理,秦胡亥難以反駁。

  皇帝陛下打量著眼前的丑老頭,心下暗自琢磨,蔡澤是計然家,難不成打算讓自己推行“農(nóng)末俱利”的政策?

  要知道在素來保守的秦國行計然那一套“勸農(nóng)桑,務(wù)積谷、農(nóng)末兼營、務(wù)完物、無息幣”等管子學(xué)說,秦胡亥不得不佩服老頭的勇氣。

  于是,皇帝陛下不由得笑著開口道:“先生之言,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平糶各物,關(guān)市不乏,乃治國之道也?”

  “非也?!辈虧僧斎宦牫鰜砹嘶实郾菹碌暮成溆爸猓膊⒉粣阑?,而是開口道:“今天下諸學(xué),治國也,唯法、儒、道三者?!?p>  “哦?”說完儒和法,看來現(xiàn)在要說道家了,秦胡亥釋然地一笑說道:“請先生言,寡人敬聽之。”

  “儒家重綱常禮儀而法家重律歷,綱常以德而治,律歷以法而治,然法治則誅身,德治乃誅心,此二者皆非可行長久之大道?!辈虧捎朴频卣f道:“而老聃楊朱之道,上不尊天子,下不恤朋儕,此獨身也,國若如此,與亡國何異?”

  “先生怕是危言聳聽了吧?”秦胡亥皺眉道。

  “是陛下不知也!”蔡澤毫不避諱地指出秦胡亥文化水平低,他繼續(xù)道:“楊子言:‘今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fù)得。’陛下以為于國可行乎?”

  這話秦胡亥不好接,楊朱的言論太過超前,如果他不是大秦的皇帝陛下或許能夠認可,但位置決定一切,現(xiàn)在秦胡亥可不敢茍同楊朱的這一言論。

  楊朱的觀點就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命,無論身份高低貴賤,但就生命而言,販夫走卒亦不比天子卑微,相反,天子雖身份最高,但還遠遠達不到世人所宣傳的那種尊貴程度,而且,更進一步的說,就算是整個天下亦沒比自己生命更加重要的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一旦逝去,那么什么都與你無關(guān),你永遠不可能再得到一條命,所以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其最珍貴的東西,一切外物不能與之相比,一切外物也不能隨意扼殺之。

  這就與儒家的“舍生而取義”以及墨家的“為了心中道義,摩頂放踵”和法家律法高于個人利益相駁。

  當然,楊朱并不這么看,他認為儒法兩家更多的是強調(diào)的是一種理想和強壓的狀態(tài),絲毫不顧及個人地位與感受,而且利用空泛的理論與道義、嚴刑與峻法來欺瞞個人而使其獻出寶貴生命,沒有比這個更邪惡的行為了。

  輕物貴己思想是其理論的核心所在。

  所以,楊朱的觀點:“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莫說蔡澤這個先秦人物無法接受,就連秦胡亥聽罷都直撇嘴。

  法家追求治世太平用的是控制肉身限制行為來實現(xiàn),而儒家是通過道德的約束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綁架形式來操控,這兩家無論怎么樣,本質(zhì)上還是為君主的統(tǒng)治所服務(wù)的,但楊朱的政治覺悟就差太多了,在他看來,整個社會并不是某個君王某個家族的私有物,而是整個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在這個前提下,人人不去私自占有這些財產(chǎn),而作為君王當然也不能肆意掠奪這些財產(chǎn)以及踐踏他人生命,那么天下才是真正的安寧。

  這種超出階級的學(xué)說注定只能是曇花一現(xiàn),沒有一個統(tǒng)治者,或者說統(tǒng)治階級能夠接受他的學(xué)說。

  只不過,令秦胡亥所疑惑的是,這傻逼都不會接受楊朱的理論,為什么蔡澤還要和他復(fù)述一遍其缺點呢?

  難不成想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來提醒皇帝陛下整個道家無論說的多么冠冕堂皇其本質(zhì)都是重人本而輕國家?

  秦胡亥知識再匱乏他也是君主,有與生俱來的高貴血統(tǒng),所以即使名滿天下的計然名家蔡澤讀了一肚子書也終歸要貨于帝王家,于是蔡澤縱使不喜歡秦胡亥反應(yīng)遲鈍也要耐心解釋道:“儒輕道,道輕墨,墨輕法,法輕儒,其所爭者,豈非學(xué)術(shù)乎?然臣以為實則權(quán)爾。”

  “權(quán)?”秦胡亥一愣,不解道:“煩請先生詳實言寡人?!?p>  “陛下可知老莊?”蔡澤道:“荊人老聃,宋人莊周。”

  “寡人知曉?!鼻睾c點頭,如果說不知楊朱是知識匱乏,那么不知老莊就等同于文盲了。

  “那陛下以為道如何?”蔡澤含笑道:“以老莊之學(xué)而治天下?”

  “寡人知老莊甚少也?!鼻睾嵲拰嵳f道:“煩請先生盡言之。”

  “老聃言:‘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陛下以為呢?”蔡澤道。

  “寡人不敢茍同?!鼻睾u了搖頭道,這一點他是真心不同意,也不知道老聃怎么想的,他認為人的一生最美好的時代是在嬰兒時期,所謂,如嬰兒之未孩,這樣的嬰兒,毒蛇不傷、猛獸不捕、兇禽不抓、終日嚎啕卻也不會使聲嘶力竭,堪稱是人的一生中最為完美的時代。

  真不是秦胡亥有意抬杠,老聃應(yīng)該沒看過動物世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嬰兒多個毛啊,憑什么百毒不侵。

  于是皇帝陛下嗮笑道:“老聃無知矣,使嬰孩棄于野,翌日當白骨無存?!?p>  “……”

  蔡澤看著認真無比的大秦皇帝,心下不由得陣陣嘆息,同時也覺得趙高被誅九族真是罪有應(yīng)得,瞅瞅,這大秦皇帝讓他教的,不學(xué)無術(shù)不說,智商還不怎么高。

  “陛下?!比套∨鹬袩?,蔡澤耐心地解釋道:“老聃之言,人之嬰孩當寓之今下也,今之天下如人健碩之壯,上古軒轅如人之嬰孩?!?p>  有點尷尬,秦胡亥悻悻,他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看來自己想偏了,而且還不是偏了一點兩點,老聃的意思是人類最好的時代是呱呱墜地之時,而類比到社會當中,最好的社會,最好的時代,其實就是如同人嬰兒一樣是原始社會。

  在原始的上古氏族社會里,老百姓生活樸素而又自由,純樸而又和善,他們體力充盈,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不衰,全身心都處于極其和諧的狀態(tài),即精之致,和之致也。

  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核心,即:“道?!?p>  那什么是“道”呢,其哲學(xué)意義先撇去不談,于國家而言,就是最單純最質(zhì)樸的統(tǒng)治,人純樸就不會去瞎折騰,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所謂的治國之術(shù),就不會以整個天下作為自身學(xué)派的實驗品,人們只需要按照自然發(fā)展的定律來緩慢的向前進步,不需要什么人的推進,不需要什么人的管理,也不需要什么人的拯救。

  所以老聃說:“上如枝葉,民如野鹿,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那么如何達到呢?老聃以為的是當“去智”、“去欲”,就是說如果想要社會安定而又和樂,想要人民團結(jié)而又自由,那么,就必須回到一個懵懂的階段里,在這樣的階段里,人們想的沒有那么多,社會手段沒有那么多,也沒有這樣那樣的治國道理,自然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一樣連笑都不會,是最純粹的,是最完整的,也是最為崇高的。

  有這樣的社會嗎?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上古氏族的社會。

  基于這樣的認識,宗周以來禮崩樂壞所造成的社會動蕩,在老聃眼中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因為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豐富,正所謂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這話其實是一針見血,沒毛病,正是因為人們想的東西多了,想要的東西自然也就多了,而如果人們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必定會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手段。

  而手段多了,人與人之間的行為沖突其實也就變多了,自然而然的利益紛爭,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復(fù)雜,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必定會愈加惡劣,所以,歸根結(jié)底是因為人們想的太多,換句話說,就是不該有的智慧太多了。

  因此,老聃覺得需要人們在一定程度上去智,去除不該有的智慧,去除不應(yīng)該有的想法,讓自己能夠真正的融入社會與自然,回歸到一種平靜和樂的狀態(tài)當中,也就是原始社會。

  在原始社會,人們的智力發(fā)展水平?jīng)]有那么高,所以也不會有那么多大心思,所以,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相對就比較單純,這樣的社會里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利害糾紛,人們能夠很好地與對方共同發(fā)展,也就能夠讓社會變得更加穩(wěn)定。

  所以老聃認為,當“去智”、“去欲”后,人們清心寡欲,國與國之間也就少了爭端,就會達到最純樸的,最為和樂、最為安定的社會大同。

  而在如今,一切的動亂之源都來自于人們對于利益的爭奪,對自身和為他人利益劃分不對等的行為,社會越發(fā)展越富裕,也因此可供人們爭奪的利益變多了,也就是說,當社會資源變多時,其實并不會讓每個人都變得富庶,而只會讓貧富的差距越拉越大,于是,人們?yōu)榱俗陨淼陌l(fā)展,為了后代的繁衍生息,為了占有更多的物質(zhì)享受,自然而然地就會去爭奪本來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富裕均分的社會資源,而哪怕蛋糕做的足夠大,競爭反而愈演愈烈,這就是私欲。

  后世的時候,以色列作家尤瓦爾·赫拉利在其著作《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中有過這樣的靈魂質(zhì)問,那就是人類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但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人反而越來越累,活的越來越痛苦?而在社會資源很少時,一窮二白,物質(zhì)匱乏的原始年代,反而人類有足夠的自由和休息?

  如果是這樣,那么一代又一代人類奮斗的目的是什么?難不成是為了更加遭罪?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