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王朝創(chuàng)立至今已是有了將近百年的歷史,中間出了很多名將良臣,亦是有幾位堪稱賢明的皇帝。
這群人,他們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恢復祖上榮光,收回北齊西蜀之地。
可是哪怕幾代人勵精圖治,這三國鼎立之象早已出現(xiàn),又豈是這般容易破去的。
現(xiàn)在是昀帝八年,在位的吳明并沒有繼承他那幾位先祖賢明的品格,相對的,他是一個庸君,更是一個昏君。
整日流離在后宮佳麗之中,整個南燕大地更是內憂外患,內有賊匪當?shù)?,不臣之人意圖謀反,外有北齊西蜀兩國虎視眈眈。
而就是在這么一個環(huán)境下,身處濟州湯鎮(zhèn)的一所房子里,有人將此時當作是一場機遇。
湯鎮(zhèn)的人并不怎么多,不過因為近些年來天災人禍頻繁不斷,一大群失去家園的人流落到湯鎮(zhèn)來,也是為這小鎮(zhèn)平添了幾分充盈。
竹屋里,茶霧裊裊,茶香四溢。
一老一少相對而坐,老者看上去有些子古板,不過書生氣很足,顯然是一位飽讀詩書之人。
而那年輕之人多了幾分此年齡該有的活勁,神情雖帶著絲絲不羈,不過眼神中卻是很精明。
“伯言,你真的要出去?”
老者叫紀忠,早年間在朝堂中當過幾年官,是有名的大儒,可能因為儒子都有些死板吧,得罪了朝中權貴,沒干幾年就被革了職。
回到了老家的紀忠也是當過幾年的私塾先生,現(xiàn)在老了,自然是整日飲酒喝茶,閑來無事看看書。
而坐在他對面的那位青年人,就是他在當私塾先生的時候收下的。
當時這青年人還年幼,就因為災禍背井離鄉(xiāng),流落到這湯鎮(zhèn)來,突然路過私塾,聽著里面朗朗讀書聲,不禁駐足停留。
這一留就是留了下來,被紀忠收為下人。說是下人,其實是弟子??扇羰钦f弟子,那又更像父子。
“先生,書上有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千里燕地,未能親眼去感受,確實可惜。”
方尚說話的同時,眼神里的那種對那未曾見過的景色充滿希冀。
紀忠能感受到這種希冀,畢竟文人才子本該風流灑脫,怎會被困于一地。
可是畢竟相處了十年有余,他也有他的擔心,“可如今世道不怎么太平,賊匪橫行,奸臣當?shù)溃共蝗缌粼谶@里,做上一賬房先生,也可安穩(wěn)余生。”
“先生,你該知道安穩(wěn)余生并非我愿,如今天下,多姿多彩,若是留在這彈丸之地安心茍活?!?p> “十年圣賢書豈非空讀?!?p> 方尚當然不再愿意留在這里了,他有他的思想,他不是一個腐儒,不會對南燕王朝擁有絕對的忠心,甚至他還希望出現(xiàn)群雄逐鹿的場景,這樣也好便于他一展宏圖。
當然,這些話他不會明說,因為紀忠的意志與自己截然相反,他是一個十足忠心南燕王朝的人,他看不得奸臣當?shù)?,看不得賊匪橫行。
可是就算他再看不得這些又有什么用,只能是每日借酒消愁,一心鉆入圣賢書,不想去相信如今的南燕王朝已是落日黃昏,昔日朝輝一去不復返。
紀忠凝望方尚良久,早已知道方尚一旦下定了決心是根本不可能挽留住的。
“唉,伯言,既然你執(zhí)意要走,老夫也不再阻攔,如同你言,這天下已經(jīng)變得多姿多彩,若是沒有你們這些人進入這天下中,那這姿彩也是要淡薄幾分?!?p> “先生,我這一去,不知何時能歸,甚至可能不歸,我希望先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p> 方尚的這句話很有意思,原本這句話是說給那些寒窗苦讀的才子,現(xiàn)在用于這里,也是妙哉。
“伯言,你的意思老夫知道,就如同我無法勸解你,你自然也無法勸解我,若是南燕王朝需要老夫,這圣賢書,恐怕也是看不得?!?p> “好了,此一去,你想好要去哪了嗎?”
“沒有想好,不過天下甚大,總有一地,一人,能夠讓我駐足停留的?!?p> “嗯,相識也有十余年了,我也沒有什么可送的,唯有兩壺自釀的小酒和一封書信贈予?!?p> “小酒?”
“伯言,你不要以為能夠瞞得住老夫,每次乘老夫不在,偷偷喝我酒的,不是你是誰?”
方尚沒有想到,這都要分別了,紀忠會提起這一茬,雖然有點不好意思,可是他的臉皮也是蠻厚的。
“先生,我可沒有偷喝你的酒,我喝的是水,你可說我偷水喝,不可說我偷酒喝?!?p> “好了,你的那點小心思,老夫我還不了解嗎,這封書信是給易州孟刺史的一封介紹信?!?p> “孟刺史算得上是老夫我為數(shù)不多的知己,若是想要一展宏圖,這也能算得上是微弱的幫助?!?p> 看似這遞過來的薄薄書信不足掛齒,可是這天下籠統(tǒng)的算來有三十六州。
而整個南燕王朝只有十個州,盛世的話,這封介紹信當然不足掛齒了,可是現(xiàn)在是亂世,一州刺史遠比那朝中一品來得權威大。
更何況這易州那也算得上是眾多州府里的佼佼者,其中的兵吏錢糧豐碩之極,若是想真正在這亂世中展現(xiàn)出姿彩,易州無疑是最好去處。
方尚沒有拒絕,而是接了過來。
“先生這是贈予伯言一厚禮,而伯言又豈能無物贈予先生?”
方尚站起來身子,從自己的房間里拿出一本薄冊,顯然是什么書。
“這是我所抄錄的‘論語’一書,先生若是閑來無事,倒是可以看看?!?p> 紀忠接過了方尚遞過來的書冊,捧于手心,細細觀摩,上面有著草書撰寫的‘論語’二字,頗為美觀。
“伯言,你有這份心,便足以,不過你不是喜愛于兵書這些嗎?怎么有空抄寫論語了?”
“先生,你不是喜好‘論語’嗎?現(xiàn)在都要走了,當然得留下一份我親自給你寫的‘論語’。再說,‘論語’中的一些道理也是天地至理,值得我去品味不是?”
“伯言,你能明白到這一點,老夫便很欣慰,雖然你可能無法如同我一般,繼承我的儒家思想,可這十年時光,也沒有白交?!?p> 紀忠點了點頭,方尚走上了別的道路,說實話他還是不喜的,只是不愿多說?,F(xiàn)在知道自己十年來的教誨并沒有白費,雖然也沒有太大效果,但留下了一個根在里面,亦是足以。
“那先生,伯言這就告退,門外還有伯言雇的牛車,也不好讓車夫等待太久?!?p> 方尚恭敬站起身,對著紀忠作了一揖,兩者皆是無言,行完禮,轉身邁步,不做停留。
紀忠看著方尚的背影即將踏出房門,神情頗為復雜。
“伯言,大燕王朝可能有四百年歲月嗎?”
方尚正邁出的那一步收了回來,轉身又看向紀忠。
“先生,這未發(fā)生之事得問算命,已經(jīng)發(fā)生之事,得問史官。可能發(fā)生之事,伯言倒是能夠給先生一個說法?!?p> 紀忠問的是大燕王朝是否會在這次亂世中落幕,而不是說南燕王朝。顯然,在這位一代大儒的眼中,對于南燕王朝的厚望已是不多。
真正算起來,從大燕王朝的燕太祖創(chuàng)朝以來,統(tǒng)一中原,到天下三分,南燕起,已是有了一百多年。
而南燕王朝到現(xiàn)在,又是一百多年,總共加起來已是有三百年了,若是燕朝被繼承下去,燕朝皇室血脈繼續(xù)流傳,四百年當然還是有希望的。
“那就請伯言說上一說這可能發(fā)生之事。”
“我給予先生兩個說法,有可能,也無可能。天下大勢本就神秘莫測,現(xiàn)如今昀帝執(zhí)政八年,誰能說得好這天下不是涅槃重生而是峰回路轉呢?”
“南燕王朝雖是內患不斷,更有北齊西蜀兩大外憂,可南燕皇室亦是有有才之輩,如那才高八斗的三皇子,如那北邊鎮(zhèn)疆的鎮(zhèn)北王,如那少年出征,歷經(jīng)沙場的大皇子秦王。”
“這些皆是皇室中的翹楚,看似內憂,卻有十萬大軍駐守邊疆,所以一切都說不準。”
話音落,不再發(fā)一言。
“伯言點評得倒是在理,南燕王朝又豈是那群雞鳴狗盜之途能夠輕易推翻,鎮(zhèn)北王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皆是精兵強將,宵小自然平定,內憂自然解決。”
看著紀忠這多日未曾如此爽朗笑著,方尚也是頗為高興。他很能理解,像這種大儒,何必去關心國事,只需明了圣人一言一行,足以。
“既如此,那伯言就告退了,還請先生能夠觀摩伯言所抄寫下來的論語是否出錯,若有誤,當請先生糾正。”
方尚又是作了一揖,不過這次紀忠是揮手打發(fā),他太高興了,多日的愁苦一下釋放,對于方尚離去,所帶來的離別之情自然要淡薄下來。
方尚轉身離去,至此一別,又不知何時能夠再見,他知道,往后若是再見,恐怕就很難再這般安穩(wěn)了。
“這位秀才,我們要去哪?”一頭戴斗笠,嘴中叼著一狗尾巴草,手上拿著一根柳條的壯漢,驅趕著牛車前行。
這年頭,大部分人都是以牛車作為交通工具,很是簡陋,沒有馬車的頂棚,坐在牛車上亦是要頂陽淋雨。
“不知道,只管前行,走到哪,算到哪?!?p> 方尚倚躺在牛車的茅草上,手中握著一壺小酒,望向天空,今后何去何從,他亦是不知。
“這位秀才,別怪大漢我沒有提醒你,這到了州界邊,我就不再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