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雙木被一陣童聲驚醒,迷糊間只覺身上疼得厲害,睜開眼,但見得頭頂是青瓦的屋蓋,四周是土坯的泥墻,屋子里一張書桌上放滿了雜亂的書冊,墻上小小的一方窗戶,涌入小片陽光,照得人眼睛生疼。
不一會兒外邊有人推門而入,卻是個衣著古樸的婦人,端著一只木盆進了來,見他睜著眼,登時臉上喜色難掩,口中喚道:“大郎,你可醒了?”
雙木聽得此言,頓覺腦袋里一片漿糊,猛地似針扎一般,又昏了過去。也不知過了多久,再次悠悠轉醒,床邊卻是圍了好些人,他不由得心下又是一驚,“這是哪里?你們是什么人?”
一群人聽他這話,當即臉上更顯悲色。先前那婦人更是嚎嚎大哭起來,口中夾雜著方言道:“我可憐的兒啊,你連你老娘也不識得了嗎?”
“老娘?”雙木心下一證,他老娘早也到閻王爺那兒報到去了,這位是哪里冒出來的老娘?年紀不大,口氣倒不小。但他現下全身乏力,眼見得四周皆是陌生人,一時間倒不敢回嘴,只張著嘴故作驚訝狀。
邊上一個頭發(fā)泛白的老頭兒見狀,眼神示意一番,便道:“大郎,你先好生歇息,其他的咱們慢慢再說?!毖粤T,領著眾人出了門,獨獨留下雙木暗自神傷:大郎,好清新的稱呼!
卻說一眾人出了門,頓時長長嘆起氣來。適才那老頭兒思忖一番,便朝著邊上一個穿著長褂的老者苦笑道:“顧先生,大郎怕是傷了腦子,得了離魂癥?!?p> 長褂老者聞言,雙拳暗暗捏緊,只道:“何兄可有法子解救此證,老朽一家感激不盡?!?p> 那老頭兒搖了搖頭,擺擺手道:“在下學藝不精,大郎這病著實無能為力。如今之計,怕只能送到縣上保安堂,興許見效。不過自古以來,這離魂證皆是無方可依,顧先生可得有數才是。”
邊上兩個婦人聽了,淚水又不自禁跟著流了下來,口中連連道‘這該如何是好’,那顧先生卻是緊皺眉頭,心下暗暗思量起來:為了大郎這病,家中積蓄已去了大半,眼瞧著下月底院試在即,正是用錢的時候,若是真請了保安堂的大夫,剩下這幾個銀子絕不夠用,只怕賣了那五畝水田也是不夠的!
退一萬步說,保安堂的方子如無效用,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蠢事可不能干。實在不行,兒媳婦還年輕,待年底青梧回來,兩個人加把勁,再要一個也成,家中唯只大郎一個,這兒媳婦也實在不像話?
顧先生想到這里,一下子明了起來,捋了捋胡須,長嘆氣道:“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大郎向來孝順,如今又是見義勇為才招致此劫,量來老天爺必有厚報,便請何兄再開幾副安神的方子,待大郎用過之后再觀后效吧?!?p> 其實倒不怪這老先生心狠,實在家中拮據,他也無可奈何。說起來,他對大郎這孩子期許甚大,如今弄成這番局面,他心下的苦楚不比別人少。
邊上三人聞言,心頭各有想法,卻誰也沒有出言違逆。倒是先前那婦人轉過頭抹了抹眼淚,回身往廚房而去,將一大早熬好的藥端了出來,又徑直送往雙木房中,只見雙木蒙著腦袋,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婦人略抽了抽鼻子,溫聲道:“大郎,起來喝藥了?!?p> 雙木聞聲立馬一把翻開被子,見這婦人淚眼婆娑的樣子甚至可憐,便只道:“這位大姐,我現下腦子疼得厲害,你這‘大郎’說的可是我?”
那婦人點了點頭,“頭些日子,村里二牛家的小子偷偷在涪江河里摸魚,被水草纏住了腳,若非大郎得見,救他性命,他早也沒命了,可憐你這孩子,原本身子就不利索,偏逞能救人,那日回來后便病倒了。如今你大病初愈,忘了些事情也是有的,等過些時日,將身子調養(yǎng)好了,或許就能記起來?!?p> 雙木聽他這話,更覺糊涂,心下暗暗生疑,這是被整蠱了,抑或真是穿……了,這個詞他簡直不敢想象,回首前生,四十年如煙如霧,饒是不盡如人意,卻也輕易割舍不得,往常總說什么游戲人生,卻哪里又真是游戲了?四十年來人、物交織,夾雜的感情早已深入靈魂,如今兩兩隔世,此番心境誰能真的體悟呢?
……
“怪不得人死之后都需得喝一碗奈何橋上孟婆湯,”雙木自嘲地嘆了嘆氣,雙手背在腦后,躺在他祖父專屬的那張?zhí)梢紊?,聽著隔壁學堂里一陣童聲‘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窗外小溪溪流潺潺,放眼望去,天朗地清,一片綠植映入眼簾,夏日的和風吹在面上直叫人昏昏欲睡,如此人生,豈不是他從前夢寐以求的?
來到這里十余日,他總算是接受了這個事實,是的,如今再世為人,從前的一切就深埋心底吧,老天爺如此安排,必有他的深意,既然不可反駁,那就坦然受之,好歹也擺脫了地中海、啤酒肚、頸椎炎、高血壓……重回少年時代,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如今的他,乃是遂州府方義縣書院村顧老學究家的獨苗孫子——顧大郎是也。顧大郎年方十四,正是聰敏好學的年紀,自小深得老學究教誨,早二年便已通讀了十三經,他天賦甚高,比之乃父乃祖不知強了多少倍,素日里被老學究自詡為顧家之玉樹,興家之望大多寄于他身上。
卻不料頭些時日,顧大郎為救同村落水的小子感染了風寒,竟一病不起,其后更是患上了離魂之癥,家中諸人一個也不識得,這倒也罷了,更叫老學究難以接受的是,這孩子從前所學的經義功夫竟也忘得一干二凈,徒呼奈何?
顧大郎卻比他祖父更加抓狂,他身子才好沒二日,剛能起身,便被老學究逮住機會考校功課,自然是一問三不知,待見得老學究臉上黑氣越加蔥郁,顧大郎腦袋一轉,頓時大呼頭疼,驚得一旁的老祖母顧李氏淚水漣漣,將之捂在身上,嗚咽不止,生怕老學究怒起傷人,口中不停念叨,“我可憐的乖孫……”
老學究見老妻如此做派,回過頭又見兒媳眼泛淚光,一副委屈不已的樣子,心下頓感挫敗,只好嘆氣道:“也罷,終究身子才好,也不急于一時。大郎,你這兩日先好好休養(yǎng),過些日子精神頭好了,興許就能記得,那可是圣賢之學,不比一般的東西,應當記起才是?!?p> 豈料這日之后,每到用飯時,老學究總要先問一句“大郎可記起了什么?五經可能背了?”
顧大郎千篇一律總是木然答道:“孫兒腦子疼,每每剛想起點東西,便又全忘了,祖父且再給孫兒一些時日?!?p> 老學究初初幾日尚能沉得住氣,但見顧大郎一絲好轉也無,心下越發(fā)不甘,便抽出蒙學的三字經,令顧大郎每日抽空看看,興許能夠激起他的記憶。
顧大郎瞧著那豎版的繁體字,只覺頭大,他原本便是個油嘴滑舌、浮躁輕佻的性子,若是年輕時教他學這些個繁文枯典尚有幾分可能,但他歷經社會沉浮,早無赤誠之心,再來研習經典,豈不為時過晚?
是以每日用飯時,便成了他的噩夢。這日午時,老學究一如往常問道:“大郎,三字經總該會背了吧?”
顧大郎一陣囁嚅,不敢回應。
老學究見狀,頓時氣不打一處出,只恨恨道:“哼,便是重新背來,也當能記住了,可見這兩日你絕沒用心,難道你要氣死老夫才行么?”
顧大郎埋著頭,只待老祖母和老娘幫襯,果然便聽老祖母接話道:“大郎這孩子向來懂事,老爺又不是不知?左不過病才好幾日,先歇一歇也無不可?!?p> 老學究似乎已忍到了極點,當即拍著桌子罵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孩子如今懈怠得不成樣子,你倆慈母多敗兒,哼,總之,若是今日還不能背下三字經,便不必再用晚飯了。”
顧大郎悶聲應了,午飯時便多吃了半碗。及至下午,將老學究的躺椅偷偷地搬回了自家屋子,立在窗邊,撐開窗戶,躺在椅子上,用薄薄的三字經蓋在臉上遮擋陽光,雙手背在腦后迎風而眠,正自夢會周公,忽覺地動山搖,睜開眼卻見老娘站在一旁。
原來他老娘憐他辛苦,偷偷泡了杯山楂水送來,卻見這孩子歪躺在椅子上笑嘻嘻、口水直流不成體統,神圣的三字經早也落在地上,哪里有讀書的樣子?她生怕公爹下課回來撞見,忙將兒子搖醒,苦口婆心勸道:“大郎,便聽你祖父的話吧,好生溫習功課,別再這樣不曉事了?!?p> 顧大郎見老娘這番模樣,乍然間似乎回想起前生年少時老娘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心下頓覺慚愧,連忙擦了擦臉上口水,道:“兒子知道了,娘快些出去吧,若是叫祖父瞧見,只怕他又得說您了?!?p> 待得老娘出了門,顧大郎這才醒了神,暗暗下定決心,定要將這一千多字的三字經背下來,哼,老虎不發(fā)威,當我是病貓不成?雖是決心有了,卻奈何身不由己,他每每背到‘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便又去到‘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要么中間跳過幾節(jié),要么胡亂穿插,來來去去,直至老娘叫他用飯。
到得大堂,老學究已坐在桌上,不由分說,開口便道:“‘有周易,三易詳’后邊是什么?背來聽聽?!?p> 顧大郎聞言,頓時冷汗淋漓,好些年沒被人耳提面命般考校過,不由得他心頭暗暗發(fā)緊,當下結巴答道:“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老學究聽他答話,滿意地捋了捋胡須,又道:“接著背,從這里一直背完,三字經便算你過了?!?p> 顧大郎腦袋一沉,口中背了起來,“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曰國風,曰雅頌……”到了這兒,腦子忽然短路,頓了頓,續(xù)道,“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
他正背得起勁,忽然只見老學究霍地站起,手上捏斷數根胡須,一臉黑氣,顧大郎心知這老貨將要大發(fā)雷霆,正自發(fā)毛,忽然外間老祖母的聲音傳來,“乖兒,你咋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