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就到了翰林考試的時間,以殿試時王和謙的成績,考過的可能性本來就不高,所以當(dāng)最終結(jié)果出來的時候,對于王和謙沒有考入翰林院,一家人并沒有什么過多的失望。
反倒是王和惞的大嫂周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懷著身孕的緣故,思慮的有點重,最后還動了胎氣,惹得大夫人方氏發(fā)了一大頓脾氣。
等大哥王和謙,收到授官的文書的時候,已經(jīng)進(jìn)入臘月了,任命的文書下來的這個時間不算早,但也不能說是在最后面。畢竟有很多人都是在過完年后還在等這個任命狀,所以王和謙很是知足。
得知大兒子要去臨河縣的時候,方氏很是舍不得,但也知道這是兒子從此踏上官場的第一步,她不能給孩子拖后腿。因時間原因,過了年三十后正月初十就要出發(fā),大夫人方氏趕緊給兒子挑選要帶去的下人,還要準(zhǔn)備幾名功夫好的護(hù)院隨行,沒成想大嫂周氏在這時候竟然又病了。
“當(dāng)初我就是看中周夫人精明能干,教出的女兒必定錯不了,加上幾次參加宴席都能看出你嫂子是個懂禮守規(guī)矩的,這才去提的親,怎么這懷了孩子后,就總是有事,你說我又沒給哥帶通房什…哎,這話不該和你說。誰家的媳婦不是這么過來的,我也沒打算留她在家,只想著等她生了孩子,好好養(yǎng)一段時間,就讓她去照顧你哥,孩子我先給帶著…等大點再送過去…”大夫人方氏本是不滿兒媳心思太重,但說道最后自己也是嘆了口氣。
“大嫂可能只是一時沒有想明白,母親讓哥哥好好開導(dǎo)開導(dǎo)大嫂,畢竟現(xiàn)在大嫂的身子重要…”王和惞對大嫂周氏也是有些無語,現(xiàn)在有什么比她肚子里的孩子更值得她注意的呢?
她這個穿越過來的人都能知道,在這古代社會對出了嫁的女子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為婆家開枝散葉,不然很難在婆家站穩(wěn)腳跟,大嫂嫁到他們家兩年才懷上孩子,要不是有母親幫大嫂頂著,怕是祖母那一關(guān)都過不去。若是不能平安產(chǎn)下孩子,或是為大哥生下兒子,雖然不至于休妻,但恐怕納妾是跑不掉的,最主要的可能是他祖父和父親那邊都不能接受出色的長孫,沒有嫡子這個事情。社會風(fēng)氣就是如此,怎么她大嫂就想不明白?但這些話,王和惞也只能是在腦子里想一想,并不可能直接說出來,給自家母親添堵。
“唉…我讓趙嬤嬤去請一下親家母吧!我也知道她懷著孩子不容易,但這種事情還是要她自己想得開才行…”大夫人方氏終歸是沒有為難兒媳。
不管大嫂周氏如何舍不得自己的丈夫,但王和謙依然按照時間出發(fā),前往臨河縣赴任。送走大哥后,就是正月十五了,往年王和惞還和家中的小姐妹一起去看燈會,但母親今年確實不準(zhǔn)她去了,加上王和惞本身也不是愛湊熱鬧的性子,到了元宵節(jié)也只是為在母親的身邊,吃著家里包的山楂餡湯圓,聽著家里請來的女說書先生講評書。
~~~
“給夫人道喜,夫人事事順心,萬事如意!”出了正月后,轉(zhuǎn)眼就到了三月,果然如方氏自己料想的那樣,楊夫人派官媒上門來請期了。
雖然王和惞的生日是在臘月,但大戶人家成親都要提前商定成親的具體日子,這就是請期。定好日子后到了正日子再由新郎過來迎娶。楊夫人的意思是希望在過年前能把二人的婚事辦了,俗話說的好,有錢沒錢娶個媳婦好過年,再說楊二郎今年還要參加縣試,順利的話明年初就要參加鄉(xiāng)試后面還有會試和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