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統(tǒng)籌全局
其二,是官員的選拔。
偌大的江陵城需要運轉(zhuǎn),大到一城之守,小到緝盜的捕頭都需要官職的人才操作才行,伊籍等人歸降是幫了他不少忙,但還是有很大缺口。
這個時代君王注重武職,注重將領(lǐng)的培養(yǎng),對地方為政的文職官員較為輕視,以至于盜賊橫行,地方政務一塌糊涂,像好多縣城都是由大字不識的武官統(tǒng)領(lǐng),連份文書都看不來,可見多么糟糕。
劉琦要做的是把文官和武官嚴格區(qū)分出來,文職管民事政事,武職管軍事,軍和政不得一人兼任。民生、禮學、農(nóng)事、商事都由各類人才專任,不得由外行人插足。
這時代寒門幾乎沒有書讀,像諸葛亮、伊籍、徐庶等人都是望族出身,家中有財有勢所以才讀得起書。劉琦想在短時間內(nèi)招收人才,在普通百姓里找是行不通得,必須得向在職場中的各級官員求舉薦。許諾推舉一人獎勵多少錢財,這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
另外尋找是各種匠人、鐵匠、木匠、泥匠、船匠及其他器匠,但凡有愿意與官家合作,進入官司坊的,可以把他們納入官司編制,實行底薪加提成制,只要替官家打造裝備物資,另有提成,正常情況下確保他們每人年入不少于二十兩銀子,產(chǎn)量越多收入越豐。
同時實行工齡制,干得越長,工齡收入越多。
當然這里面還有績效問題,如果是在這里濫竽充數(shù),混吃混喝的,官司坊的監(jiān)工有權(quán)將之逐走,永不錄用。
除了手藝人,普通幫工也要大量所需,比如匠人的學徒、雜工、搬運工等等,薪資當然比當師傅的要少一些,但好在收入穩(wěn)定,就算這一日沒有活計,官司也會開出工資。
另外,他還有個設(shè)想,需要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的人才隊伍為他科技設(shè)想服務。這個設(shè)想相當有難度,因為這時代的人才與后世人才有嚴重代溝,就算最基礎(chǔ)的理論學都不在一個緯度上,要想開啟他們的民智,很有挑戰(zhàn)性。
當然,如果他挑出來的人喜歡新事物,愿意挑戰(zhàn)新高度的話還是比較容易培養(yǎng)的。
第二個大類,城池的建設(shè)。
江陵經(jīng)過一翻戰(zhàn)事,城墻防體有些破損,要及時修復,就算沒有破損,也要進行加高加固。
要知道這世道的武人很變態(tài),攻城戰(zhàn)的猖狂也不像后世電視劇里那么溫柔,如果是修煉高深,武境強大的武將,很可能一拳就可崩塌一面城墻。
在原劉琦的記憶里,他知道當年呂布這種級別的大BOSS有多牛逼。
那年徐州,呂布與曹操大戰(zhàn),曹操耍詭計偷偷占了下邳,呂布大怒,朝著地面轟了三拳,下邳城崩塌,曹軍從城上摔下來,僅摔死就是三萬人。
然而呂布的智商不及曹操,曹操買通了呂布手下,令呂布身中劇毒,隨后曹操整軍十萬,再次攻城,與呂布的叛將合力下,才將呂布殺死。
所以說一座城池的堅固性極為重要,城池越堅,守城的將士越輕松,反之會多付出生命的代價。
第三個大類,打造裝備。這個時代的兵將是很厲害,但是裝備卻都很原始,大多還在使用青銅、生鐵武器,防具不是由竹片鐵片串制的鏈子甲,就是皮甲、木盾,弓弩兵、騎兵雖然有所發(fā)展,但并沒有運用到極致。因為弓射有個穩(wěn)定性的問題,如果射得不準浪費箭支不說,最終可能被敵人反殺。尤其是馬戰(zhàn)者,在馬背上弓射,準頭更難把握,浪費大量箭矢之余,殺敵寥寥無幾,當時劉磐引陳到的暗風衛(wèi)往江南時能夠安然逃脫就是很好的例子。
不要說當年公孫瓚有一支清一色的弓騎軍團,名叫白馬義從很厲害,歷史上都有一筆,其實真相是厲害個屁,如果真的那么厲害,兩萬大軍也不會在界橋被八百人的先登營所干掉。
當然先登營也是弩兵,但他們是步卒,弩的穩(wěn)定性比弓要高得多,而且先登營是以靜制動,白馬義從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劉琦在作戰(zhàn)方式上仍然選擇以遠程打擊為主,以當下條件,弓和弩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三連弩、手雷的產(chǎn)量要加大。
此外要開發(fā)重弩、重弓、床子弩拋石機等等,作為守城方,遠程作戰(zhàn)的穩(wěn)定性是足夠的。
其次是近戰(zhàn)單位,首推陌刀和圓甲及盾牌搭配,這是重戰(zhàn)兵的配制,需要增加生產(chǎn),但是這數(shù)量上又不宜多,因為光這副行頭就達數(shù)三五百斤,非身強力壯的頂級士兵難于勝任,而普通士兵還是需要使用一些低配制的裝備,比如刀槍劍戟、衣甲之類。
當然,低配裝備并不等于垃圾裝備,既然做了劉琦的兵,任何一個生命都是需要尊重,如果有盡最大可能保全他們的性命以及最大可能殺傷敵人的辦法,那為什么不去做呢?
所以他又對常規(guī)武器進行了改良,比如劍打造成重刃劍、刀打造成唐橫刀、槍打造成三棱槍、衣甲盡可能做成堅固輕便著裝。
這里面對鐵的需求量最大,這個時代雖然有了打造熟鐵成鋼的工藝,比如百煉鋼,一塊雜質(zhì)極多的生鐵耗時余,經(jīng)過成千上萬次地錘打才變成一塊精度極高,堅韌不折的好鋼。這種鋼打出來的武器確可堪稱神器,但是這種工藝太麻煩,耗時太久,又是小作坊,根本無法大興煉鐵,軍隊中只有幾名出色將領(lǐng)才有鋼器,普通士兵都是生鐵武器。
所以劉琦在鑄器的前提是煉鋼,大量地煉鋼。
他的腦海里有相關(guān)煉鋼記憶,林林總總有十幾種,有現(xiàn)代的也有古代的,科技化方式雖然能做到量產(chǎn),而且煉鋼的質(zhì)量高,但是這時期要啥沒啥,設(shè)備幾乎是零,最重要的是時間緊任務重,他可沒有辦法一下子去整現(xiàn)代化的東西。
唯有在古代煉鋼方式中挑選一種最合適的。
脫碳、滲碳、炒鋼、百煉、包鋼、灌鋼……各種方式在他腦海里一一掠過,最終決定先用灌鋼法。
所謂灌鋼法是先取一部分生鐵,于大鍋中燒化,去除雜質(zhì),變成純度無限接近于百分百的熟鐵。
然后再取生鐵,和熟鐵放在一起鍛燒,在將化未化時合并打造,混成一體,這樣一來,熟鐵部分因滲入生鐵的碳物,變成了鋼,而生鐵是作為添加劑使用,碳物稀釋后也變成了鋼,只要掌握好比例,可以一次成型。
這種方法相比于百煉和炒鋼方式,有一大優(yōu)點,融煉熟鐵方便,一步到位,再把生鐵作為添加劑,滲入熟鐵,使之成鋼。只要操作熟練,生熟鐵的比例是很容易掌握的,在打造裝備的同時就把鋼煉成了,一舉兩得。
至于煉熟鐵需要一個耐燒的大鍋,這種問題也好解決,使用粘土,做成個大坩鍋,如果今后能發(fā)現(xiàn)石墨再替代粘土。
這一日,劉琦把自己關(guān)在書房一晝夜,不停地寫啊畫啊,他的案頭堆起了一尺高的紙卷,弄得跟鬼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