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博終于等到劉仁軌的批文,一切就緒,他的夢想可以開始了。
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士兵的時候,大家熱情高漲,士兵中間原來就有石匠、木匠、鐵匠,甚至有一個來自邢州的小伙子說他會燒瓷器。
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客居他鄉(xiāng)做諜報,還可以重操舊業(yè),掙到比打仗多得多的工錢,結束無所事事的日子,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也有幾個人只等著回鄉(xiāng)與家人團聚,上面遲遲不放人,他們的情緒很大,哪兒有干活的心思。
不愿意做事的,楚博也不勉強,留他們繼續(xù)在半圓洞等待。
采集木材、石材和挖溝渠的工作正式開始。
過去的幾個月,楚博已經雇傭士兵們悄悄攢夠了石材,石材就在工地旁邊,就地鑿作便可。木材通過河流和小溪運上來也不費力,烏沉木的數量超過楚博的想象。
建筑材料的規(guī)格都是計算好的,程序和方法這幾年在楚博腦子里也過了無數遍,只需讓匠人帶小工按要求制作,一切按部就班、順利進行。
忙碌勞作讓半圓洞的氣氛活躍起來,士兵們回去談論著山后郡物產的豐饒、做事的樂趣,大笑著,那幾個整天悶在半圓洞想家的人受到感染,也都加入進來。
平臺上的碎石全部清理干凈,漏出下面整塊的巖石,巖石大題平攤。從巖石往上蓋地基找平,地基的墻厚達六尺,沒有參與修建皇宮的士兵都被這浩大的工程和六尺厚的墻壁所震撼。
等地基全部找平,溝渠隨地基找平的位置而行。
粘合劑全部使用調配好的火山灰灰漿,石頭砌上去,迅速凝固變干,跟長在一起一樣堅固。
溝渠里面刷上一層厚厚的樹膠,這種樹膠從樹上采下來的時候粘稠或是結塊,只要稍微加熱就變稀,里面添加一些油和石灰粉末,涂在溝渠內側,凝固變干后一滴水都不滲,比大漆好用。
說起大漆,從去年秋天,楚博就用碎銀雇傭一些傷勢輕的士兵收集生漆,生漆成桶堆放在工棚里,等著加入桐油和松香,做成大漆使用。
楚博對漆的顏色很挑剔,他不想用大漆本來的黑色,但是山后只有紅色的礦石顏料,可紅色他也不太喜歡,唯一的辦法就是往生漆里面盡可能多的加入桐油和松香,使其變成深褐色,而深褐色他也不太滿意。
偶然有一次,魏啟來半圓洞,讓人找滑石入藥,楚博才試著把滑石粉放進生漆,調成了白色油漆,并且滑石還可以讓油漆的流動性更好、附著力更高,即便涂在金屬上抓力也夠,這極大滿足了楚博的要求,他喜歡明亮的效果。
溝渠建好,共分上下兩層,上層進水,下層排污,加蓋密封,側面開孔。從西面山崖上引過來的瀑布和溫泉順著溝渠的上層可以把冷熱水送到基層的每一個房間;污水則順溝渠下層排到北邊的湖泊。
試水三天,溝渠沒有任何漏水和排水不暢,所有人的做工都很精細,質量出奇好,就連楚濤也讓齊夫人扶著來見識一下楚博的偉大設想。
在大唐,只有皇帝和貴族的墓室或是宮殿的夯土地基用石頭,百姓居住的房子幾乎都不用石頭,所以所有人、包括楚博自己對全部用石頭壘墻建屋都沒有經驗。
因此楚博把程序上反過來,先從入口的輔助建筑開始動工,為建造主建筑積累經驗。
輔助建筑位于主建筑的西南部、高臺的入口處,地勢比主建筑低一丈多。
一開始楚博把所有的建筑都放在高處,后來他通過測量坡度和一年四季太陽照射的角度之后,毫不猶豫選擇了入口處的地方。
因為高臺的兩面是風景唯美的湖泊和沼澤濕地,輔助建筑在低處,完全不會遮擋主建筑的視線,處在南面不影響光線,坡度的落差也可以讓水流更加強勁,帶動水車。
扶住建筑的水渠和地基就緒之后,室內用碎石找平,地基墻內外各舍去一尺半,留三尺厚的墻向上加蓋(一尺相當于現在的32.6公分)。
輔助建筑東西約三十丈,加上閣樓共三層,高約五丈。
因為輔助建筑在高臺的低洼處,為了得到更開闊的視野,整個建筑的外立面向南鼓出一個圓弧。讓建筑呈現出圓弧需要非常精確的圖紙和大量計算,楚博為此花費的精力,常人難以想象。
基層挑高九尺,內寬二十四尺、長二十四尺隔成一間,一間為一個方。一間內、外墻開六個窗戶,窗戶一尺寬,三尺高,分三組,兩兩挨在一起,全部用雙層波璃窗。
石板砌地面,木頭樓梯,每個屋挨著溝渠設兩眼茅廁藏在木板小屋里。用木板削磨出橢圓形的孔,設在一尺高的臺上,人可以坐上去入廁,從瀑布引進來的水“嘩嘩”流動起來,沒有一點味道。
茅廁外面用石頭鑿刻兩個洗手池,因為水流強勁,洗手池做成很深的圓體,半圓嵌入墻壁,半圓露在外面。
東西盡頭兩個房間,接入溫泉,設多間沐浴間,分男女使用。
一層層高十二尺,兩方隔成一間。
北墻離地六尺開六個與基層同樣規(guī)格的小窗;南墻離地一尺開窗,窗戶寬三尺,高九尺上加半圓拱形,一方開三個,遇門去一窗。窗戶上完全沒有雕花和棱角,全部用高九寸、寬半尺高的方格。
門寬四尺,高九尺上加半圓形拱,門板用三寸厚的木板內外、橫豎拼接、固定。
裝上事先按計算尺寸做好的門套和窗套,精確的測量和計算使得木材和建筑嚴絲合縫。
一尺見方的烏沉木大梁,一方用九根,梁跟梁之間用三寸厚的木板鋪設,上面橫向鋪一寸厚木地板,地板用樹膠固定。
留出一個房間不鋪設木地板,用石板代替,專門給楚瀚和秦銘冬季鑄刀和金屬。
大梁兩頭的外墻,連接加蓋出一尺半見方石柱,上面托住頂層閣樓伸出的三尺屋檐,石柱中間挖出直徑九寸的排水管道,屋頂雨水流到屋檐處,順著水道流到下面的排水溝。
墻體分內外墻兩層石頭堆砌。
外墻面直接用石頭剖開的自然凹凸面,形狀也就著原石,用鑿子把邊沿去成不規(guī)則的直線,咬合在一起,墻體堅固,又有一種自然的古樸之美。所有的縫隙寬度幾乎一致,同樣用火山灰加沙和漿粘合。
內墻的石面則全部用鑿子‘洗’平,一條一條細致均勻的白色痕跡,斜著下來,墻面看起來平整漂亮,沙沙的凹凸石面非常有質感。
內外墻兩層石頭之間參差不齊的縫隙,不用任何東西填充,留待日后室內窯爐的煙和熱氣通過,加熱墻壁。
每個房間都配上改良后的饅頭窯,煙筒就藏在房屋之間的隔斷墻壁內部。饅頭窯上方架一個刻有凹凸豎紋的銅水箱,水箱的下部是半球體,類似鍋底,與窯兩側同樣質地的水箱相連,燒窯時三個水箱的水可以循環(huán),連閣樓都能取暖。
秦銘設計的旋轉樓梯,安置在房間的角落,即省地方,又靈動漂亮,刷上漆,像一件藝術品。
閣樓用烏沉木做屋頂,直線屋檐。大梁之間鋪三寸厚的木板,覆蓋厚厚一層棕絲,棕絲上糊上樹膠,最外層用火山灰和沙漿粘上深紅色巖石片瓦。
邊上的兩間,為了屋內高挑,不設閣樓。一間留給楚岳和楚浩練武,一間留給楚曠使用,盡管楚曠仍然下落不明。
每方閣樓上面開兩個三尺直徑的半圓窗,窗戶凸出屋頂斜坡與地面垂直,上面棚著隨形的石瓦。
最中間的一個房間,向南凸出一個露臺,四周圍起欄桿,成為絕佳的觀景之處。
楚博為這座迎門建筑取名“半山”。
輔建筑完工后,夏天也到了。一部分人準備主體建筑的石材和木材,一部分人由秦銘帶領準備銅活和波璃。
山后郡的銅礦含有一部分銀,這個事情楚瀚、楚博和秦銘嚴格保密,不是舍不得給士兵銀兩,而是怕引起內亂,所以煉銅的工作只能找最外行的幾個人,工作進度稍顯緩慢。
楚瀚和秦銘的波璃制作技藝更加嫻熟,從火山灰里扒出來的天然玻璃塊入窯加熱時加入石膏和不知名的礦石之后,波璃更加通亮了。他們把偶然得到的妙方數次改進,波璃才有現在的成色。
波璃成形冷卻的模型也做了好幾套,以供不同門窗使用。
經過幾個月的施工,不光壘墻、棚頂,積累了很多經驗,一些聞所未聞的工具在施工中也不斷出現,水平儀是里面最精巧的。
海邊有一種巨型水藻,像是一根天然透明水管,把它彎成一個弧形,兩個口朝上固定到一根木板上,放到水里,標出弧形兩側水平面,然后把海藻里面灌上水,就做成了一個水平儀。兩點之間扯一根繩,把水平儀掛上去,哪邊高哪邊低,一目了然。
找到水平位置,再垂直墜一個重物,就找到了垂直線,這是楚博的一大發(fā)現。
杠桿架、滑輪車、水車等等工具的使用省時省力了許多。
除此之外楚博給出的圖紙之專業(yè)、清晰、準確,也是工程順利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士兵們從勞作中學到很多新奇的知識,他們都為幾個年輕小伙子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楚博和楚瀚先在輔助建筑中間選了兩個屋,打掃干凈,請父母和叔嬸住了進去。
屋子里通風良好,不濕、不潮、不熱,還有現成的水流,不用到外面打水,直接在室內入廁,很是舒適。
可旁
建筑的圖紙和數據本人設計修改,所以建筑的描寫繁瑣,留給需要的讀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