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烏孫山下

第二十一章:2017年(二十一)

烏孫山下 伊語滌生 4014 2020-01-31 00:06:00

  求收藏、求推薦。

  “春分雨腳落聲微”,春寒料峭,雖然祖國西域之地烏孫山下還未回春,許多地方仍安靜得沉浸在漫天大雪中。

  但是麻扎子村已是春意濃濃,各族村民興高采烈得忙著準備過哈薩克、維吾爾、柯爾克孜族等少數(shù)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納吾肉孜節(jié)”。

  “納吾肉孜”一詞來自波斯語,也叫“諾魯孜”,不同民族在叫法上諧音相似,意為“春雨日”,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民族迎接春天來臨的節(jié)日,是他們生活生產(chǎn)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

  現(xiàn)在也叫迎春節(jié)、開春節(jié),納吾肉孜節(jié)的日期是固定的,是每年我國農(nóng)歷節(jié)氣的“春分”時節(jié)。

  按照傳統(tǒng)習俗,每年春分時節(jié),哈薩克族等少數(shù)民族要舉行諾魯孜節(jié)祭禮儀式,舉行慶?;顒?。

  這天黎明開始,男女老少都要身穿民族盛裝,各家的家長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起一堆松柏樹枝,將冒煙的樹枝在每人頭上轉(zhuǎn)一圈,預(yù)祝他們在新的一年平安快樂。

  然后,家長要把冒煙的松枝帶到牲畜圈門口,讓畜群從煙上通過,祈求新的一年,牲畜膘肥體壯,迅速繁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這些風俗習慣逐漸淡化了,農(nóng)牧民更加適應(yīng)新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了。

  廣闊草原和白色氈房、蒙古包的生活都已珍藏在饕餮老人們童年的記憶里,高山上漫山遍野的松柏樹枝也不像過去那樣可以隨意采擷,如今在鄉(xiāng)村也不好尋找,這種儀式也就慢慢得淡化,但過節(jié)時人們會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以新的方式來歡慶這個節(jié)日。

  麻扎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開會研究討論,商量今年的納吾肉孜節(jié)由村委會組織,召集全體村民在廣場舉辦盛大的歡慶活動。

  除了彈唱冬不拉、摔跤、叼羊、姑娘追、才藝表現(xiàn)等娛樂活動外,喝“納吾肉孜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哈薩克族有個講究,不喝粥就意味著沒有過這個節(jié)日。

  所謂“納吾肉孜粥“,就是家家戶戶用剩余的糧食和食物,再配上多種佐料煮成的稠粥,一般情況都是用7種原料熬制。

  做這種粥時不宰殺牲畜,要用往年剩余的糧食和冬宰后貯藏了一個冬天的熏肉,并盡可能做得豐盛些,表示年年富足有余。

  做粥的原料大米、小麥、大麥、面粉、葡萄干、牛奶等6種原料,村委會干部已經(jīng)在巴扎上采購回來,可是冬宰貯藏的熏肉,在巴扎上沒買上。

  這樣以來,做粥的其他6種素食原料都已準備好,還差唯一的葷食原料---熏肉了。

  過節(jié)一定要讓村里的各族百姓品嘗上最正宗的納吾肉孜粥呀,村書記海米提聽說隔壁的皮牙子村哈薩克族養(yǎng)殖大戶加帕爾家儲藏的熏肉多,這段時間各少數(shù)民族聚集的村莊都要準備開展歡度納吾肉孜節(jié),去晚了,別買不上了。

  工作隊隊長李岱一聽,讓伊郁喆、汪勇、努爾三個有車的隊員都開上私家車一塊同去。

  倘若加帕爾家的熏肉賣光了,他們分組到皮牙子村其他牧民家上門購買,不能讓麻扎子村農(nóng)牧民朋友過節(jié)時留下遺憾。

  皮牙子村顧名思義,是種植皮牙子(即,洋蔥)最多的鄉(xiāng)村,實際它本來是個牧業(yè)村,很早以前叫“闊以村”(羊村,養(yǎng)羊最多的村),早期這個村以牧民人數(shù)居多,養(yǎng)殖成千上萬只馬牛羊。

  羊肉吃多了,人就會出現(xiàn)血脂高的狀況,為了降血脂,當?shù)啬撩癯匝蛉鈺r都會切一盤皮牙子吃,或者把皮牙子剁成碎末放到羊肉湯里,既能除去膻味,又能降低血脂,一舉兩得。

  于是種植皮牙子成了這個牧業(yè)村的副業(yè),長此以往,種植規(guī)模越來越大,成為寧西地區(qū)皮牙子產(chǎn)量最大的村,故被做蔬菜生意的商人們戲稱為“皮牙子村”。

  幾十年來,原來的牧業(yè)村---闊以村的名字逐漸被人淡忘,提起皮牙子村人人皆知,縣史志辦順應(yīng)民意在地方史志上把闊以村改為皮牙子村,這是寧西地區(qū)唯一一個因副業(yè)壓倒主業(yè)而更名的山村。

  來到加帕爾家,占地一畝多地的院落西邊是一棟兩層樓房,跟城市的別墅建造的外形如同一轍。

  這家主人是位年近花甲的老人,是皮牙子村最富足的大戶,世代放牧為生。

  在院子南墻根下僅存的一塊不到十平米的雪地上正手把手教三歲孫子打牛(打陀螺)的加帕爾,看到院子里一下進來八九個不同民族的干部,停下來瞇著眼一看,領(lǐng)頭人是麻扎子村書記海米提,是他多年的維吾爾族老朋友了。

  加帕爾趕緊抱著孫子走過來遞給正在院子走廊下做奶疙瘩的老伴,迎上去右手貼胸,稍稍欠身問好,同時用哈薩克語問候著“賈克斯”(你好),他熱情得用哈薩克禮節(jié)同客人打招呼。

  聽說客人們的來意后,他笑著用漢語對海米提說,他們來晚了,家里為數(shù)不多的熏肉昨天下午就被皮牙子村和南面的洪納海村脫貧攻堅工作隊買走了。

  看著客人們失望的神情,加帕爾讓準備離開的隊員們再等等,村里的貧困戶帕魯克儲存了一些熏肉還沒賣完,應(yīng)該夠麻扎子村工作隊使用。

  熱情好客的加帕爾讓隊員們坐在他院落走廊下的條凳上等候,他用手機跟帕魯克聯(lián)系。

  這幾年皮牙子村在脫貧攻堅隊華永和隊員們的協(xié)助下,皮牙子村牧民已經(jīng)形成了初具規(guī)模的牛羊馬熏肉產(chǎn)業(yè)鏈,每年冬季牧民幾乎家家都熏制大量牛羊肉,待來年春季再高價出售,相比下比賣鮮活的牲畜產(chǎn)生的利潤多上兩倍。

  加帕爾用哈薩克話語跟貧困戶帕魯克通完電話,讓海米提等人進他家客廳坐會兒等候帕魯克。帕魯克不在家,正騎著馬在皮牙子村防護林里巡邏呢。

  加帕爾告訴海米提,據(jù)他所知,皮牙子村牧民家的熏肉基本上都賣完了。

  身為護林員的帕魯克這段時間忙著到林地驅(qū)趕牲畜,害怕憋了一個冬天的牛羊,沒草吃會啃咬村里防護林的楊樹皮,一直早出晚歸,白天基本不在家,他家的熏肉一點都沒賣出去。

  一提起帕魯克,麻扎子村的工作隊員個個神色黯然,大家都知道,皮牙子村貧困戶帕魯克的一對一幫扶干部就是已經(jīng)離世的皮牙子村原工作隊隊長華永。

  當初華永為了這個因長期酗酒致貧的貧困戶可是愁白了頭,操碎了心,為了幫助帕魯克戒酒他想盡了辦法,實在沒轍的時候曾還請教過麻扎子的隊員們呢。

  這個從未謀面的帕魯克對麻扎子村全體隊員來說,已經(jīng)是“如雷貫耳”、未見其人只聞其名呀。

  聽加帕爾說起帕魯克這段時間的進步和表現(xiàn),大家都為離世的華永感到欣慰,至少,他念念不忘的帕魯克沒有辜負他的心意。

  聽說帕魯克今年春節(jié)后,已經(jīng)用書面形式向皮牙子村委會和脫貧攻堅工作隊主動提出,2017年他要脫貧,要對得起九泉之下的漢族大哥華永。

  聽到一點關(guān)于華永的內(nèi)容,伊郁喆就會難過,她喝完主人給她倒得香噴噴的花茶,對加帕爾說出去走走,起身離開。

  加帕爾心想,也是,一個女同志跟這幫子大男人圍坐在一起聊天,也沒啥意思,就笑著用標準的漢語說:“女同志,你去跟我做奶疙瘩的兒媳婦聊天,她漢話比我說得好,上過漢校?!?p>  伊郁喆走出門,看著加帕爾的兒媳婦瑪依努爾做著酸奶疙瘩,酸奶疙瘩,哈薩克語叫“庫勒提”,是哈薩克族手工制作的奶制品之一,奶味濃郁,富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是寧西地區(qū)各族女同胞必選的零食之一。

  在寧西地區(qū)土生土長的伊郁喆當然知道酸奶疙瘩的制作過程。

  小時候,家住在學校家屬院的伊郁喆家左面鄰居是一家哈薩克老師,東面一家是維吾爾族老師,那時經(jīng)常幫鄰居的哈薩克阿姨做酸奶疙瘩。

  這么多年過去了,以前做奶疙瘩的場景歷歷在目,還沒忘記。

  做酸奶疙瘩工程比較繁瑣,首先把鮮牛奶倒入鍋中,煮沸,晾涼后倒進“沙班”中加入酸奶發(fā)酵;發(fā)酵成很濃的酸奶,倒入紗布袋子里面,用木棍(或搟面杖)敲打紗布袋,使的酸奶中的水分和油分離,撇去酥油;剩下的酸奶倒入鍋中熬,蒸發(fā)水分,待其變成糊狀,再倒入紗布袋中,瀝干多余水分,晾干捏成一個個疙瘩,就是酸奶疙瘩。

  加帕爾兒媳婦正在做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糊狀的酸奶用手捏成一個個疙瘩擺放在干凈的案板上準備晾曬。

  聰明的瑪依努爾從伊郁喆向往的眼神中看出來,伊郁喆也想過來捏奶疙瘩,于是熱情相邀,伊郁喆趕緊洗手過來幫忙。

  倆人坐在小靠椅上曬著暖洋洋的日頭,手里捏著酸奶疙瘩,開心得聊著家常,毫無芥蒂。

  瑪依努爾很大方熱心,邊忙碌著做酸奶疙瘩,邊給伊郁喆講哈薩克族做納吾肉孜粥的方法。

  她說:“做這個納吾肉孜節(jié)飯比較講究,至少要用七種原料,把這些混合之物加水煮成稠粥一樣的納吾肉孜飯。我們哈薩克族在納吾肉孜節(jié)熬制的這種粥稱畢岱闊杰。較濃的粥可當飯食用,稀的可作飲料解渴用。畢岱闊杰是我們的傳統(tǒng)食物。以前的游牧生活時期,沒有工具,就將小麥、大麥、塔爾米、小米等囫圇食用,先把小麥、大麥炒熟,再將塔爾米、小米先用水煮熟,然后炒干,臼搗去皮。小麥、大麥也是先在臼內(nèi)搗碎,然后用水煮熟做粥食用?!?p>  瑪依努爾見對納吾肉孜粥制作過程不甚了解的伊郁喆像個乖巧的小學生似的聽她這個老師講述,興致大發(fā),講得更加詳細了。

  “做小麥粥首先將小麥放入臼內(nèi)搗去皮,然后將去皮的小麥放在簸箕里篩去碎皮,再放入臼內(nèi)把小麥搗碎后倒入鍋里,適當加水加鹽,再添加適量油、肉,用小火燜煮一個半小時,肉和小麥煮爛,成為粥樣即可,然后適當?shù)谷肽谈泶裰⑺崮袒蝓r奶,就可以吃了。還有一個方法是:煮肉時將搗好的小麥倒入鍋內(nèi)一起煮,在肉湯里煮成的這種小麥粥更是別有風味。畢岱闊杰除在家庭里當做午餐和晚餐食用外,還可以用于接待貴客的招待佳餐,這種肉湯里煮成的畢岱闊杰必須添加奶疙瘩汁或酸奶,我們哈薩克族把它稱作布依拉闊杰。我剛才說的是最傳統(tǒng)的肉湯小麥粥,一般都不做了,太麻煩了。現(xiàn)在大家都是咋樣省事咋樣做,咋樣方便咋樣來。”

  伊郁喆笑著說:“今天我又上了一課,謝謝瑪依努爾老師,明天我們麻扎子村過節(jié),歡迎你去做客?!?p>  瑪依努爾俏皮得眨眨眼說:“明天我沒時間,要去村委會幫忙,后天我們村也要過節(jié),歡迎伊姐姐過來做客。后天我要穿上最漂亮的哈薩克裙裝給大家來個模特表演呢。”

  看著瑪依努爾單純向往的笑容,伊郁喆知道,過節(jié)的少數(shù)民族中,相比之下,哈薩克族更為重視這個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關(guān)于納吾肉孜節(jié),草原上哈薩克族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這個節(jié)日的來歷和天空中的星座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哈薩克族的祖先認為,白羊星是造福人類的主神,而雙魚星則是人畜的病源。

  每到“春分”這一天,恰好是雙魚星降落、白羊星上升的時刻,人們選擇這個時刻過節(jié),是希望驅(qū)走病源,人畜兩旺,迎來幸福和吉祥,所以納吾肉孜也有“送舊迎新”的含義。

  看來,后天,以哈薩克牧民居多的皮牙子村的節(jié)日要比其他村過得更要隆重、喜慶些,伊郁喆望著笑臉嫣嫣的皮牙子村民,心想,要是華永活著該多好,熱情奔放而又豪爽善良的他可能正在天上看著皮牙子村的可喜變化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