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前去林州
黃三不廢一兵一卒便解決了陶縣的叛亂,此時他站在人群前方,和眾將士解釋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從春江樓遇見高瀚揚一直到高年舉兵謀反,一字一句說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身邊還有江河等人為他作證,林州的將士這才反應過來自己是被小人所蒙蔽,紛紛高舉手中兵刃,誓要與高家父子二人討個說法。
“此事的來龍去脈本王已解釋清楚,至于如何處置高家父子二人,本王不便過問,這就送眾將領出城,我晉國邊防還需仰仗各位?!秉S三雙手一拱,沖著眾將士深深鞠了一躬。
一旁的蕭戰(zhàn)眉毛一擰,心道,這王爺怎么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現(xiàn)在正是率軍進入林州鏟除高家父子的大好機會,怎么還謙讓起來了。
正要上前提醒,卻被寒秋一把拉住,帶著笑意沖著蕭戰(zhàn)搖了搖頭,如果這個世界上還有一人知曉黃三的心思,那就只有眼前的這位寒秋了。
臺下的將士頓時爆發(fā)出一陣議論之聲,望著臺上的黃三,心中生出感動,舉兵謀反乃是大罪,沒想到這位王爺竟然不計前嫌,還要親自護送自己出城,這是何等的氣量。
再說高年,他可是林州鎮(zhèn)撫使,邊防大臣,就算他是有意謀反,以自己身份也無權處置人家,沒準還會落個造反的罪名,若真的想將他驅趕出城,還林州一片朗朗乾坤,怕是非這位王爺不可。
江河率先一步,跪在黃三面前,神情誠懇道:“還請王爺為我等做主?!?p> 兩旁的統(tǒng)領互看了一眼,心道,得了人家都不追究咱們的謀反之罪了,還愣著干嘛,跪唄。于是幾名統(tǒng)領也紛紛跪倒在地,齊拱手,道:“請王爺為我等做主?!?p> 統(tǒng)領們都跪了就更別說臺下的將士了,他們只是軍中的小兵,無權無勢,受高年欺壓多年,早就想將這高家父子除之后快了,如今難得有人肯為自己做主,這機會自然不能放過。
尤其是聽聞金陵將士待遇十分優(yōu)厚,每月不光有軍餉拿,還能獲得不少良田,死后還會安置家屬,若是黃三能接管邊防軍,那豈不是林州之福。
黃三望著臺下跪倒的將士,突然感受到趙匡胤的黃袍加身,于是假作為難道:“既然大家決意以此,而此事又是因我黃三而起,那我便于眾將領同去林州,與高家父子對峙一番?!?p> 蕭戰(zhàn)這才明白過來黃三的心思,一陣苦笑搖頭,也越發(fā)覺得眼前的王爺心機城府非尋常之人可比,若是能留在京都也未嘗不可與那些皇子爭一爭九五之位。
四萬人馬自陶縣出發(fā)本王林州,黃三這一路上都在琢磨如何才能繞高年等人束手就擒,尤其是路過那片渲染這血跡的山路時,他更加覺得不應該再有人因此而丟掉性命。
一旁的江河看出了黃三的心思,拱手直言道:“王爺大可放心,現(xiàn)在駐扎在林州的將士大多都是忠義之人,守城統(tǒng)領正因看不慣高年在林州的所作所為,才找了借口留在城中,若是王爺說明來意,那些將士自會打開城門,恭迎王爺?!?p> 黃三嘴角一笑,瞇著眼看著身旁的江河,道:“那你算不算忠義之人呢?”
這話雖然說得有些隨意,聽起來還有些玩笑的意味,但其實這話黃三早就想問了,自從經(jīng)歷了明珠姐妹一事后,黃三處事也變的越加小心,畢竟吃一塹長一智,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不是傻子就是瞎子。
經(jīng)過這幾日的相處,江河倒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樣子,可是人心隔肚皮,畫虎難畫骨,黃三早就過了被幾句豪情狀語所打動的年紀了。
二十一世紀的黃三可以不在意,畢竟那時他只是一個無權無勢的普通人,但現(xiàn)在不行,他不光是晉國的封地親王,麾下還有兩萬多名將士,眼紅嫉妒的人多了去了。
而且若是林州軍馬傾巢而出也就算了,但偏偏有三萬忠臣良將不顧高年的威逼利誘,依舊堅守城池,隨時準備抗擊外敵的侵擾,這就不得不讓黃三多一分小心,如果江河是忠臣,那林州的三萬將領又算什么。
雖說江河等人是受了高年的蠱惑,但是若真的是一心效忠晉國,他們又怎么會擅離職守置邊境于不顧,置晉國安危于不顧?
“回稟王爺,屬下不算忠義之人,我明知高年有意謀反,卻還明知故犯,而后遇見王爺又叛變上級,最后還帶領王爺進入陶縣,令陶縣將士陷入險境,這每一件事都足以軍法處置。”
他這么一說,黃三還真不知道該怎么反駁他,不管怎么說不費一兵一卒能拿下陶縣,還多虧了人家?guī)?,自己總不能卸磨殺驢,提褲子不認人吧,要因此處置江河,怕是會引起眾怒。
“其實那日我見到王爺后,就知道您已經(jīng)提前有所準備,怕是兩側的山林盡是埋伏,我若拼死相博,定然會落得那一萬將士同樣的下場,我不想因為一個本就錯誤的決定,平白無故讓手下兄弟斷送性命,正如王爺所說,我邊防男兒應馳騁沙場,揮灑熱血,就算戰(zhàn)死沙場也能落得一樁美名,實在不應該成為他人勾心斗角爭名奪利的手段?!?p> 黃三眼神一沉,微微點頭,喃喃道:“你做得對?!?p> “還請王爺恕屬下欺瞞之罪,我承認當時確實不是真心追隨王爺,畢竟我們是邊防將士,而您雖是封地親王,卻無掌管之權,若傳揚出去,不光我等就連王爺也會因此遭受牽連。但那日在客棧中,王爺寧可以身犯險,也不愿再傷害一兵一民,屬下著實敬佩,這才想請王爺與我等同去林州,整頓林州邊防,以后江河定以王爺馬首是瞻,以報恩情。”
黃三淡淡一笑,不管江河所說是真是假,但如此為下屬著想,這人定然也不會壞到哪去。
從金陵出發(fā)到山路埋伏,再到解困陶縣前往林州,這一折騰一個月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而且大部分的詩句還都是在趕路,不過黃三倒覺得很值,一點都沒覺得辛苦。
越往南走氣溫的差異也就越明顯,兩旁的山林也變的越加茂盛,黃三倒是多了個心眼,提前讓趙慶龍率領一隊人馬前去探路,生怕高年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躲在山中埋伏自己。
好在這一路是有驚無險,周圍也出現(xiàn)了不少鄉(xiāng)村部落,林州也近在眼前,黃三坐在馬上打量著兩旁警惕的百姓,從這些百姓的衣著神態(tài)能夠看出,他們日子過的并不好,甚至有不少幾個孩童身上的衣物沒有一塊是完整的,都是東拼西湊來的。
黃三這人最見不得人可憐,急忙從懷中掏出銀兩準備接濟,可卻被江河攔了下來,“王爺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