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蔡氏教子
不過剛剛破曉,咸陽城就熱鬧了起來。
正在災后重建,人人爭先勞作。偷懶?別說這是給自家修房子,更有昭法明文所寫,賑災中表現(xiàn)優(yōu)益的那是有加爵的!
然而這咸陽城中的熱火朝天卻跟這戶人人身披縞素的人家無關(guān)。
前廷尉府。
劫的尸身已經(jīng)在靈堂中放了三日,一國廷尉身死,竟然無一人前來拜祭。
劫死得太過慘烈,莫說當日殿上的群臣被震驚得失魂落魄,整個咸陽城的達官貴胄都因為廷尉的死,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所有人都在等那位的蓋棺定論。在此之前,無人敢于登門。
直到今日,韓非來了。
身為故韓公子,韓非是見過這個廷尉的,知道他精通刑律,執(zhí)法嚴苛,但一向絕無往來。
對方只知死守法度卻不通法理還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就是此人馬踏新鄭,親手將連同韓安在內(nèi)的故韓王室全體下獄,歸為刑徒。
罪名是違逆昭王,以及叛國。可笑,韓國將自己的土地獻給他國,竟成了叛國,你昭王政早已將故韓土地視作己物了?
韓非為三千公室子弟下獄而怨恨劫,他今日前來拜祭吊唁,卻是為了八十萬故韓人前來感謝?;蛟S劫的所為并無作用,但這份心意,就足夠他韓非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韓非揣摩帝王人心之能,遠勝于李斯,他當然看得出嬴政是何打算。他也知道被激怒的韓人即便暫時趁著昭軍精英主力不在,能夠掀起一些波瀾,甚至成功復國。
然而一旦如此而為,只能迎來嬴政更為狠辣的報復,他是要借機鏟除故韓內(nèi)隱藏的全部復辟勢力,打斷韓人最后的脊梁。
于是韓非來了。
然而韓非被兵士告知不得入靈堂,掃視周圍,身披縞素的親眷們也都被趕了出來,跪了一地。
那個人也來了。
“雖然沒跟你說過,其實孤一直很感激你。”
嬴政手按棺木,如同老友閑敘:“孤那個不成器的長子,幼時不知中了什么邪,每日嚷嚷著要廢除昭法,以儒治國。
嘿,若不是華陽一向與孤情投意合,孤還真以為這家伙不是孤的種。
孤一直沒能辦到的事,你個老匹夫居然辦成了,也不知用的什么法子,竟然讓那個小子甘心學起了昭律?!?p> 嬴政笑得開懷,干脆背靠著棺木就那么緩緩坐在了地上:“你把扶蘇教得很好,孤欠你的。”
嬴政把玩著那塊驚堂木,上面歪七扭八的字體不用看也知道出自何人之手,“孤從不欠債不還。呂不韋盡心輔佐孤登極,于是那般大罪,孤仍給他留了一份顏面,一個全尸。蒙驁臨死之際將蒙氏私軍借予孤,讓孤能夠平亂蘄年宮,孤便還了他蒙家三代榮寵。
即便蒙武再怎么扶不上墻,孤也從未動過他的前將軍之位,若不是他身死,孤還打算在他暮年時讓他坐一坐國尉的位子。
當然這得在司馬錯身死以后,嗯,這話你別跟司馬老兒講。”
嬴政講到此處,敲了敲棺木:“孤是真沒想到,你這老農(nóng)戶埋首苦耕了一輩子,臨了給孤來了這么一出。
孤又不是什么桀紂……
是,孤那會兒在氣頭上,聽不進勸,那你就不能等兩天再說一遍,孤也許就聽了呢?”
嬴政越想越氣,起身踢了棺木一腳,“孤就知道你這老農(nóng)一輩子沒進過諫,就不知道路數(shù),你學學人家李斯,那說話聽著多舒服。
你這頭回進諫就這么大陣仗,怕是能名留青史了吧,啊?老東西。”
嬴政嗤笑一聲,拍落衣服上的灰塵,轉(zhuǎn)身走出了大堂,“孤絕不會欠你?!?p> 出了大堂,嬴政根本沒理站在一旁的韓非,他知道這人會來,卻不想他來得這么晚,只是走過劫的家眷時停了腳步:“叫什么名字?”
被母親抱在懷里的少年聞聽大王發(fā)問,跪起回道:“回王上,小子名叫山。”
嬴政微微點頭,他知道這個小子,劫老頭得了孫子專程跟自己炫耀過,哼,都是扶蘇無用。
“擬詔,廷尉劫,一心為國,封忠國君,世襲罔替?!?p> 劫在滅韓之戰(zhàn)中立有大功,本就有大良造爵,如今再給個封君也說得過去。畢竟大昭自商君以后,就再無實地封君了,君位只是在軍功爵之外,一個榮譽性質(zhì)的尊榮罷了。
只是這個世襲罔替就厲害了。
原本昭法規(guī)定,爵位每繼承一次,就會自降一等,如此避免封侯太多,也避免了功臣之后的不思進取。
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這個世襲罔替,這就意味著只要昭國不亡,劫這一支的嫡系家主只要不叛亂犯法,就永遠是忠國君。
更有趣的是,劫的嫡子早已陣亡,如此眼前這個舞勺少年,一躍便成為如今大昭最年輕的封君了,恩寵不可謂不隆。
這還沒完。
“既已封君,不可無氏以傳。擬詔,賜忠國君氏尉?!边@是以劫的官職——廷尉——為氏了。
少年尉山還在懵懵懂懂,就見母親大喜參拜口稱謝恩,也忙有樣學樣,嬴政卻沒有去看他們,繼續(xù)下詔:“擬詔,故韓公子非,學問理政均為上才,擢韓郡郡守,即日赴任?!?p> 連下三道詔書后,不給韓非反應(yīng)機會,嬴政便帶著一眾侍衛(wèi)隨從回宮去了。
三道詔書一傳出,咸陽風向立刻為之一變。
首先就是原廷尉府,如今的忠國君府驟然從門可羅雀變得門庭若市起來。忠國君年幼,當家的擔子自然落在了忠國君母親蔡氏身上。
蔡氏是大家出身,原本老廷尉在時便是家中主事人,迎來送往十分熟稔,并沒有對登門之人的見風使舵有絲毫不滿之情流露,由此更得京中看重。
送走最后一位前來吊唁的客人,已是華燈初上,蔡氏命人關(guān)上大門,轉(zhuǎn)身前往后院。
還未靠近,陶罐破碎的聲響與哭聲便傳了過來,想必是尉山又在發(fā)脾氣了。
蔡氏揮手讓下人退下,獨自走了進去。尉山一見母親,趕忙放下手中高舉的陶器,快步奔向母親,想撲進母親懷里。
卻沒想到,一向溫柔的母親卻一把將他推開,尉山被重重推倒在地,怔愣之下竟忘了哭泣。
“爾父死于疆場,爾大父死于朝堂?!辈淌险Z氣輕柔,面容平靜地看著這個大昭最年輕的封君,“吾家不可有囿于婦人懷抱之人?!?p> 見母親不會扶起自己,尉山委屈地自己爬起,垂頭聽母親教誨:“你是尉氏第一人,更是如今這座府邸唯一的男丁,你應(yīng)該,也必須長大了。
“明日,你愿意也好,不愿也罷,都必須隨我拜謝所有上門祭奠之人。全咸陽城都在看著你這個忠國君的成色,我絕不允許你給你的父親,還有你的大父丟臉。聽明白了?”
尉山眼淚未干,卻不敢去擦,咬牙帶著哭腔行禮道:“尉山明白?!?p> 蔡氏并未多言,轉(zhuǎn)身而走,兩行眼淚卻怎么也忍不住了。
昭王在廷尉府下三道詔書之事,自然也傳到了丞相府上。
“父親,王上這三道詔書何意?。俊崩钋灞幻商裾髡贋殚L史正隨軍在外,此時發(fā)問的,是李斯的次子,李平。
李斯正在練字。
李斯的書法冠絕大昭,當今通行全國的小篆便是出自他之手,為無數(shù)人模仿。
聞聽這個才能遠不及其兄卻勝在聽話孝順的庶子詢問,李斯并未停筆抬眼,隨意道:“你認為呢?”
“兒以為,王上又是封劫為君,世襲罔替極盡哀榮,又是令韓非為郡守,這恐怕是要放過韓人的意思了吧?”
“故韓人?!崩钏瓜仁请S口指出兒子的語病,才輕聲道:“你以為,一個老臣之死而已,就當真能變了這位昭王的心意了?”
“父親是說……王上此舉只是為了暫時安故韓人心?實際上并未打算放過故韓人?”李平改口極快。
“凡事多想一層。如果只是改變主意,將故韓反叛勢力輕輕放過,只需要命一小吏,拿著王令免了刑徒入昭即可,何必讓韓非歸故國呢?況且,詔書上可是絲毫未提要免故韓宗室刑徒遷驪山之事,更沒有如老廷尉諫言的那樣,直接撥以錢糧賑災?!?p> 眼見李斯硯中留墨不多,李平忙上前拿起墨餅細細研磨,又聽父親道:“失去了宗室大旗,來了個更有名望的公子,忠于故韓的反叛勢力會怎么做?”
李平恍然大悟:“王上這是在給故韓人樹立一桿放在明面上的旗幟??!”
李斯沾飽墨水,輕笑道:“要將故韓這灘渾水下的大魚小魚都釣出來,沒有足夠鮮美的魚餌怎么行?”
“韓非就是那塊對故韓人而言天下最鮮美的魚餌!”
魚餌非正在收拾行裝。
昭王下詔從不用虛言,說是即日,那便是即日,多留一日都是抗命。
家老韓通此時卻推門而入:“公子,有客請見,說是公子故人?!?p> 韓通是隨韓非由韓入昭的身邊老人,說了多少遍都執(zhí)拗地稱他公子,即便韓國已經(jīng)不再,這個倔強的老頭也拒不改口。
“故人?我在昭國能有什么故人,總不能是李斯來了。”正要讓家老將那個妄人趕走,心中一動,遲疑問道:“此人裝束如何?”
家老回道:“大晴天的,穿著蓑笠,手拿一桿長蒿,看著像是農(nóng)家?!?p> 韓非心中一嘆,原來嬴政什么都知道了,“請他進來吧,確是故人?!?p> 家老領(lǐng)命而去,不多時便引了一人進門。
來人摘下斗笠,露出了一張韓非以為此生都不會再見的熟悉面容:“鄭國,見過公子?!?p> 又是一個死不改口的倔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