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_殿試與內(nèi)閣
“舉人最后都會由吏部任命,派往各縣擔任縣臣、亭長等職,百名進士,朕給吏部標準最低任命也是七品之官,如縣令、郡丞等。
如此地方重臣,朕讓其御前奏對,有何不可?”
劉康皺眉,殿試,可不是單單一次考試,而是君臣交心之所,若無意外,這些人大多難在中樞任職,放到地方前,總得讓他們知道,誰給他們的地位。
“下臣遵旨。”柳甫躬身領命,這位陛下,對權(quán)力的掌控,還真是達到極致了。
九月十五,一百進士入崇德殿面圣,劉康與之交流,竹林七賢盡在百名之內(nèi),這些人參與本次科舉的原因,他自不會問。
籠絡人心,自免不了展望未來,說得一個個神情激動后,自是進入正題。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何解之,諸君以此奏對之,請——”劉康出題。
如今大漢主要國策在扶持商人,這些人,未來數(shù)年,與商應是密不可分的,然商在此時,本屬下等,若這些人最后的見解與國不符,那也難堪重任。
“學生遵旨——”眾多人其聲應后,立刻低頭開始作答。
劉康自不會離開,就在殿上批閱奏折等待,午時宮女送來飯食,劉康亦與這些進士同食,吃飯之時,自然也免不了繼續(xù)交談。
“陛下,可賜一壺酒乎?”有學子抬頭詢問。
“自然可以。”劉康點頭,不用他再吩咐,自有人送上,此人身材矮小,樣貌丑陋,他是劉玲。
劉康不會以貌論才,但此人歷史上的風評其實并不好,醉猴,嗜酒如命,放肆情志,是不受禮教束縛之人。
裸奔之事,此人后來亦做過。不過如今,其人不到二十歲,倒也還未見得些陋習。
以前,對這類人他自是推崇,但作為臣子,這類人,總是不穩(wěn)定因素。
“謝陛下,天下之酒,唯大漢至醇至烈。”劉玲感慨。
“小酌怡情,大飲傷身,你雖年輕,但也需注意養(yǎng)身之道。”劉康多少高階一句。
“學生謝陛下教誨?!眲⒘岜敢话?。
“陛下,自光武始,提倡儉樸,在內(nèi)拆撤六宮,對諸皇子限制妾不過四十,如今陛下衣食用度,似過于奢華。”高光看著作案美食,大魚大肉,他們是絕對吃不完的。
而這大殿之中,光芒璀璨,琉璃、珍珠鑲嵌無數(shù),餐盤精美,這些得消耗多少民脂民膏,太過鋪張,他都開始有些擔憂了。
“財富,不是靠節(jié)衣縮食所積累,民以食為天,朕之治下,多數(shù)百姓,可一日三餐,葷腥不缺。百姓家家戶戶釀酒,可見少了吃食?!眲⒖悼墒且粋€愛享受的人。
大殿真的奢華嗎?玻璃制品,主要為了采光而已,又價值幾何?珍珠算比價貴重之物了,可是,這是海軍出海一次直接拉回的三船,而這,還沒有采空那座珍珠島嶼的百分之一。
目前也還有海軍不斷在收集,最后都是丟入國庫,這么多珍珠,一次性拋出難以獲得最大價值,只能慢慢出售。
至于肉食等物,土豆大范圍種植后,喂豬的糧食都不缺了,肉食自然快速積累,家家戶戶研制肉脯等隨處可見。
而且,百姓多吃新鮮的,這些肉脯,多是對外出售了。餐盤等看似精美,但不過最普通的瓷器而已。
“陛下,天地所生貨財百物,皆為定數(shù),有人富,自有人貧,此為常理。”高光道。
“人可創(chuàng)造財富,商亦可創(chuàng)造財富,為何能?這是你們該想的?!眲⒖禌]有多說,天下財富有數(shù),這是這時代普遍之人的認知,重農(nóng)抑商的思想一以貫之,始終占據(jù)主流。
土地、人口和糧食才是最大的財富,是國力強弱的重要象征,在統(tǒng)計天下財富時,完美地避開了商業(yè),工業(yè)就更別提了。
商,在劉康看來,倒賣貨物的為商,做實業(yè)的也為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同等比價。
如此,市場會督促商人不斷的提高生產(chǎn)力,想方設法減少對商品制作時間,人力有窮時,改造工具,提高產(chǎn)量,以此在市場占據(jù)有利地位。
高光沉思,商為何能創(chuàng)造財富,商也是人之一,這該是今日奏對之主了。
他們都已是進士,若無意外,最低也該是一縣縣令,但陛下可能根本記不住有哪些進士,以后仕途想快速升遷,為皇帝留一映像,自是好的。
在此拔得頭籌,對仕途,必有好處。而殿試,他不覺得會是隨意為之。
臨近傍晚,考卷都收上來,一百進士,自是出宮去。
劉康細細查看一百份答卷,這次的進士他原本以為會有很多水分,但如今看之,并不算差。
他一想也就明白了,如今可不想科舉制盛行之時,凡敢來的,基本都有些自信。
他再看了看秀才榜單,遠道而來者,最低都得了秀才功名,被刷下去的,反而多是他放出去的千名龍?zhí)住?p> 這千人,在東宮之中學習,長的不過三年左右,短的一年有余而已,積累總是差了些。
“畢奉,去招賢館傳旨吧?!眲⒖祵懴率ブ?,對前十名,封文彥閣學士,隨侍左右,官定六品。
第十名至第二十名,賜文華殿學士,入殿編撰圖書,官定七品,其余人等,等待吏部任命。
漢國如今到處都是空缺,這一批人進入,辦公效率應會加快許多。這前二十名中,有八人都是山陽公學所出,劉康也沒想到,曾經(jīng)在山陽公府敗家的行事,如今會有此收獲。
只是其中一人,劉康覺得有些出乎意料,古牧,曾經(jīng)的山陽督軍,如今也在前二十名之列。
至于曾經(jīng)之事,劉康自不會計較,這點心胸,他還是有的,如今來投靠,那收之也無妨。
前十,或者說前二十,就算是入內(nèi)閣了,這些人暫時不用有太高的官職,終歸是幫他先對六部奏折做出初始答復,采納與否,由劉康決定。
儒家的“君逸臣勞”要找一種理想模式的話,那么內(nèi)閣便是了。內(nèi)閣制度對政務的處理更加細致、周到。
相當于國君有了一個幕僚團來提供意見,而非依靠個人主張,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幕僚團一多,自可查缺補漏。
有了內(nèi)閣之后,劉康要做的,就是從這些人對奏折的答復上做出批注,或是加蓋璽印就完事了。
而這類幕僚團到底能有多大的實權(quán),其實完全取決于皇帝一人,廢立都只在一念之間。
簡單、高效還清閑,又不擔心大權(quán)旁落,這樣的制度,自然得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