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軾語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多事之秋的開啟

軾語 硯曦瑤 2113 2020-06-27 22:08:21

  熙寧二年。

  二月。

  蘇軾、蘇轍一行人抵達汴京。兄弟倆還不知道此次守喪回來,朝廷早已不是他們當(dāng)年認知中的朝廷了。如今當(dāng)權(quán)的宋神宗和他們曾經(jīng)見過的宋仁宗以及只聞其名、未見其人的宋英宗兩位皇帝相比無論性格還是做事風(fēng)格都大相徑庭,朝廷一年多以來發(fā)生了諸多變故,早已變成了多事之秋。

  宋朝設(shè)置二府三司。二府為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其中,中書門下負責(zé)行政事務(wù),樞密院負責(zé)軍機事務(wù)。三司為戶部、度支、鐵鹽三司,負責(zé)財政事務(wù),其中,戶部負責(zé)戶口、稅賦等事務(wù),度支負責(zé)糧食、漕運等事務(wù),鹽鐵負責(zé)鹽、河渠、軍器等事務(wù)。二府三司制度的存在使得行政、軍事、財政相互獨立而彼此牽制,最終都對皇帝負責(zé)。

  數(shù)日前,王安石被宋神宗重用,改任參知政事。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打破了宋朝延續(xù)一百多年的行政、軍事、財政三方牽制的局面,設(shè)立負責(zé)制定三司條例的制置三司條例司,為推行新法做準備。蘇轍原來擔(dān)任的大名府推官因他回鄉(xiāng)守喪已派別人出任,所以二月中旬他被安排進制置三司條例司這個新成立的機構(gòu)擔(dān)任檢詳文字,而蘇軾則繼續(xù)回到守喪前所在的直史館擔(dān)任官告院。

  三月。

  蘇軾擔(dān)任官告院已將近一個月,他天資聰慧,做事效率高,很快便將手頭的工作處理妥當(dāng),所以這份工作對他來說頗為清閑,每天下午忙完公事便和同僚們早早回家去了。

  這天,蘇軾約了蘇轍一家晚上來家里吃飯。他剛一進門便見到不遠處蘇邁、蘇遲正蹲在地上玩耍。

  蘇邁見蘇軾回來了,起身上前,一把抱住蘇軾,開心地說道:“爹,你回來啦!”

  蘇遲行了一禮,道:“伯父回來了?!?p>  “遲兒什么時候到的?”

  蘇遲回答道:“剛到?!?p>  “你爹娘呢?”

  “娘和伯母在房中聊天,爹還沒回來。不過,娘已派人告知爹,讓他處理完公務(wù)直接來伯父家。”

  蘇軾點點頭,左右手拉著蘇遲、蘇邁朝廂房走去。途中,蘇邁激動地對蘇軾說道:“爹,今天先生夸我了呢!”

  蘇軾笑道:“哦?先生夸你什么了?”

  “今天先生講《禮記》問到了書中的幾個問題。爹之前在眉山給我講過此書,我便把自己對于書中的理解講了出來,先生夸我有想法呢!”

  蘇軾拉著蘇邁的手一邊行進,一邊說道:“即便爹講過了,你也要好好聽,同一本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讀書最忌諱只聽一家之言,要多方汲取不同的意見和見解為己所用才是?!?p>  蘇邁點點頭,道:“明白,所以今天我并未向先生提及我已經(jīng)隨爹學(xué)過此書之事,還是很認真地在聽先生講解?!?p>  蘇軾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了?!?p>  蘇遲看著蘇軾和蘇邁,撅起小嘴,道:“我也想去?!?p>  蘇軾笑道:“你太小了,再過幾年就送你去?!?p>  三人來到廂房,蘇軾見史萱苒和王閏之正在聊天,并未見蘇適的身影,問道:“適兒呢?”

  史萱苒答道:“在家睡覺呢,就沒抱他來。”

  幾人閑聊了許久,夜幕已至,蘇轍緩緩而歸。家仆見其來了,一人前去通知王閏之和史萱苒,一人則去通知廚子準備好的菜可以下鍋了。蘇轍打聽到蘇軾此時正在書齋看書,徑直來到書齋。蘇轍剛一進門,蘇軾放下手中的書卷,關(guān)心道:“怎么回來得這么晚?”

  蘇轍嘆了口氣,道:“條例司事務(wù)繁雜,每日晨出暮歸,我真的頗為羨慕兄長?。 ?p>  蘇軾道:“如今官家任命王大人推行新法,你那兒自是忙碌些?!?p>  蘇轍見蘇邁、蘇遲不在書齋內(nèi),問道:“邁兒、遲兒呢?”

  “不知跑到哪兒去玩了,讓他們玩吧,等飯好了再去尋他們便是?!?p>  蘇轍點點頭,在蘇軾身邊坐下。

  蘇軾見其愁眉不展,關(guān)心道:“如今朝中反對新法之聲肆起,你那兒的工作應(yīng)該不好開展吧。”

  蘇轍嘆息道:“我官職小,也就是照章辦事,所以還好。只不過……”他說完起身朝敞開的書齋大門走去,走到門口探出頭來四下張望,確保沒人后將房門關(guān)上,回到蘇軾身邊,低聲道:“先帝駕崩花費不少,如今財政吃緊,王大人推行新法本意乃豐財強兵,這是好事,可不過最近條例司制定的一些關(guān)于新法的政策以及王大人的一些主張,我卻不敢茍同?!?p>  蘇軾道:“說來聽聽?!?p>  蘇轍道:“我認為如今豐財之計應(yīng)去事之所以害財者,而非王大人提出的求財而益之。害財者有三:一是冗官過多,官家應(yīng)下哀痛之書,明告天下以吏多之故,與之更立三法;二是冗兵過多,當(dāng)世之惰兵莫如內(nèi)郡之禁旅。其名愈高,其廩愈厚;其廩愈厚,其才愈薄。禁軍萬人在邊,其用不能當(dāng)三千人,而常耗三萬人之畜;三是冗費過多,宗室之費多于百官,漕運之費常倍于古?!?p>  蘇軾深表贊同:“確實如此,如今官吏、兵將過多,朝廷必然要支付高昂的俸祿來養(yǎng)活大家,而每年用于宗室、漕運等經(jīng)費也不少,朝廷負擔(dān)日益加重,確實應(yīng)該減少一些?!?p>  “但是王大人不這樣認為,他覺得省這么一點無關(guān)痛癢。問題是,這一點兒不用省,那一點兒不用省,累計起來的數(shù)量就非??捎^了。”

  “我在館閣比較閑,工作之余常和大家談及新法之事。先帝的喪葬以及各地的災(zāi)情讓朝廷財政日益吃緊。去年八月,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諸位大人均表示要推辭官家的南郊賞賜,為朝廷省些經(jīng)費。于是官家在延和殿召見司馬大人、王大人他們,商議南郊賞賜之事。我聽說司馬大人表示支持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決定辭讓南郊賞賜,但是王大人卻說不在乎節(jié)約這么一點,免去賞賜反而傷了朝廷的體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