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蘇軾接二連三地上書《論綱梢欠折利害狀》、《乞罷轉般倉斗子倉法狀》、《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乞歲運額斛以到京定殿最狀》、《申明揚州公使錢狀》,為百姓們謀福避禍時,已于上月二十二日下發(fā)的圣旨終于送入了揚州衙門。
蘇軾急忙出來接旨,使者宣讀朝廷改任他為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兵部尚書這一旨意時,他滿腦子想的除了請辭還是請辭。為了遠離朝廷黨爭,他無數次地上書請辭,好不容易來到了潁州,如今又要被調回去,實在讓他心生煩躁。
使者宣讀完圣旨后,見蘇軾精神恍惚,早已猜到他心中所想。別人回京是千里疾馳,蘇軾每次回京則是出了名的磨蹭,還不停地上書請辭。
使者擔心他故技重施,耽誤了大事,恭敬地說道:“蘇大人,朝廷十一月要舉行郊祀大典,郊祀大典后官家大概就要親政了。下官離京時朝廷雖然還沒正式下詔,但已決定任命您為鹵簿使,想來這會兒任命的詔書已在送來的路上。鹵簿使責任重大,您趕緊收拾一下行李,盡快啟程吧。”
蘇軾愕然。郊祀大典的鹵簿使掌管儀仗隊,各項禮儀、流程不容有失,責任重大。他不敢推脫,更不敢耽擱,但是回京的生活對他來說如坐針氈,他偷偷做了個短暫嘆息后,思忖著如今只能等郊祀大典結束后再向朝廷上書請求離京外任了。他命衙役安排使者前去休息,又派人回家通知王閏之收拾行李,盡快啟程回京。
數日后。
蘇軾帶領全家人踏上了回京之路……
就在蘇軾回京的途中,朝廷再次下詔蘇軾擔任兵部尚書的同時兼任侍讀。
近年來,他只要一回京任職都被授予侍讀。為宋哲宗授課多年,他對于這位少年天子的脾性再熟悉不過,在兩人日常頻繁的交流中以及與宋哲宗的相處中,蘇軾越來越感覺到宋哲宗的叛逆與失控,他很難想象、也不敢去想宋哲宗親政后,以對方的性子,到底會作出怎樣離經叛道的事來。
九月。
蘇軾一行人終于回到汴京。此時天色將晚,蘇轍剛返回家中,便聽家仆來報,蘇軾等人回來了。他來不及換上便服就匆匆出門相迎,史萱苒等人也急忙朝門口走去。
蘇轍還沒走出大門,蘇軾等人已在家仆的帶領下走了進來。他快步上前,一把抱住蘇軾,眼眶中閃著淚光,情緒激動地說道:“可算把兄長盼回來了!上次兄長不告而別,讓我自責了好久。兄長這次回來就別走了!”
蘇軾沉吟片刻,開心之余,平添了一絲不安與煩躁,此時弟弟已經位列宰相,完全投身于元祐黨爭激烈的漩渦中,而自己就像一個與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只想逃離是非之地,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著小日子。俸祿不要太多,事務不要太忙,沒有紛爭,不論恩怨,妻妾相伴,兒孫滿堂,如此過完一生,足以。
兄弟倆當年回鄉(xiāng)朝夕相伴、安度晚年的約定早已名存實亡,蘇轍不會離京,而蘇軾卻歸心似箭,恨不得早點回到那個已經闊別數十年、安葬著父母、姐姐蘇八娘和結發(fā)妻子王弗的故鄉(xiāng)。
蘇軾沒有回答蘇轍的話,而是岔開了話題:“弟妹、侄子、侄孫們近來可好?”
“好著呢!”史萱苒、蘇遲等人蜂擁而至。蘇遲等人來到蘇軾身邊,行了禮后,蘇遲見蘇軾面容消瘦,關心道:“伯父近來可好,看上去比離京時又消瘦了許多。揚州的日子過得不習慣嗎?”
蘇軾笑道:“習慣。只是這次朝廷命我擔任鹵簿使,責任重大,我怕路上有所耽擱,趕路趕得急了些,以至于影響了食欲,便消瘦了些?!?p> 史萱苒見不遠處王閏之在小暖的攙扶下緩緩而來,人雖未到,但咳嗽聲卻不絕于耳。史萱苒關心道:“嫂嫂生病了嗎?”
王閏之面色蒼白,雙目無神,身子疲軟地倚靠著小暖,有氣無力回應著:“路上病了一場,一直未痊愈?!彼娛份孳勖媛稉鷳n之色,擠出一絲笑意,“沒事,老毛病了,年齡大了,不時生點小病也正常?!?p> 史萱苒對身旁的家仆道:“快去請大夫來!”說完對王閏之道,“我已命人收拾好房間,嫂嫂先去歇著,等會兒大夫來了,我再請他過去為你診脈?!?p> 王閏之點點頭:“有勞了?!比缓笤谛∨臄v扶下和史萱苒往前走著。
蘇軾、蘇轍等人也緩步向前,閑聊著朝政以外的趣事。
翌日。
蘇軾回朝,朝廷賞賜其臣衣一對、金帶一條、魚袋金鍍銀鞍轡馬一匹。他又投入到了兵部尚書的工作、兩個月后郊祀大典的部分準備工作,以及為宋哲宗授課的忙碌日子中。
不知不覺已至十一月……
在此期間,朝廷的官員們因為郊祀大典的各項禮儀、流程等諸多事宜吵得不可開交,并互相彈劾,部分官員離京外任,場面一度混亂。好在蘇軾被安排的是鹵簿使,負責郊祀大典當天的儀仗隊,不太需要參與討論爭論很大的諸多事宜,適當減少了不必要的紛爭。
郊祀大典的日子終于到了,蘇軾開心不已,然而他開心不是這場大典,而是終于向朝廷提出回到地方為官的請求。他調查了一下,似乎可以去越州,于是便起草了一份奏章,準備等郊祀大典結束,就上書請求朝廷改任他為越州知州。
這天,宋哲宗齋戒于大慶殿。
翌日,宋神宗在景靈宮祭祀。祭祀流程結束后,蘇軾作為鹵簿使,率領儀仗隊行駛在前往太廟的途中。
按照流程,宋哲宗需要在太廟齋戒,并夜宿在這里。浩浩蕩蕩地儀仗隊向太廟進發(fā),路過干明寺,前方十多輛上有紅蓋的朱紅車子與儀仗隊狹路相逢。
兩個車隊相繼停下,將道路堵了個水泄不通。路途很長,沿途遇到相對而行的車輛也算正常,蘇軾也沒在意,只等著前方負責開路的侍衛(wèi)讓那車隊回避,讓出道路來,大家好繼續(xù)前行。
宋哲宗儀仗隊為首的一名侍衛(wèi)高聲呵斥道:“何人擋道,還不快些讓開!”往日,只要他高聲一吼,對方便馬上避讓。
然而令侍衛(wèi)始料未及的是,對方車隊為首的一人態(tài)度傲慢,用更加響亮的聲音回應著:“混賬東西!也不看看是誰的車鸞,竟敢如此放肆!還不快些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