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最初的大學生活
第一學期
2004年8月27號周五
今天我邁出了成為C大正式學生的第一步。早上我參加了Orientation。Orientation根據(jù)專業(yè)的不同設有不同的場次。Orientation就是一個針對本科新生的入學教育。告訴新生注冊的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在網上選課,以及所在專業(yè)有哪些專業(yè)必修課等等。 C大新生入學手續(xù)好簡單。下午在圖書館的一樓大廳里辦理學生證,登記、照相、在一個電子版上簽字,然后一張銀行卡樣式的學生證就制作完畢啦??上У氖沁@張要陪伴我四年的學生證上的照片實在是敗筆啊!攝影器材很簡單,攝像師也沒有很認真地指揮我坐好,而且沒有專門的照明設備,最后照片上的我臉黑黑的,眼睛無神,身子還沒坐正,怎么看怎么像是監(jiān)獄里拍的那種犯人的照片。留在學生證左下角的簽名是用英文簽的,寫的歪歪扭扭的。之后要去學生事務辦公室繳納學費,然后領取一份免費的學年課程介紹就可以了。課程介紹上有這一學年每個專業(yè)的各門功課的詳細介紹。國外大學沒有固定的班級,一門課就是一個新的班級。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同一門課程有好幾個上課時間段,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安排上課時間。國外大學沒有新生軍訓,也沒有體育達標的要求。這對我來講是最好的消息了。
2004年9月3日周五
今天是新學期第一天上課,我去了LOYOLA校區(qū)上機。這是電腦課的要求。電腦課的課程編號是INTE290。INTE290是所以本科學生的必修課,主要內容是學習Microsoft軟件的應用。這門課學生不用去上課,只須要對照課本自學,然后按時完成5個作業(yè)裝在軟盤里,然后上交到老師那里,期末參加一次全部為選擇題的考試就可以了。平時學習和做作業(yè)的時候可以在家里也可以選擇去LOYOLA上機。我選擇了做校車去郊區(qū)的小區(qū)上機,一是因為我的電腦是中文系統(tǒng)的,不方便照著全英文的課本學。二是LOYOLA校區(qū)機房里有指導老師給學生答疑。
從市中心去LOYOLA校區(qū)需要搭乘二十分鐘的校車。校車是全封閉式的,空氣十分渾濁,感覺特別悶。車子一開動還會把老外身上的各種香水味兒晃出來,形成一種“香的發(fā)臭”的味道。外國學生都相當?shù)挠卸Y貌,等車和上下車的時候都很有秩序,并且在經過司機身邊的時候說聲“謝謝!”
LOYOLA校區(qū)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校園。教學樓很少,也就那么幾棟樓,有現(xiàn)代化的也有典型歐式建筑。占據(jù)校園大部分面積的是大塊大塊的草坪和足球場。綠油油的一大片看著很舒服。
2004年9月5日周日
今天是開學以后第一個周末,莉莉約我去她的新公寓里的游泳池游泳。莉莉的新家就在我們做室友時每天經過的那個地鐵站邊上,以前我們住寄宿家庭時到了地鐵站就直接乘地鐵去學校了從沒有在周邊逗留過。地鐵到站以后不用出站,沿著地鐵內的指示牌就可以通往莉莉所在的公寓大樓了。對于這棟大樓我是有點印象的,當時莉莉和蓓蓓剛開始一起找房子的時候就問過這棟公寓,據(jù)說月租金要比市中心的公寓還要貴好多,即便多人合租分攤房租,也是價格不菲的。當時兩人認為這里租金太貴了就沒有考慮住這兒。我沒想到僅僅一年的時間蓓蓓和莉莉不僅不再是室友還成了情敵,并且莉莉搬進了這棟高價公寓樓。讓我更沒想到的是她不僅換了住所,連身邊的人也換了。莉莉交男友還真是“貨比三家”!人高馬大的留學生閆偉是莉莉在加拿大的第三任男朋友。我剛進門的時候正趕上閆偉要出門,匆匆一眼卻留下了很不好的印象。身高大概有一米九的他,留著半長不長、染成金黃色的頭發(fā),身上還有一股子濃濃的煙味。閆偉一看就知道是個富二代留學生,難怪住得起這么豪華的公寓了。
閆偉是莉莉在語言學校里認識的同學,是東北人,家境很好,也很“會玩”。雖然閆偉和莉莉一人住一間房間但是閆偉經常就睡在大廳里。大廳里有臺彩電,還有一大堆影碟。據(jù)說有很多是從唐人街搞來的。有港片、臺灣偶像劇、日本動漫。當然還有電子游戲。留學生的生活離不開網絡和電腦,這一是要方便與國內的父母聯(lián)系,二是通過網絡了解國內外的新聞,三是用電腦打游戲,再就是用電腦看電視劇什么的。我感嘆于兩人“奢靡生活”之余也為自己打起了小算盤,給未來的課余時間加點兒娛樂項目。我問莉莉借了幾張影碟準備回去拷在自己的電腦上回去看。莉莉建議我下次回國的時候可以買個移動硬盤,移動硬盤存儲空間比電腦硬盤大多了,里面可以裝下很多部電影電視劇。
回市區(qū)的地鐵上我不禁感慨起來。從地鐵黃線的最后一站坐到中心車站,再換乘綠線坐到市中心。這是一段我走了整整半年的路程。剛剛開始熟悉這段路程的時候我是那么懵懂甚至有點恐懼,而現(xiàn)在已經過去了一年了!那個時候的我的狀態(tài)和現(xiàn)在完全是兩個樣子啊!我英文好了,考上了大學,甚至開始有娛樂生活了。
2004年9月6日周一
今天是正式開始大學課堂學習的第一天。上午在圖書館對面的主教學樓Hall Building上了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英語為第二語言)系列課程。這是一門專門為母語非英語的學生準備的課。ESL系列課程共有三個階段,分為三門課,課程代號分別為206、207、209。除了國際留學生,學校對本地學生也一樣有語言能力上的要求。國際學生結束ESL系列課程的第三階段以后將和當?shù)貙W生一起上ENGL系列課程,該課程也分三個階段,三門課,課程代號分別為206、207、212。所有的本科生要想順利拿到畢業(yè)證書都必須以C-以上的成績通過ENGL212。這學期我選擇的這門ESL206是大學階段最初級的英文課了。因為之前有了一年的語言學校的訓練,加上一起上課的同學都是留學生,大家彼此彼此,感覺氣氛挺輕松的,好像還在語言學校上課似的。
下午的“微觀經濟學初步”是在我早就熟悉的“綠房子”的地下室里的教室上的。教室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嚴肅,講臺是一張課桌,學生的座位是一張張自帶小桌板的椅子。大家甚至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在上課的過程中調整椅子的位置。教室里有不少中國人。我右邊坐著的是一個東北的姑娘,她在國內已經大學畢業(yè)了,來加拿大是讀研究生的,因為所讀專業(yè)與本科時期不同,所以需要補修一些基礎專業(yè)課。坐在我身后的是個在加拿大長大的香港女孩。香港女孩不會說國語,但是一臉溫潤的微笑瞬間消除了外表相同卻語言不通所帶來的尷尬。教授居然也是一位華裔,據(jù)說是個臺灣人。這個身材瘦小的臺灣男人講課方式是典型中國式的,邊講課邊寫板書,講的內容十分清晰。臺灣老師一口中國式的英文,他的英文發(fā)音給了我足夠的親切感。
第一天下來我感覺挺不錯的。在國外上大學沒那么恐怖!
2004年9月7日周二
今天,一門代號為“LBCE201”的選修課上我的大學生涯瞬間蒙上了一層陰影。修滿123個學分才可以大學畢業(yè),其中專業(yè)課才占30個學分,光靠專業(yè)課根本湊不齊。我看到“LBCE201”的課程介紹里出現(xiàn)了“history”的字眼就選了這門課。我高中的時候數(shù)理化一竅不通,文理分班的時候毫無猶豫選擇文科。我想,歷史無非就是講故事嘛,總比選擇要和數(shù)字打交道的課要好嘛!于是我決定選擇這門課了。結果我是給自己找來一個大麻煩。
滿屋子金發(fā)碧眼的白人老外,連中東地區(qū)那種膚色的都沒有。教授是個白了頭發(fā)的老頭兒。老頭兒的講課方式是與全班同學互動式的。同學們積極地討論課堂內容。我一句話沒聽懂,只能干瞪著眼欣賞了整整一堂課的美式英語:男聲、女聲、稚嫩的聲音、成熟的聲音。美國式的英語說起來十分隨意,口頭語用的很多,聽上去抑揚頓挫的,像是在唱歌一樣。直到那個教堂布道者似的老師宣布下課的時候我才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我意識到我根本沒搞明白這門課是要講什么的。一堂課下來沒有聽懂一句完整的話,只聽懂了一個詞:God(上帝)。這叫什么事兒啊,上帝哪年生哪年死的啊,他也能算是個歷史人物嗎?對于這樣的一門課,現(xiàn)在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課程大綱里列出的兩本閱讀材料了。我下了課就立刻去書店買回來了。一本是類似教科書的一本書,我在上面找到了“凱撒大帝”的字眼;另一本則是圣經故事集。我傻眼了,這到底是歷史課還是宗教課呀!傳到這里
2004年9月18號周六
今天中午我和雨晴做飯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陽臺上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一只虎斑貓。我和雨晴都喜歡貓,從寄宿家庭出來以后好久沒見著貓咪了,突然見到了還真開心。我們把小貓放進來了。它一點兒也不怕人,和我們玩了好一會兒。后來貓咪的主人就找來了。貓是鄰居家的老太太養(yǎng)的。鄰居也是一位獨居老太太,養(yǎng)了兩只貓。外國老太太真的很喜歡養(yǎng)貓啊!老太太來我們家一是為了抱走她的貓咪二是幫我們打掃陽臺,她說我們家的陽臺一定被她家的兩只貓弄亂了。從搬進來以后我們就從沒有涉足過陽臺。這開放的陽臺沒有鋪地磚,光禿禿的水泥地,風水日曬的,還布滿灰塵。我們搬進來的時候陽臺就是這個樣子了,我們也懶得去收拾。至于是不是貓的“杰作”還真不好說。老太太三下五除二,把陽臺打掃地清清爽爽。因為鄰居家的貓我們倆意外獲得了一個清爽干凈的陽臺。
2004年10月14號周四
雨晴打工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以后就用微波爐加熱她剛帶回的工作餐。她在一家臺灣人開的快餐店里打工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因為打工的緣故她一日三餐的時間全都亂了。諸如十點吃早飯,四點吃中飯,晚上十點吃晚飯已經是常有的事了。別看雨晴是個“富二代”可是一點兒都不嬌氣。她懂得生活的不易,知道父母既要供她讀書又要供妹妹讀書經濟負擔重。之前我一直覺得家里開公司的雨晴就和臺灣偶像劇里的千金小姐似的。沒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臺灣富家女雨晴這么能吃苦。
2004年10月17號周日
今天在家繼續(xù)讀圣經,大腦一片混亂。那個所謂的“歷史課”就是在研究圣經!為了讓大腦清醒一點我決定下樓去洗衣房洗衣服。臟衣服已經夠洗一缸了。我準備了1個一元錢的硬幣和兩個25分的硬幣捧著一筐衣服下樓。洗衣機啟動后我就上樓了。20分鐘以后我下樓,打開洗衣機后看到了讓我崩潰的情景:一缸衣服泡在水里。老舊的洗衣機脫水功能居然壞了!我舍不得再掏1.25再洗一次,或者再掏1.5加幣用烘干機甩干。1.5元都能夠我買一塊三明治當一頓飯了。我只好把糾結在一起的整整一缸的濕衣服一點點分開,再擰干。衣服比毛巾擰起來難多了,擰干一件衣服相當于擰干至少三條毛巾。
2004年11月7號周日
今天下午去圖書館,碰到了我的“災星”:那個變態(tài)大叔!自從上次地鐵上碰到他已經過去了一年多了。他很熱情地和我打招呼,還向我要電話號碼。之前我借口房東太太不允許泄露電話號碼沒給他號碼,這次沒有什么正當?shù)睦碛删芙^他,于是我靈機一動給了他一個假號碼,就匆匆走掉了,去公共電腦區(qū)域上網去了,預備收個郵件就去看書。結果令我沒想到的是大叔居然尾隨我,并在我登錄了HotMail頁面后迅速搶過了鼠標,用我的賬戶給他自己發(fā)了封E-mail,輕而易舉地得到了我的E-mail地址。我想一定是他剛才立刻用手機撥了我的電話然后發(fā)現(xiàn)是個空號。晚上回到家里我果然收到了他的來信。信里是這樣寫的:“你好。我是Peter,是C大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如果你有什么電腦方面的問題的話可以找我?guī)兔Φ??!彼€在信里寫了他的手機號碼。討厭!真不知道怎樣才能擺脫這個怪大叔。
2004年11月19號周五
今天晚上胡銘來找雨晴,閑聊之際我得知C大有一個學生自主結束課程的制度。剛剛在“歷史學”的期中考試中只得了30分,等著要掛科的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追著胡銘問。學校會在每個學期給出兩個日期,分別是“drop”和“discontinue”的最后期限。兩者都是指終止一門功課,不同的是“drop”一門課學費全部退還,“discontinue”一門課學費不退。無論哪一種,該門功課的最終成績將不會計入GPA。如果不及時終止“歷史課”,第一學期結束以后GPA就要掉到2.0以下了。那是非常糟糕的。從經濟損失上來講堅持上完一門課卻掛科,和“discontinue”一門課是一樣的。事到如今我只能用砸錢來換不掛科了。
今天真是太險了。我決定要終結這門課的時候已經是11點40了,距離最后的期限只有20分鐘!這最后的20分鐘,在大家的幫助下我順利進入了自己的選課系統(tǒng),成功“discontinue”了這門課!謝謝雨晴,還有喜歡雨晴的胡銘!
感到一陣輕松的同時,我也真的很心疼父母的錢。我是自作孽!第一學期一上來就選了這么一門災難般的課。我本身就是個不太愿意主動和人交流的人,從沒有想過和周邊的朋友去討論選什么課。我只是單純憑著自己對于課程介紹的理解來選課。結果自己的理解出現(xiàn)了偏差,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
2004年12月3號周六
今天做了件蠢事??磿蠢哿耍痤^來往窗外看了一眼。喲!雪停了。窗外陽光燦爛。我想到了一個詞:冬日暖陽。以前在南京,冬天有時也會陰雨連綿見不到太陽。一旦哪天太陽重新出來的時候家家戶戶起床后的頭一件事情就是把堆了很多天的臟衣物趕緊拿出去晾曬。今天我看著這明晃晃的大太陽忍不住把上午洗的被套拿到剛剛給隔壁老太太打掃的清清爽爽的的陽臺上去曬曬。之前是因為陽臺上太臟了,加上這里的公寓樓陽臺也沒有安裝國內家庭里的那種晾衣桿,我們洗干凈的衣物全都是掛在衛(wèi)生間里陰干的。我甜滋滋地想著被套被太陽光消過毒,還散發(fā)著溫暖的香氣!結果卻很慘。我的被套被凍成了鐵疙瘩!巨大的鐵疙瘩!被套被凍的堅硬無比,我扛著它不停地調整角度,試了好幾次才艱難地進了門回到房間里。本來已經被脫過水的的被套又濕了。折騰了一大圈以后,我的被套最終是在我的床邊給暖氣烘干的。今天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南京的陽光不等于蒙特利爾的陽光!
2004年12月20日周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沒有告訴過雨晴今天是我的生日,也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剛剛結束了期末考試,雨晴一大早就和胡銘約著出去玩了。我自己給自己買了蛋糕來慶祝。蛋糕是在Provigo買的。市中心有兩家一街之隔的超市,PA和Provigo,后者的東西多一些,高級一些,也更貴一些。Provigo的糕點區(qū)里有蘋果派、藍莓派和各種盒裝蛋糕賣。因為是給自己買的,所以就買了個最小的。
今天我二十歲了!這也算得上是個大生日了,自然少不了和國內的父母視頻通話。來到加拿大一年多了,早就不像一開始那樣想家,那樣害怕給家里打電話了,卻還是特別害怕過幾個特殊的日子:中秋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再就是自己的生日。一到這幾個日子是一定要和父母視頻通話的。視頻中爸爸媽媽的臉龐,還有國內家里的各種陳設都會讓我有一種置身家里的感覺。通話結束后關掉那個小窗口以后我就又要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周圍又是一片寂靜,沒有節(jié)日的熱鬧和生日的喜悅。
2004年12月24日周四
今天是平安夜。圣誕節(jié)是西方國家最大的節(jié)日,幾乎所有的商店都會在平安夜和節(jié)日當天關門。幸好我趁著節(jié)日到來前去超市備了一冰箱的食物,不至于沒東西吃。當?shù)厝硕济χ患覉F聚呢我卻只能窩在家里冬眠。對于留學生來說圣誕節(jié)似乎是考查社交能力的好時機。交了男朋友的自然和男友甜蜜約會去了,像雨晴這樣受歡迎的女孩子也一定不會擔心會一個人過節(jié)。這不,今天一早起來她就被胡銘叫出去了。在這樣的節(jié)日里最尷尬的莫過于像我這樣沒什么朋友的人了。我從前認識的朋友們都各自有了各自的新生活,早就不再聯(lián)系了。
正當我準備一個人過節(jié)的時候張海洋來敲門了。張海洋說胡銘出門去了,他猜想我也一定一個人在家就下來陪我一塊兒過節(jié)。他的這句話一下子就驅散了我的孤獨感。有人愿意主動找我玩也讓我感到很欣慰。按說很少單獨和男生在一起的我在這種場合下應該是不知所措的,但是和張海洋在一起我卻很放松。即便是我意識到自己在開著暖氣的房間只穿了一件吊帶衫,也沒有因此而感到害羞,并且還大大方方地跟張海洋解釋說我平常在家就穿成這樣。我們從暖氣聊起,任何一個東西都能引出一個話題,一個話題又能引出另一個話題,接著是又一個話題。肚子餓了我們就打開冰箱“就地取材”做了一桌節(jié)日大餐。
吃過晚飯張海洋提議說既然是在國外過圣誕節(jié)就該去教堂現(xiàn)場感受圣誕的氣氛,親自體會一把真正的圣誕節(jié)。我都忘了圣誕節(jié)其實是個宗教節(jié)日。老外過節(jié)并不僅僅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他們都是基督教徒,是要上教堂的。我們去了蒙特利爾市中心一家大教堂里湊熱鬧。那是個很大的教堂,幾乎每一個座位上都坐滿了信徒。在大教堂里聽著圣歌還真是震撼。不過因為全程都是用法語進行的完全聽不懂,我很快有了開大會聽報告的感覺,昏昏欲睡的。最后,是信徒之間的互動把我給喚醒了。大家紛紛站起來和坐在前后左右的人握手致意,表示兄弟姐妹般的友愛。出了教堂們,我告訴張海洋若不是之前我去多倫多的時候張阿姨帶我去過幾次教堂,我一定會被剛才大家忽然都站起來互相握手的舉動嚇一跳的。張海洋也實話實說地告訴我他之前特地學習了一些圣誕節(jié)方面的知識才避免了把座椅下的一排用于祈禱時跪在上面的皮墊子當作翹腳的東西,把最后我們排長隊領來的那小片代表耶穌的肉的圣餐當作是牧師在節(jié)日里向民眾發(fā)放的小零嘴。我們都被對方的坦誠逗笑了。
當我重新回到家的時候雨晴還沒回家??粗蛔纴聿患笆帐暗耐肟晡矣X得自己的臉上火辣辣的。剛才,還有今天一整天和張海洋單獨待在一起那么久,算是約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