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老家那顆樹

第三十四章

老家那顆樹 行走的火鍋 2572 2020-04-13 06:19:29

  “那也比自己孩子面對危險好!”

  “我比較喜歡開國將軍中一個將軍的話:戰(zhàn)士,顧名思義就是戰(zhàn)斗之士?!毁F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乃戰(zhàn)士之本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乃戰(zhàn)士之胸襟;‘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乃戰(zhàn)士之膽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滿于?!藨?zhàn)士之情懷;‘能百能千而不厭不倦’,乃戰(zhàn)士之追求?!?p>  “沒有你說的那么偉大!”

  “不需要孩子偉大,只需要讓他懂得和平不易就達到目的了!

  我不希望他以后發(fā)展成端誰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如果成那樣的人,說明我們不是好父母,不懂感恩的人,呵呵!

  感恩是我們生活中最難且需一生堅持的修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每天每時都在享受著來自各方面的“恩賜”,心中有多少感恩,生活中就有多少快樂;生活中有多少怨氣,心中就有多少痛苦。

  平凡的日子,少不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良師的培育之恩、同學的關心之情、朋友的援手之情……孩子,當你還沒有能力去感恩時,請牢記別人的點滴之恩;當你有能力回饋時,勿忘初心,去幫助更多的人。”

  “叔叔,感覺你喜歡毒雞湯,這些很多都是雞湯文!”

  “網絡上很多雞湯,所以你需要增加自己知識儲備,可以從雞湯文中吸取營養(yǎng)!”

  “關鍵很多書籍都有現(xiàn)在人的注解,由于每個人對古籍善本的理解不同,造成同一本書,思想千差萬別了!”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我的辦法就是更多的去看書!”

  “我聽到你和我媽媽的聊天,你們的理念不同,誰對誰錯沒有辦法去分辨,我只想問一下你們?

  現(xiàn)在的教育出現(xiàn)很大問題,就你說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的人很多,還有很多人在鼓吹丁可,你怎么看呢?”

  “呵呵,那么我想問一下華夏民族信什么?

  這個話題一直是中外學者探討的熱門話題。道教?儒教?抑或是本土化了的佛教?好像都是,但是又好像都缺點什么。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五千余年,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如果一個文明沒有信仰的支撐,是不可能延綿不絕的。那么華夏文明的信仰到底是什么呢?

  華夏文明的信仰是祖先?!?p>  “為什么是祖先呢?”希言直接問道。

  “為什么說“祖先崇拜”是中華文明的信仰?

  每逢清明節(jié)或者過年,中國人必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祭祖”。

  印象中小時候父母給祖先們上墳的時候,一邊燒著紙錢,一邊會在嘴里面會念叨著:“爸、媽,給你們送錢來了,你們在下面好好花,要保佑子子孫孫們平平安安、興興旺旺!”

  為什么他們會去念叨呢?

  華夏人認為,人死后會去到“陰間”,并會永遠地生活在那里,成為能夠“保佑”他們的“神”,所以他們希望通過這種“念叨”來獲得祖先們的庇佑。

  這也是中國人始終強調“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主要原因,因為沒有“子孫后人”的話,祭祀的香火就斷了,死去的祖先們在陰間就會成為沒有錢花的“孤魂野鬼”。

  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子孫后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祖先。甚至對于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事情也不過兩件:

  國之大事,在祀(祭祀)與戎(軍事)?!蹲髠鳌?p>  所以祖先崇拜”是中國人的信仰,這種信仰是深入骨髓的,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p>  “那我們?yōu)槭裁磿纬瑟毺氐摹白嫦瘸绨???p>  李炎看了看自己兒子,一臉無所謂的表情,心中一嘆說道:“為什么會這樣呢?這要從中原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說起。作為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中原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有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

  首先中原地區(qū)的環(huán)境是相對封閉的。其次黃河的流向是由西到東,基本上在同一緯度;對于第一點,中原地區(qū),往北,是無法逾越的大草原;往南,是難以利用的沼澤和森林;往西,是不利于灌溉的高原;往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只有處在中間的中原地區(qū)是沃野千里、一馬平川。對于第二點,學過地理的人都知道,統(tǒng)一緯度上的區(qū)域,在資源配置上差異不會太大,這點在黃河流域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

  這樣一塊“封閉”+“大同小異”的土地,使我們的祖先們早早地形成了自給自足的“定居文明”,這也是中國人歷來安土重遷的主要原因。

  在這種自給自足的“定居文明”中,子孫輩的生活只能是祖輩們的重復,因此,祖輩們的智慧和經驗至關重要。年輕人通過學習祖輩們流傳下來的經驗,從而知道什么時候春耕,什么時候秋收。流傳至今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最好的寫照。

  慢慢地,祖輩們便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祖先崇拜”也因此慢慢成型?!?p>  華夏文明真的那么簡單嗎?

  一個文明能否淵源流傳地傳承下來,取決于這個文明是否有著共同的信仰,因此,中華民族的共同信仰——“祖先崇拜”,正是中華文明傳承五千年的根本所在。

  一、從“祖先崇拜”到“炎黃子孫”

  作為華夏人,我們一般稱自己是“炎黃子孫”,“炎”指炎帝,“黃”指黃帝,這兩位華夏文明體系的締造者,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從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就已經融合了周邊少數(shù)民族,炎黃始祖觀的信仰成為了周邊各民族的共識,這是華夏民族炎黃祖先崇拜的外延擴展和輻射。華夏民族的統(tǒng)一信仰由此逐漸形成。這種信仰支撐著炎黃子孫共同去認同和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懹?p>  即使是在禮樂崩壞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家“大一統(tǒng)”也始終是整個社會的主旋律,以諸子百家為代表的華夏兒女不斷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實踐各種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的方法,形成了璀璨的“百家爭鳴”盛況。

  這種堅持和維護,使得中華民族雖然歷經磨難,卻仍然保持著“大一統(tǒng)”的姿態(tài),屹立在世界之林,避免了歐洲式的分裂。

  二、從“祖先崇拜”到“禮儀之邦”

  “祖先崇拜”的信仰,在華夏古代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漸衍化出人們長期恪守的“禮”。

  夏商周時期,基于“祖先崇拜”下的血緣政治具體表現(xiàn)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結合。在這種模式下,行政權和土地所有權達到了統(tǒng)一,而這種統(tǒng)一的權力又是按照宗法制依次遞進分配的,因此真正做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為了使分封下去的這些“叔伯兄弟們”能夠明確尊卑,規(guī)范言行,“禮樂文化”應運而生。基于宗法制度的“禮”從外部提供一種強制的社會規(guī)范,而基于審美情感的“樂”則是從內部塑造一種自律的文化規(guī)范。

  雖然東周末年,“禮樂文化”隨著宗法制的衰弱一度出現(xiàn)崩壞,但是由“禮樂文化”衍生出來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規(guī)范卻一直傳承了下來,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主要特征。

  綜上,在“祖先崇拜”的支撐下,華夏文明得以完整和延續(xù),傳承五千年,至今生生不息。同時,“祖先崇拜”衍生出的“禮”文化,成為華夏文明的主要特征,從而使華夏成為世界眼中的“禮儀之邦”。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